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我军十大元帅的交往,拉拢过好几位,都没成功

喜见Talk 4天前 阅读数 41 #娱乐

在革命战争那段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咱们军队里出现了好多特别厉害的将领。到了1955年,全军头一回评军衔的时候,有十位将领被授予了非常荣耀的元帅军衔。

退到台湾的蒋介石,没多久就从报纸上瞧见了十大元帅的名单。他心里头那个感慨啊,想着那些曾经是他手下,如今却把他几百万大军打得一败涂地的我军将领。

蒋介石和我军的十大元帅之间有啥打交道的事儿,他又怎么看他们的打仗本事呢?

【红军的创始人朱德】

说起咱们军队的十大元帅,头一个蹦进大家脑海里的肯定是朱德朱老总。朱德是1886年出生的,比蒋介石还要年长一岁呢。说来也巧,朱德的革命路程跟蒋介石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1909年,朱德成功考进了云南讲武堂的速成课程,三年后学成,他就加入了滇军。另一边,蒋介石在保定军校的速成班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振武学校继续深造。到了1911年,他正在日本陆军那边实习呢。

辛亥革命一闹起来,朱德就跟着蔡锷投身到了云南的起义里头。蒋介石也马不停蹄地回了国,直接给孙中山当上了帮手。

朱德和蒋介石在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时,可以说是站在了相似的起跑线上。但要说到军事教育这块儿,朱德的水平明显要比蒋介石高出一截。

不过,跟后来在我军里享有的极高声望比起来,朱德在以前的旧军队里,过得并不算顺畅。

1916年,袁世凯因为心里憋屈死了以后,中国就乱套了,到处都是军阀在打架。朱德呢,虽然在滇军里混到了旅长的位子,但他却越来越觉得自己选的路不对劲。

1921年之后,他碰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下子,他铁了心要为共产主义拿起枪杆子干革命。

不过,南昌起义的队伍往南走的时候碰了壁,总指挥周恩来他们没办法,只能让朱德带着一小撮人马留下来断后。

南昌起义的主力打完仗后,全垮了。但朱德带着剩下的800多号人,在湘南地区继续战斗,一边辛苦地扩充队伍,一边着手整顿和改变队伍。

1928年的时候,朱德带着他的部队上了井冈山,跟秋收起义的队伍汇合到了一起。这也就是为啥朱德和毛主席都被叫做我们军队的创始人。

1928年以后,红军队伍不断壮大,能征善战的将领也越来越多,但朱德亲自上阵指挥打仗的场面,我们却很少再见到了。

不过,毛主席对朱老总可是赞不绝口,说他“肚量宽得像大海,意志硬得像钢铁”。就连蒋介石也承认:“朱德指挥打仗真是有一套,为人又老实厚道,只可惜没能为我效力。”

1937年,国共两党携手抗日那会儿,朱德和蒋介石终于坐到了一块儿,头一回面对面聊了聊。蒋介石那会儿故作亲热,跟朱德拉关系呢。

不过,朱老总心里头早就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厌烦透顶,所以蒋介石想拉拢他,他根本不买账。

【彭德怀家人被残酷对待,蒋介石拉拢连连碰壁】

1955年评出的十大元帅里,彭德怀的排名紧挨着朱德,可以说就差那么一点儿。

彭德怀1898年出生,他到了1928年才正式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不过,他挺厉害的,带着平江起义的队伍上了井冈山,没多久这队伍就壮大成了红三军团。那时候,朱毛红军的队伍也才刚发展成红一军团呢。

彭德怀虽然入党时间不算太长,但他在1936年就已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员了。至于其他八位元帅,除了朱德,他们都得等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中央政治局。

很明显,彭德怀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巨大贡献,在我军中长时间稳坐第二把交椅,仅次于朱德。

1937年那会儿,彭德怀和蒋介石头一回碰面。但其实在那之前,蒋介石就已经对彭德怀的大名有所耳闻,心里头还琢磨着,不管用啥法子,都得把这号人物给解决了。

在红军那会儿,彭德怀带着红三军团打下了长沙,这可是红军时期中央红军最耀眼的一次大胜仗。

长征路上,彭德怀是红一方面军的重要指挥官,他严格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指令,一路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哪怕后来红三军团在过草地后被解散,他也没放在心上,仍旧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

