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性觉醒,日本人开始发疯

抽屉电影 1周前 (04-30) 阅读数 0 #娱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亚洲国家来说,日本是入侵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却将自己包装成为了受害,在过多的强调广岛长崎以及李梅火攻之后,日本俨然以一副受害者的形象自居,俨然忘记了自己曾经入侵别人家园的可耻,但这种对于入侵者的恐惧真的不存在吗?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即便是日本是一个岛国,但对于入侵者的恐惧依旧是存在着,且深入人心。

《邪恶不存在》是滨口龙介的电影,本片讲述了一个父亲的故事,同时这个父亲也是一个捍卫家园者的形象。位于东京近郊山村有一对父女常年居住在这里,对于这对父女来说,这里就是天堂,风景秀丽环境美好,且大家的生活都很惬意,每日虽然平淡,但也有滋有味,更棒的是因为远离城市,这个山村经常有鹿出没。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开发商看上了这块地方,且准备动工将其开发为旅游休闲胜地。于是,开发商派人过来谈判,然而谈判不欢而散,原因在于当地的村民们想要以保护环境优先,但开发商却以商业利益优先,双方完全谈不拢。

后续,开发商派出了两人继续谈判,这位父亲接待了他们 ,但谈判过程中,父亲的女儿却意外失踪,面对着自己的孩子的失踪,面对着眼前的外来开发商的员工,这位父亲逐渐的失控了。

通过本片就能看出来,日本对于入侵者同样的也是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愤恨的,当然,这种愤恨的前提在于日本并不是入侵者,而是受害者。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二战结束多年,日本俨然以一个受害者自居,从不考虑向着自己曾经侵略过的亚洲国家真诚的道歉,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日本不是受害者。

回头来看看本片,故事很简单,但故事的铺垫却很漫长。村民们反对开发商的入住的主要原因在于村民们将这里当成了家,但在开发商眼里,这里就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可以产生利润。至于家不家的,没什么意义,开发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要赚钱,但村民们出来阻挠,在开发商眼里,什么环境保护,什么水资源污染,什么保护野生动物等等都是可以待价而沽的要素原件,他们都是可以交易谈判结局的,他们的存在只是陪衬,而真正的核心就是开发商自己的产业。

村民们自然而然的预期相反,他们不认为眼下的一切是外来者占据了主导,当然,也不是本地人占据了主导,而是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共通维持的。村民们的理念就是平衡,既然他们曾经也是外来者,但是这片土地养育了他们,提供给他们资源,所以他们有必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回馈。有索取,有回馈这样才能长久,这是村民们朴素的理念。但这个理念却是开发商跟村民们矛盾的根源。

开发商自然不愿意做长远的打算,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块待开发的区域,等到这个区域被开发完之后,开发商会将精力投入到下一个区域,开发商并不在于因为自己的开发而对于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何种破坏,更不在于这种破坏会给当地人带来哪些毁灭性的打击,开发商在乎的是收益,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仅此而已。

而村民们在乎的那些,守卫的那些在开发商看来简直是胡闹,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之后,开发商妄图使用现代契约体系来让自己获得胜利,然而他却低估了村民们守卫土地的决心。

影片进行到最后,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位父亲要锁喉那个外来的男人。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外来的男人间接造成了自己的女儿死亡,这只是一个导火索,而这个导火索引爆的则是当地居民同开发商之间的根本性矛盾。

这个外来的男人非常准确的判断出来了枪声的时候,就已经让这位父亲感到惊讶,这个男人与自己的同伴在面对鹿的问题上,处处考虑的是如何让鹿向着度假营地低头,而完全不考虑鹿的生活习性被改变,这个时候,这位父亲就已经感觉到自己所代表的村民们就如同这头被肆意驱赶的鹿的命运一样。而后来因为偷猎者开枪后,鹿受了惊,于是,自己的女儿就成了被鹿攻击的目标,而这一切都是外来的偷猎者所致,在这位父亲看来,眼前的这两个人毫无疑问,跟偷猎者一丘之貉,唯一区别在于他就是那个被枪击的鹿。于是,矛盾爆发,故事被推向高潮。

很显然,通过本片我们就能看出来,因为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衍生出来了不一样的思维,但不一样的思维的背后,日本并不是不知道入侵跟抵抗的区别,只不过因为入侵不是自己发动的时候,抵抗才能产生,邪恶存在,反抗意识也没有永远的沉睡,他们被唤醒只差一个导火索而已。

……

你好,再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抽屉电影

抽屉电影

佳片有约,邀您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