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长相不过是个普通人,但在位期间的作为得到后世赞誉

史海撷英 10小时前 阅读数 8 #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流行天人合一的学说,讲究受命于天,直到清室覆灭后,中国的统治者的统治理念才从受命于天变成主权在民。也正是因此,我国的史书中对帝王将相的长相和出生时的情况都会尽量描述得比较神奇,再加上没有摄影技术,所以很多人的真实相貌都是难以还原的。可是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东西方文明也是不断进行交汇的。我国曾经有张骞、班超、陈诚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其他国家也有很多人来华,唐朝著名的胡姬就是粟特人贩买的女奴,至于其他官方和民间的接触就更难以计数了。而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的长相就被西方人记录了下来,甚至于其登基都和西方人有关。

康熙皇帝乃清朝第四位皇帝及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庙号圣祖。“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圣祖生。”他八岁即位,14岁亲政,在位长达61年,堪称中国历史上在位最久的帝王。在位期间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清王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可以说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康熙皇帝既不是嫡子,又不是皇长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继承皇位?

6岁继位的顺治皇帝在位不足18年,共生育了八个皇子。其中皇长子、皇四子、皇六子先后夭折,顺治皇帝驾崩时,有五位皇子,其中只有两位在年龄上有资格继承皇位,即皇次子福全和皇三子玄烨。最终,皇三子玄烨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康熙皇帝。

皇三子玄烨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幼年的玄烨聪明好学,胸怀大志,深得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的喜爱。孝庄皇太后曾派自己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亲授玄烨学业。“六龄,偕兄弟问安。世祖问所欲。皇二子福全言:‘原为贤王。’帝言:‘原效法父皇。’世祖异焉。”其二,皇三子玄烨的血统纯正,后台势力很强。玄烨的亲生母亲孝康章皇后,即佟佳氏,佟佳氏实际是正统的女真人,其先祖可追溯到努尔哈赤时代的佟养正,佟养正本是女真人,到明朝去做生意的,后来改了汉姓。佟养正一直做到明王朝的抚顺守将。佟养正携弟佟养性投靠了努尔哈赤,并与努尔哈赤家族通婚,佟氏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世代通好,在清王朝势力很大,年仅八岁的玄烨能够继位,佟氏家族的势力不可小觑;其三,玄烨小时候出过天花,终身免疫。清代初期,天花是最危险的流行病,人们一谈到天花,无不闻之色变。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凭科学说服顺治皇帝:用欧洲医学理论解释天花,证明康熙皇帝的免疫力关乎国运。提议“幼主+辅政”模式,避免权臣独大。

对于当时的清朝皇室来说,似乎玄烨的出生并不是很重要,而且玄烨也是一个看上去几乎没有机会继承王位的人。但正是这样一个一出生就被“边缘化”的皇子,却成为最后登上皇位的人。这一切,都不得不归功于玄烨的好运气。

清朝初年形势图

当时,清朝还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国内外有两把“匕首”插在胸口,他们分别是云贵的南明政权和台湾的郑经;对外,大清疆界之外有个两只“老虎”虎视眈眈,他们是北部的俄罗斯和西北部的蒙古准噶尔。这些都是顺治皇帝的心头大病。虽然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是最年长的,但他的一只眼睛是瞎的。《永宪录》记载:“裕宪王向以损一目不得立。”在古人看来,皇帝是天子,天子不仅需要完美的才能,而且需要完美的身体。福全的一只眼失明,不仅使他不受其他王公贵族的欢迎,也使他不像一个能代表王室威严的王子。因此,和皇位擦肩而过就成了必然。