1937年的时候,红军变成了八路军,那时候朱德当上了总指挥,彭德怀则是副总指挥。这个决定,国民政府那边也点头同意了。

蒋介石心里头其实非常恨彭德怀,但一见面,他还是装模作样地问起了彭德怀家里的情况。

之后,他再度掏出一张五万大洋的支票,想以此巴结彭德怀。但彭德怀连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说到八路军正在前线奋勇杀敌,都是靠着从日军那里缴获的物资过日子。他希望,八路军能够按照实际人数来发军饷。

【贺龙参加我军前屡次拒绝蒋介石拉拢,抗战后当面让蒋断了念头】

贺龙在十大元帅里头真的是挺特别的一位。想当年南昌起义那会儿,就他一个做到了军长那么高的位置。

贺龙1896年出生,家里头穷,所以他一直没机会上那种正式的军事学校。

1914年,他悄悄地成为了中华革命党的一员。到了1916年,他带着几十个穷朋友,靠着几把菜刀,就把当地盐卡守卫的枪给下了,就这样,他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贺龙带领的队伍,在那些军阀乱斗的日子里一点点壮大,到了1926年,他们正式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的大家庭。在这之后,贺龙一路高升,先是做了独立15师的师长,后来又当上了第20军的军长。

不过,在国共还没闹僵那会儿,蒋介石对贺龙就已经是又防着又想拉拢。就拿贺龙手下的兵马来说,人数一度涨到了两万多人,可蒋介石一道命令下来,硬是把他们编成了独立15师,名额却只给了一万。

后来,因为贺龙站在了武汉国民政府那边,蒋介石就老想着把他拉过来,没少派人去游说。

那时候,贺龙手底下的部队军饷拖欠得厉害。蒋介石就琢磨着,让贺龙去当武汉的卫戍司令,还管着汉阳兵工厂,并且答应立马给300万大洋作为军队的开销。

蒋介石在贺龙拒绝他之后,不死心又派人去拉拢贺龙的部属,还试图挑动那些因为军饷拖欠而不满的士兵闹事。但贺龙却将计就计,拿这事儿去跟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说,硬是让政府把拖欠的军费给补齐了。

不过,汪精卫对出身贫寒的贺龙也是满心戒备,正因如此,贺龙最终会选择跟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并且在南昌起义后,他果断地成为了我党的一员。

【叶、刘、聂三位黄埔教官,都让蒋介石怨恨却没办法】

蒋介石退到台湾后,回想起为啥失败,心里直嘀咕,咋那么多黄埔出来的军官都跑到共产党那边去了。说起来,十大元帅里头,有不少是黄埔的教官和学生,这些人蒋介石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也挺后悔,为啥当初没能把这些人都拉到自己这边来。

在黄埔军校出来的元帅里头,蒋介石头一个记住的就是叶剑英。叶剑英1897年出生,早在1921年,他就在老军队里开始出名了。

1922年那会儿,孙中山靠上军阀的势力,搞起了广东的革命政府,叶剑英就成了他得力的帮手。

因为有过这样的往事,所以有人讲叶剑英是唯一一位既得到孙中山看重,又被蒋介石和毛主席赏识的人。蒋介石总是琢磨着要把叶剑英拉到自己这边来。

刘伯承1892年来到这世上,他年轻时也卷入了军阀混战,在川军里混得风生水起,地位不低。到了1925年,黄埔军校一开办,刘伯承就转身成了那里的教官。

刘伯承对蒋介石心里头很不爽,反过来,蒋介石虽然后来一直琢磨着要摆平刘伯承,但也不得不服气地说:“讲起打仗的妙招,刘伯承在国内军事圈里那可是顶呱呱的。”等蒋介石到了台湾,他还经常念叨,说手底下的那些将领,没一个能比得上刘伯承的。

跟叶剑英和刘伯承两位在我军里常当参谋长、比较显眼不同,聂荣臻也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出身,但他行事就相对内敛些。

聂荣臻是在1899年来到人间的。到了1925年,国共两党联手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时候周恩来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而聂荣臻呢,他则挑起了政治部秘书和教官两副担子。

蒋介石曾试图将黄埔军校据为己有,而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成为了他的一大阻碍。

更让蒋介石觉得尴尬的是,有回他坐着要四个人抬的大轿子去黄埔军校,结果半道上碰见了聂荣臻。聂荣臻那会儿正从军校里往外走,压根儿不知道蒋介石就在那轿子里头。他直接扯着嗓子就喊,说这儿是军校,可不是那些老掉牙的封建官衙。

