袁世凯病逝后葬在安阳,建国后有人提议平掉,毛主席:留给后人吧
作为国家罪人群体中的一员,袁世凯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必然有一席之地。
历史上,袁世凯有三次回头是岸的机会,但他一次都没选择对的那条路。
戊戌变法时,他出卖维新派,换了直隶总督兼外务部尚书的官位。
义和团反帝运动时,他又在山东镇压了义和团。
1911年,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用无数能人志士的鲜血和生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他倒好,不费吹灰之力地捡漏,搞帝制复辟,开历史倒车,留下一大堆烂摊子。
袁世凯死后,骂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们对他的愤恨之情,甚至蔓延到了他的坟墓上。
袁世凯的墓在安阳,建国后,毛主席来到这里,去看了一下长眠的袁世凯。
期间,有人提议,袁世凯罪大恶极,他的墓应该被平掉。
岂料,毛主席摇摇头:留给后人吧,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这么说?
袁世凯葬在安阳的原因河南安阳,颛顼和帝喾的长眠之地,岳飞故里,千年古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走进安阳北郊,在波光粼粼的洹水北岸,矗立着一座帝陵式大型陵墓。
它叫袁林,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袁世凯,就葬在这里。
1916年,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撒手人寰,心心念念的称帝事业才刚起了个头就夭折了。
临死前,袁世凯留下遗言:“扶柩回籍,葬我洹上”。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按照中华民族对“落叶归根”的执念,袁世凯死后应当是要葬在老家的。
但是,袁世凯却选择长眠在河南最北部的安阳,为什么?
其中原因,袁世凯从未公开说过,各界也说法不一。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袁世凯在老家有一段不愿提起的往事。
袁世凯家里有八个子女,除了袁世敦为嫡妻所生之外,其他孩子,包括老四袁世凯,都是妾生的庶出子女。
那个年代的嫡庶观念甚重,哪怕庶子再有出息,都越不过嫡子。
庶子的母亲为妾,死后也没有进入祖坟正穴,与丈夫夹棺并葬的资格。
很遗憾,袁世凯的母亲刘氏,便是这么一个卑微的妾。
她先于正房郭氏进门,直到郭氏病逝之后,才被扶正,所以,袁世凯认为,母亲可享正妻待遇。
可是,刘氏去世后,袁世敦死活不让刘氏入正穴,理由是“妻妾有别,嫡庶不一”。
在袁家,先订婚者为长,郭氏早就和袁世凯的父亲订婚,所以即便郭氏进门晚,子嗣单薄,依然是正妻。
至于刘氏,哪怕扶正了,也是妾。
而袁世凯这个风光无限,位列总督的成功人士,依然是屈居于嫡子之下的庶子。
袁世凯气疯了,大闹了好几场,都没有争过袁世敦。
最后,袁世凯将母亲风光大葬,并和袁世敦断绝关系,发誓今生今世不回项城。
与黑历史遍地的项城比,安阳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很小的时候,袁世凯就知道安阳有个洹上村。
这里是袁世凯的远祖——汉朝大将袁绍的发祥之地,商朝名相伊尹曾在这里隐居。
在有野心的袁世凯心中,安阳就像是困住飞龙的浅滩,他在这里定居,有朝一日定会一飞冲天。
所以,在天津的时候,袁世凯就在洹上村买了两百多亩地。
他被清廷炒鱿鱼后,一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之前,都待在这里。
洹上面朝洹水,背靠太行山,离京城很近,袁世凯即便在这里隐居,也能尽知天下事。
表面上,他自称“洹上渔翁”,每天不是去钓鱼,就是去瞎溜达,一副世外高人与世无争的模样。
但实际上,他的政治野心并未消失,隐居期间写了一千多封信,还全是给当官的写的。
袁世凯在洹上韬光养晦,静待时机,最后果真如他所想,东山再起了。
所以,洹上就相当于袁世凯的第二故乡,是他深深依恋之地。
况且,中国的历史上,皇帝都是离开祖坟,去别的地方建陵。
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却并不影响他以帝王的身份自居。
他在家乡是地位低下的庶子,葬在家乡不符合他的尊贵身份。
而安阳洹上既和殷都遗址相连,又离颛顼和帝喾的“二帝陵”很近,是龙盘虎踞的风水宝地。
葬在这里,才能体现袁世凯尊贵的皇帝身份。
这就是袁世凯执意要将自己葬在洹上村的全部原因。
他的墓地占地138亩,工期整整两年,耗资七十三万银圆,风格中西杂糅,颇有那个年代的特色,人称“袁林”。
袁林修建好后,前来参观的人有很多。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袁林迎来了一位大人物:毛泽东。
这位千古伟人,在袁林前说了意味深长的一番话……
毛主席参观袁林20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天,毛主席负手而立,站在洹水北岸。
他的面前,是经历了半个世纪风雨的袁林。
袁林很大,里面有照壁、玉带桥、牌楼、碑亭、望院、飨堂、平旷庐、袁墓等建筑,沿着洹水北岸一字排开。
毛主席在随行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按照顺序,一个个地参观过去。
每到一处,毛主席都要停下来仔细观察一番,或者围着石雕、石碑转一圈。
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毛主席的体力很好,兴致颇高,健步如飞。
走进碑亭时,毛主席凝神看着碑上的“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字,久久不语,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毛主席才发出一声很轻的叹息。
他依然没有说话,兀自穿过后堂门,登上平旷庐的台阶,围着袁墓绕了一圈,然后健步至袁墓之巅,眺望远方。
此时已至下午,毛主席十点来安阳,奔走到现在,水米未进。
陪主席的工作人员生怕把主席饿坏了,连忙在平旷庐台阶下的石条上摆好水果和茶水。
地委书记曹幼民走到毛主席身边请示:“主席,下去歇歇脚好吗?”
毛主席点点头:“你是地委书记,听你的。”
于是,一行人或蹲或坐,以毛主席为圆心围在一起,在毛主席的强硬要求下,抱着水果啃。
毛主席分完水果,自己拿了个苹果,咔嚓咬一口,说起了袁世凯的罪恶经历。
他从袁世凯的发家说起,评价袁世凯“惯于耍两面派手法”、“倒行逆施”,对袁世凯的行为非常看不上。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果然被清廷起用,他既镇压民军,又利用民军要挟清军,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又来复辟帝制……”
一番话说完,毛主席的苹果也啃完了。
他将果核放进袋子里装好,颇为幽默地总结:“由于他倒行逆施,洪宪皇帝才当了83天,就见上帝去了。”
这话一说完,大家都小声地笑起来,这时,就有人提出:“袁世凯恶贯满盈,他的坟茔应该平掉。”
毛主席摇摇头:“不要平嘛,要把它保护好,留给后人,作反面教材。”
这里的反面教材,结合袁世凯的行为来看,很有可能就是指责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帝制,搞独裁统治。
毛主席留着袁世凯墓,也是想警示后人,违背历史规律,倒行逆施,和天下人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哪怕死了,也会落个千万人唾骂的结局。
说完袁世凯的结局,毛主席又问大家,袁世凯为什么会葬在安阳。
曹幼民说了一个满分答案,毛主席很满意,一行人踏着夕阳下山,结束了袁林之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