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万内地游客去香港旅游被定罪,遭港民集体嘲讽,拒绝入境!

小菲有点烦 22小时前 阅读数 34 #推荐

五一黄金周,旅游市场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很多内地的游客选择来到香港,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没想到91万内地游客前往香港被“定罪”,受到了很多港民的嘲讽,甚至称呼内地游客是乞丐入港,更有激烈者要求拒绝入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黄金周变“拥堵周”

五一假期次日,深圳福田口岸的盛况堪比春运。清晨十点,等待过关的游客已排起千米长队。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密密麻麻的人群挤满大厅,部分游客甚至自带折叠凳,边排队边刷手机消磨时间。一位亲历者吐槽,排了四小时才过关,腿都站麻了,手机信号还时断时续。

相邻的罗湖口岸同样“沦陷”。由于自助闸机系统因人流过载频繁死机,工作人员不得不手动核对证件,平均每人的过关时间从平时的3分钟拉长到15分钟。

类似场景在罗湖、莲塘等口岸同步上演。莲塘口岸外,铁栏杆将人流分割成“之”字形,旅行团高举的旗杆在队伍中若隐若现,游客需绕行半小时才能进入口岸大楼。一些游客见势不妙,直接放弃行程,自嘲“与其挤到崩溃,不如回家躺平”。

更戏剧性的是,游客们刚踏入香港地界,便遭遇“科技罢工”。在落马洲地铁站,因瞬时访问量激增,移动支付系统全面崩溃。大批游客堵在闸机前,进退两难,数百人堵在闸机前,举着手机反复刷新二维码,身后不断传来催促声。

港铁事后解释称,系统设计承载量为单小时5万人次,但五一当天峰值突破8万,“超载”导致瘫痪。这场混乱暴露的不仅是硬件短板,更是应急预案的缺失。

有旅游业者透露,香港口岸多年未扩建,仍沿用2018年的接待标准,疫情后游客反弹速度远超预期,但配套服务还停留在‘躺平’状态”。

麦当劳过夜引发“口水战”

如果说口岸拥堵尚可归咎于客观条件,那么“麦当劳占领事件”则彻底点燃了香港网民的“审判热情”。五一期间,旺角、铜锣湾的24小时麦当劳成了内地游客的“深夜收容所”。

凌晨两点的北京道门店内,五十余人横七竖八地占据座位,有人用外套蒙头酣睡,有人脱了鞋盘腿刷抖音,或脱鞋晾脚,行李堆满角落,还有一家三口把行李箱拼成“临时床铺”。

这一幕被拍下上传后,香港论坛瞬间炸锅。一条“内地客攻陷麦当劳”的帖子下,点赞最高的评论写道,穷就不要来香港丢人!部分香港网民极尽嘲讽,没钱住酒店就别来!麦当劳变难民营,丢人现眼!更有激进言论称应效仿欧洲,“无酒店预订单不准入境”。

部分激进网民甚至将游客类比为“蝗虫”,还有人表示简直是乞丐袭击香港,铺天盖地的言论更是将那些前来香港旅游的内地游客批判成了“罪人”,还是那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罪名。

不过,这些被口诛笔伐的游客中,许多人实属“无奈派”。记者调查发现,一位来自江西的游客因通行证丢失,补办需耗时三日,被迫在麦当劳熬了两夜。

另一对情侣为节省预算,选择“红眼巴士”往返深圳,却因延误错过末班车,还有学生党坦言,香港酒店五一涨到2000港元一晚,就算是四个人均摊也负担不起。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香港本地早有“麦难民”群体,无家可归者长期夜宿快餐店,2019年的电影《麦路人》更将这一现象搬上银幕,引发社会同情。但当主角换成内地游客,舆论却急转直下。

有香港市民直言,本地人睡麦当劳是生活所迫,内地人睡就是占便宜。这种“双标”态度,连部分理性港人也看不下去。专栏作家李欣在《明报》发文质问,东京涩谷的麦当劳里睡满欧美背包客,为何无人指责?香港的包容心何时变得如此狭隘?

不过争议比较大的还是,在店里,有着人均最低消费的要求,有的人一家四口只点两碗米线,价值35港元,而因为没有达到人均消费的标准,还和店员产生了争吵。

争议背后

尽管争议不断,五一黄金周仍为香港经济注入一剂强心针。从相关的数据上可以看到,五天内有着91.3万内地游客来到香港,尖沙咀周大福门店的店员透露,5月3日单日销售额突破百万港元,游客抢金像抢白菜,龙凤镯和生肖金条最受欢迎。

众多内地游客跑到香港购买黄金,这些领域的收益大大增加,给香港的经济也是带来了一剂强心针,海港城内的奢侈品店更是排起长队。

有游客一次性购入三只劳力士,说是要送给家里长辈当礼物。普通消费层面同样火爆,深水埗的街边鱼蛋,五一每天多卖两百串,忙到连厕所都没空去。就连曾被诟病“服务冷漠”的茶餐厅,也因游客涌入变得“热情似火”。

不过,光鲜数据背后,香港旅游业的“偏科”问题愈发凸显。过度依赖奢侈品和珠宝消费,导致中低端市场长期被忽视。目前,香港青年旅舍床位不足5000个,且多分布在偏远地区。

而廉价酒店在节假日普遍涨价3-5倍,将预算有限的游客逼向麦当劳。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价值观冲突,部分港人仍将旅游业等同于高端服务业,认为“穷游客”拉低城市格调。

这种心态直接反映在基础设施上,政府宁愿花重金扩建迪士尼乐园,也不愿在口岸增设休息长椅。有人表示香港必须放下‘精英旅游’的傲慢。全球都在抢游客,巴黎地铁里睡满背包客,也没见法国人骂街。

91万游客的“香港行”,照见两地的复杂情绪。对内地游客而言,这是一场“痛并快乐”的旅程,对香港社会,则是一次反思的契机。

旅游业复苏不能只靠高端客,更需要包容与务实。当“特种兵”与“购物狂”共同撑起市场,当吐槽与点赞皆成进步动力,香港才能真正重拾“东方之珠”的魅力。毕竟,旅游的本质不是彼此审判,而是双向奔赴的体验与理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菲有点烦

小菲有点烦

探秘圈中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