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辞职“谢罪”,欧盟怎么给中国一个交代

军迷连连看 5小时前 阅读数 27 #军事

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欧洲在地缘政治的不确定状态中徘徊不定。当华盛顿掌控节奏、北京不断拓展影响力之际,欧盟却始终游离在模棱两可的立场中。布鲁塞尔无法制定出一套连贯的对华政策,尤其是在自主性最为关键的时候,这使得欧盟陷入脆弱境地。随着美国政府的一些政策破坏了以往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共识和紧密关系,欧盟有机会确立自己作为全球参与者的地位。但如果欧盟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行动,这一机会窗口很可能会迅速关闭。

“冯德莱恩,有毒”,瑞士德语媒体《世界周刊》给出了如此评价。这家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无论是外交还是内部政策,欧盟高级官员越来越意识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毒性”,她并不具备政治和外交才干,人们希望她能够辞职。报道说,欧盟的对外政策显然处于危机之中,冯德莱恩正沦为众矢之的。西面,欧盟与美国爆发贸易争端;而在东面,乌克兰冲突久拖未决,欧盟与俄罗斯的紧张对峙不断加剧,而且(对俄)制裁本身也是贸易战的一种形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资料图)

这种观点的出现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冯德莱恩近年来的执政路线以及由此导致的欧盟困境密切相关。中欧关系经历了显著的波折,从暂停实施《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到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再到跟随美国提出的"去风险"政策,冯德莱恩的对华政策使原本发展势头良好的中欧关系陷入困境。而"逼宫"的迹象,也揭示了欧盟内部深层次的战略分歧。当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开始公开讨论其最高领导人的去留问题,通常意味着该共同体正面临严重的认同危机和方向迷失。

在中美博弈中,冯德莱恩选择紧跟美国脚步,冻结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甚至在台海问题上发表挑衅言论。这些举动让中欧关系陷入冰点,也让欧盟企业错失中国市场机遇。冯德莱恩曾将欧盟战略深度绑定美国,对拜登政府"有求必应",甚至在去年美国大选期间公开支持民主党。但特朗普的强势回归彻底打乱了这一布局。

如今欧盟被夹在美国两届政府的矛盾中,既要承受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又要消化拜登的能源高价订单,苦不堪言。欧盟内部矛盾也在激化。匈牙利因坚持独立政策遭集体"围剿",意大利新总理梅洛尼公开转向特朗普阵营,这些都暴露欧盟团结的脆弱。欧洲谚语"鱼腐从头开始"的流传,暗示冯德莱恩作为"头梁"难辞其咎。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资料图)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冯德莱恩的“美国化”思维。她的长子效力于硅谷巨头,次子为美军承包商工作,这种“裸官”背景让她在决策时不自觉地向美国倾斜。俄乌冲突中,她强行推动对俄制裁,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300%;中美博弈时,她又紧跟美国步伐,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结果中国通过土耳其转口贸易反将一军。德国《世界周刊》尖锐指出:“冯德莱恩的字典里没有‘欧洲利益’,只有‘美国优先’。”

欧盟外交官匿名透露:“她就像过时的Windows系统,所有人都忍受着卡顿却不敢重启。”随着6月欧洲议会选举临近,冯德莱恩支持率已跌破39%,较去年连任时暴跌21个百分点。当这位欧盟史上最具争议的主席在《时代周报》哀叹“西方已死”时,她或许没意识到,真正濒临死亡的,是她用对抗思维筑起的权力高塔。

欧盟(资料图)

不得不承认,欧盟在冯德莱恩的蒙骗下,跟着美国上贼船参与俄乌冲突,结果三年打下来,欧盟损失惨重,被卖了还要帮美国数钱。举例来讲,北溪2号项目被炸,德国经济一夜间从欧盟的火车头变成吊车尾,却不敢找乌克兰算账,还要堆着笑脸继续购买昂贵的美国天然气。当初欧盟出钱又出人,甚至是对俄罗斯祭出“金融核弹”,结果特朗普一上台就撂挑子了,推动俄乌停火,甚至是汤都不给欧盟喝,不让欧洲上谈判桌,可谓是伤害很大羞辱性也很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军迷连连看

军迷连连看

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