当时,满洲政权还没有遵照汗制传位嫡长子的先例。所以,顺治皇帝晏驾前考虑皇位继承人选时,还想继续曾经的八旗君主民主合议制度。“想到了一位从兄弟”。但这一想法遭到了以孝庄皇太后为首的反对派的极力反对。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以八旗兵开国,也以八旗兵维护统治。但是这八旗并不是个个都是平等地位的。其中,皇帝可以直接指挥的三旗是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因为跟皇帝挂钩所以称“上三旗”。有上三旗,剩下的五旗自然成了下五旗。努尔哈赤晏驾前,下五旗的主要人物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上旗与下旗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都存在,这也是让顺治皇帝不省心的地方。此外,顺治皇帝能够成功登基,两黄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也是有代价的——孝庄太后允许多尔衮摄政,使清朝的新国成立之初,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动荡和有足够的时间稳固统治。

如果新皇帝从五旗下的宗祠中再次选择,毫无疑问将重新演绎皇太极的老路,更不用说很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换旗行动来动摇国本。因此,当在整个清朝贵族不知所措时,他们决定听从天意。在这个时候,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用欧洲医学理论解释天花,证明康熙皇帝的免疫力关乎国运。汤若望的进谏和建议很多,对顺治帝为人处事诸方面帮助甚大。他的奏疏禀帖多达300多件。顺治帝特意从中选出一部分,带在身边,随时取阅查询。清初大臣龚鼎孳在贺汤若望七十寿序中,曾盛赞汤若望的谏诤之能,称他:“睹时政之得失,必手疏以秘陈。于凡修身事天,展亲笃旧,恤兵勤民,用贤纳谏,下宽大之令,慎刑狱之威,磐固人心,镞厉士气,随时匡建,知无不言。乃至猎阻相如,表抗韩愈,抵触忌讳,罔慑震霆,微闻拂耳,终谐纳牖,最后则直陈万世之大计,更为举朝所难为。”因此,史学家陈垣先生感叹道:“汤若望之于清世祖,犹魏征之于唐太宗。”于是就在这种机缘际会的情况下,年幼的玄烨被拥立为帝。他的功绩令人称赞景仰,他的相貌也因此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相貌会如何?

官方记载

康熙皇帝的相貌,据《清史稿》记载:“天表英俊,岳立声洪”,《清圣祖实录》记载得更详细一些:“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徇齐天纵”。

这两则记录都是官方记载,从这两则记录看高大英俊,声音洪亮,鼻梁高,耳朵大,十分精神,与康熙皇帝的帝王形象十分匹配,尤其是“双瞳”,所谓双瞳,又称重瞳,即“一目两眸”,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象征着吉利和富贵,是帝王的象征,像大舜、项羽、王莽等等都是重瞳。

爱新觉罗・玄烨

不过,这两则史料只记载了康熙皇帝的大致轮廓,康熙的具体形象仍然十分模糊。中国古代史书中关于皇帝的面貌记载大多都是“貌奇伟”、“龙睛凤颈”、“日角龙颜”、“天日之表”、“凤姿日章”等等,并没有太详细的描述,或者要么神化,要么异化。神化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常用在帝王出生时;异化是为了显示帝王是“非常之人”,像康熙皇帝双瞳其实就是一种异化。

官方画像

古代那些名人,尤其是帝王往往都会留下一些画像,从画像看上去晚年的康熙皇帝就是一个比较威严的干巴老头,康熙皇帝中年的形象看上去十分富态,白净。从这两幅画也可看出,康熙皇帝的鼻梁挺,耳朵大,眼睛小。

画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康熙皇帝的长相,但是和真实性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那个时代,画师也是高危行业,如果他们的画作引起皇帝的不满意,很可能就性命难保,因此,他们在画像的时候,一方面要确保画像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要将创作对象进行美化,尽量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和简化他们身上的缺点。

外国人眼中的康熙皇帝

康熙年间,清朝还没有闭关锁国,因此经常有一些外国使节及传教士等来访,有一些人记载了康熙皇帝的形貌,他们与康熙皇帝没有隶属关系,没有必要害怕,也没有必要吹捧,他们的记载应该客观一些,可信度强一些,他们眼中的康熙皇帝如何呢?