蒋介石听到消息后,从轿子里探头出来瞧了瞧,他俩一眼就认出了彼此,但谁也没跟对方说话。就这么点小事儿,蒋介石却一直记在心里,对聂荣臻有了成见,所以压根儿没想过要跟他拉近乎。

【黄埔学生徐向前和林彪,蒋介石一直懊悔对其“关心”不够】

大家都知道,蒋介石之所以能起家,主要是因为他1925年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他把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军,慢慢变成了他自己的一支队伍。

尽管蒋介石很有一套拉拢人心的本事,在黄埔军校时广泛培养自己的心腹。但他也有两大失策,看错了两个人,这让他在台湾回想起黄埔的时光时,总是唉声叹气。

首先让他大跌眼镜的是优秀学生徐向前。

徐向前1901年出生。他早年在阎锡山办的太原国民师范上学,到了1926年,他决定转行参军,进了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连蒋介石都专门找过他谈话。

徐向前站在那儿,看着挺瘦弱的,说话还带着山西方言的调调,这让蒋介石跟他交流起来挺费劲。由于那会儿徐向前表现平平,没啥特别亮眼的地方,所以蒋介石也就没把他太放在心上。

到了1927年那会儿,徐向前先是投身到广州起义中,后来他又一路奔波到了豫鄂皖苏区,当上了红四方面军的总头头。这时候,蒋介石才琢磨着要派人去徐向前的老家拉拢人心,结果被徐向前的老爹一顿严词拒绝,这事儿也就没辙了。

蒋介石心里头还有个挺后悔的,那就是林彪。林彪这家伙,1907年生的,在十大元帅里头算是最小的。

1926年,他成功考入了黄埔军校,并且很快就显现出了特别出色的军事能力。但让人奇怪的是,林彪这个人性格内向,行事沉稳,这让蒋介石觉得他不太可靠。

听说有那么一回,蒋介石正打算夸林彪几句呢,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有人急匆匆来报,说汪精卫到了。因为蒋介石和汪精卫那关系,简直是水火不容,所以他一听就火了,骂了几句后就直接走人。林彪那时候对国民党里头的事儿还不太摸门儿,见状就愣住了,打那以后,他就故意跟蒋介石保持着距离。

1937年以后,林彪在抗日战场上受了伤,跑去苏联养伤。蒋介石一看,觉得这是个拉拢他的好时机。等林彪回国后,蒋介石赶紧派了胡宗南和戴笠到西安去,想方设法地要跟林彪套近乎,但结果却是碰了一鼻子灰,啥也没捞着。

【陈毅被蒋忌惮,罗荣桓令蒋难以评价,个人觉悟决定了人生必然的选择】

陈毅在1901年来到这个世界,他并没有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的行列。到了1927年南昌起义之后,他赶上了起义的队伍,并且当上了团指导员。

早年间,蒋介石对陈毅的看法,远没有像对朱德等人那般看重。不过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陈毅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却让蒋介石头疼不已,简直成了他的心腹大患。

蒋介石曾这样说起陈毅的队伍:“他们训练得最好,点子最多,要彻底打败他们可不容易。”

孟良崮战役里,74师被一锅端,济南战役王耀武被活捉,还有淮海战役把长江以北的国军打得七零八落,这些事都让蒋介石心疼得要命。到了1949年以后,他还不死心,偷偷派大陆的特务找机会干掉当上了上海市长的陈毅。

在十大元帅里头,蒋介石对罗荣桓是最拿不准该怎么评价的一位。

罗荣桓是在1902年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一辈子都没跟蒋介石正面碰过头。要是跟其他几位元帅比起来,罗荣桓的开端算是比较低的,在秋收起义之前,他主要是搞农民运动的。

不过,罗荣桓在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那会儿,可是个得力帮手。从井冈山那时候起,他就一直和林彪搭档合作了很久。

不清楚蒋介石后来心里老惦记着林彪那会儿,有没有叫人去查查罗荣桓的背景资料。

我军那十位元帅,虽说多数人都曾在旧军队里待过,但他们报效国家的决心从未动摇。这跟蒋介石完全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把参加革命当作往上爬的梯子。

他后来总是自责,心想当时要是早点看出他们的本事,立马把他们拉进自己的团队里该多好啊。

但看看彭德怀和贺龙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拉拢,就能明白,那十位元帅可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他们是咱们中华民族真正的军事传奇。从这点上来说,蒋介石压根儿就不可能把他们拉拢到自己那边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喜见Talk

喜见Talk

喜见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