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专为女性而生的中草药,是活血通经的良药,调经、产后皆可用
月经是育龄期女性特有且非常正常的一种生理表现,是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要体现,但现如今,却有很多女性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月经问题,而针对这一系列异常表现,有些时候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诊治,往往也不见良好成效,但实际上,在中医里有这样一味药材,就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甚至还有人称其是专门为女性而生的药材,在缓解病症上,具有良效。
这味中药材就是益母草,是一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长的植物,将全草晒干后,就变成了中医里的药草,当然,新鲜的益母草也同样具有药用价值,将其捣碎后,往往就可以治疗诸多皮肤病证。
益母草是《神农本草经》里的上品良药,据说,唐朝女皇武则天到了六七十岁依旧面如少女,这其中的“功臣”就是中药益母草,益母草具有辛味和苦味,同时具有寒性,归经于心经、肝经和膀胱经。中医常说“辛开苦降”,因此,益母草的功效其实有很多,可以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同时,由于其寒凉药性,因此也让这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体寒的人来说,若是想要服用益母草,则是不适宜的。
关于益母草的作用,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经做出了总结,即“活血、破血、调经、解毒”,在临床上,常被医家用来治疗胞衣难下、崩中漏下等病症,此外,也可以缓解体内瘀血等疾病,总之,具有很广泛的使用场景。
首先,益母草是一个“通”药,所谓通药,就是可以活血通经、疏通经脉的药材,中医里,具有这样疗效的药材有很多,比如川芎、郁金等,其中,川芎是血中气药,不仅可以通血,还能通气,而郁金虽然也是通血通气的药材,但其主要作用在肝脏,由肝脏向四周扩散,但益母草就不同了,这味药材走水分,作用在下焦,可以将体内的水湿和瘀血随下焦二便,一起从体内祛除。而关于益母草的具体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月经不调
月经病是一个很复杂且难以根治的病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月经不调,比如月经不畅、经量过少或是提前闭经等。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不通”,是体内有东西给堵住了,既有可能是气滞,也有可能是血瘀,当然,还有可能是寒凝。而益母草药性辛苦,苦泄辛散,主入血分,善于活血调经、祛瘀通经,因此,也是医家公认的“妇产科要药”,若是出现了上述情况,那么就不妨用益母草来缓解,既可以单独煎服,也能和其他的活血调经药材配伍,共同治疗病症,用法也十分简单。
2.腹痛
对于产后的女性来说,医生首推的药材就是益母草,因为它可以帮助祛除产后的瘀血,不仅如此,很多女性在月经期间,会伴有明显的腹痛症状,这极有可能就是体内瘀血所致,阻碍了气机的运行后,就会出现腹痛,而这个时候,益母草就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不过,益母草虽能祛瘀,但也能活血,因此,在月经期间出现了因瘀血所致的腹痛,那么在使用益母草后,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应立即停止使用,以免用量过大,造成崩漏。
在古时候,医家还会用益母草来治疗难产、胞衣不下等产科病,比如《傅青主女科》里一个叫做“送胞汤”的方剂,就是将益母草和当归、川芎、乳香等药材同用,用以治疗难产、胎死腹中的病症。
3.小便不利、水肿
益母草能够利水消肿,不过,治疗小便不利是治标不治本,只不过是利用益母草的利水效果,帮助小便快速排出罢了,因此,想要根治,还得找到其他更为合适的药材。由于益母草还有活血化瘀之效,因此,更适合水瘀互阻的水肿病症,既能够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泽兰、白茅根等中药材合用。
不过,益母草虽有诸多好处,但这味良药也同样存在缺点,比如,对于没有瘀滞以及阴虚血少的患者来说,就要禁用此药,以免诱发出血病症。另外,益母草虽是女性健康的“守护神”,但唯独孕妇不可使用,切记切记!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