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晚宠儿到舞台边缘:央视新生代主持人面临的3大残酷现实
当龙洋第五次举起央视春晚话筒时,聚光灯外的王嘉宁正在《山水间的家》片场完成最后一期录制。这场无声的交接仪式,揭开了央视主持人迭代最残酷的真相。
在"董卿时代"落幕后的三年空窗期,央视祭出双轨制人才培养方案。撒贝宁与王嘉宁组成的"忘年CP"曾引发热议,朱迅携高浩森打造的《星光大道》新版块却收视惨淡。事实证明,简单的"老带新"已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
数据显示,2023年央视晚会类节目主持人平均年龄较五年前下降4.7岁。在龙洋、马凡舒等90后站稳脚跟的同时,张舒越等新生代却陷入"高开低走"魔咒——春晚首秀即巅峰,后续资源断崖式下跌。
王嘉宁的遭遇最具代表性。2023年春晚舞台上的惊艳亮相后,伴随婚讯公布,其出镜率暴跌83%。与其说这是个人选择,不如视为平台对主持人"全能性"的苛刻要求。要成为新晋门面,不仅需掌握晚会控场、文化综艺、直播带货等多维技能,更要维持"零负面"的公众形象。
中生代主持人同样面临转型阵痛。朱迅主持的经典IP《星光大道》,在短视频冲击下收视持续走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洋凭借《中国诗词大会》斩获的18-35岁高知观众群,以及马凡舒在体育垂类领域建立的不可替代性。
当前央视主持梯队已形成清晰金字塔:顶级配置:龙洋(文化+晚会)、马凡舒(体育+时尚)战略储备:张舒越(民生+文旅)风险名单:王嘉宁(综合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新闻主播王音棋的跨界试水,其春晚首秀弹幕量超28万条,这种"新闻+综艺"的双栖发展模式或成破局关键。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央视主持人的迭代速度较五年前加快3倍。那些消失的面孔警示后来者:这个舞台从不相信眼泪,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永远在给新人投票。或许正如某位资深制片人所言:"在这里,你要么成为不可替代的六边形战士,要么准备好随时谢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