康熙六年(1667年),荷兰曾派使节团到我国来访问,荷兰使节记载了康熙皇帝接见时的情形:“不久康熙帝骑着马走出来,只见他中等身材,而脸很白,大约有16岁左右,穿着很朴素。只见康熙穿着蓝缎褂,而脚穿黄色靴子。”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皇帝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康熙六年(1667年)的康熙皇帝年仅十四岁,这是少年时期的康熙皇帝,而荷兰使者认为康熙皇帝有16岁左右,说明康熙皇帝少年老成早熟。

康熙八年(1669年),李朝派使节闵鼎重来北京拜见了康熙皇帝。回到李朝后,他写了一份《闻见别录》,里面这样记载康熙帝:“清主身长不过中人,两眼浮胞深睛,细小无彩,颧骨微露,颊瘠颐尖。”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29岁时,李朝再次派使者到清朝进贡,使节回到朝鲜后,国王问起康熙帝的样子时,使团领队李佖说:“皇帝容貌,硕大而美,所服黑狐裘”。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皇帝已经38岁了,此时清朝来了几名法国传教士,他们来清朝,一方面给皇帝看病制药,一方面向清朝传教。

据法国传教士李明在《中国现状》中记载的康熙皇帝样子:“康熙皇帝的身材比普通人略高,而且姿态优美,但也比我们矮,不过还没到中国那种富态模样。康熙帝的脸有些宽,脸有痘痕,前额比较宽大,鼻子和眼睛都很小。……动作很温柔,容貌举止确实像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还有一名法国传教士叫白晋的,他回到法国后,他向国王路易十四描述康熙皇帝的容貌:“他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双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圆而稍显鹰钩状。虽然脸上有一点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美好形象。”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也曾对中年的康熙帝进行记载:“年近五十岁,身材魁梧,黑眼睛,鼻子稍高,而脸上有胡须,嘴巴下面没胡子,脸上也有痘痕,身体也一般。”

康熙帝脸上有痘痕,即麻子,是因为少时长过天花,据记载顺治皇帝就是因为天花而驾崩,晏驾前选继承人,一个是年龄大点的福全,一个是年仅六岁的康熙帝,不知该选谁好,传教士汤若望说康熙帝出过天花了,于是就选定了康熙帝,可以说,天花虽然让康熙帝的相貌受损,但它也改变了康熙帝的人生。

到了18世纪初,荷兰又有一个使节在他写的《鞑靼旅行记》这样记载:“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稳重、举止端庄的人,他那威严的外表,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即使放在千人之中,也与众不同,能够立即分辨出来,这是由于他想使自己的容态和举止,让人一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已经59岁了,李朝使节金昌业来拜康熙皇帝,他眼中的康熙帝为 “广颡,颐稍杀,疏髯犯颊而斑白,雌雄眼,神气清明。其衣帽皆黑,与凡胡无异”,身长“可七八尺”。另有一名李朝副使军官崔德在其《燕行录日记》中记载康熙皇帝:“皇帝所着帽服,与凡胡无异,卫仪太简。人物明朗,美须斑白,雌雄目,好身手云矣。”

爱新觉罗・玄烨‍

另外,考古专家通过计算故宫中留存下来的康熙皇帝的龙袍长度,推断出的康熙皇帝的真实身高,应该在一米六左右,在当时也就是普通身高。

综上所述,康熙皇帝相貌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小眼睛,高鼻梁,大耳朵,脸上有麻子,个子不高,身材瘦削,当然这并不影响康熙皇帝的伟大。

康熙帝奠定了清朝繁荣昌盛的基础,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辉煌篇章

康熙帝乃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采纳汤若望建议,选有天花免疫能力的玄烨为继承人,并以遗诏形式册封为皇太子。康熙帝八岁丧父,十岁丧母,回忆往昔时曾言“未得一日承欢”。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年仅8岁的玄烨即位,次年正月改元康熙。康熙年号寓意“平和宁静”,然其一生实则波澜壮阔。

顺治帝遗诏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索尼离世后,鳌拜擅杀苏克萨哈,独揽大权,康熙帝虽年仅14岁,却以智谋迷惑鳌拜,趁其入宫之际,令少年侍卫将其擒获,成功夺回权力,正式亲政。

三藩之乱示意图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请辞,欲让其子尚之信驻守广东,康熙帝洞悉“三藩久握重兵,不利国家”,遂决意“撤藩”。同年十一月,拒不“撤藩”的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叛,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之信、陕西的王辅臣亦纷纷响应,短短数月间,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福建、四川六省尽失,大清江山岌岌可危。康熙帝采取坚决打击吴三桂,宽容招抚其余叛军的策略,成功分化叛军,削弱吴三桂势力。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忧愤而死,三藩之乱终告平息。

康熙二十年(1681年),台湾郑氏王朝政局动荡,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康熙帝抓住此良机,决定收复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郑氏水师,最终收复台湾。此后,康熙在台湾设立一府(台湾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增设巡道、总兵官、副将各一员,兵力八千,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使台湾自明朝中期以后再次回归祖国。

早在明朝晚期,沙俄即不断骚扰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强行占据了雅克萨。直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我国将领萨布素击退敌军,焚毁其设立的据点;两年后,沙俄再度侵占雅克萨城。清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康熙皇帝决定进行反击。最后,入侵的826名俄军仅存66人,俄国摄政王索菲亚不得不寻求与清廷谈判。

经过激烈的战斗,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及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属于中国领土,从而保障了我国东北边境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和平稳定。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在东北未能取得优势后,转而在西部挑动噶尔丹进攻蒙古喀尔喀。次年,噶尔丹亲自率领三万骑兵从伊犁出发,攻占了喀尔喀全境。

昭莫多之战形势图

面对噶尔丹的侵略,康熙皇帝果断采取行动,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两地击败准噶尔,但由于噶尔丹拒绝投降,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皇帝再次亲征噶尔丹,最终迫使其自杀身亡,喀尔喀地区重归大清版图。

康熙帝晚年一度懈怠,“康熙五十年三月,偏沅巡抚潘宗洛陛辞,上谕之曰:‘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即生一弊,古人云“多事不如少事”,职此意也。驭下宜宽,宽则得众,为大吏者,若偏执己见,过于苛求,则下属何以克当。’”不能严禁浮费和规银,宽纵州县火耗和亏空:“凡事不可深究者极多。即如州县一分火耗、亦法所不应取寻常交际一二十金、亦法所不应受、若尽以此法、一概绳人、则人皆获罪、无所措手足矣。且如户部库中钱粮、历年存积、数极难清、前此库贮一二千万时、曾令部中遂案盘查、转多二十余万。即各仓粮米、亦历年堆积、陈陈相因、赢余不少。不肖官役、侵盗银米、未尝无人、若行盘查、数仍不缺。总之定例所在、有犯必惩。其中细微、不必深究。诸事大抵如此。”同时他还标榜仁政,对官吏尽量以宽松待之,导致出现吏治废弛,官场贪污,国库亏空,弄虚作假,粉饰浮夸。“大小官员,怠玩成习,徇庇尤甚”,后来的雍正帝还斥责“人心玩偈已久,百弊丛生”。个别地区出现暴动和骚乱,统治秩序奏出了不和谐音符。盛世处于衰微的现象,给继任者雍正帝留下许多隐患。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往往会受到不同的评价,有人赞扬他为“千古一帝”,也有人批评他“盛世圣君”的形象是后人的美化,实际上他的真实能力并不如名声那么高。曾国藩对他的评价较为客观:“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而雍乾以后,英贤辈出,皆若沐圣祖之教,此在愚氓亦似知之。其所以然者,虽大智莫能名也。凡前圣所称至德纳行,范无一而不备也”。

评论列表
  •   不死鸟  发布于 2025-05-04 18:56:21  回复该评论
    胡说八道,圣祖的身高是连传教士白晋都明确说比普通人高,按衣服算起码一米八上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