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交友史:黄浦江畔,「兄弟」与「江湖」
1955年,上海滩的潮水裹着机油味儿,黄浦江的码头上,一群工人用榔头和扳手敲打着铁皮,上海内燃机配件制造公司的招牌在弄堂口挂起,这便是上汽的前身。
那时的汽车工业,像祥子拉车,发展全靠一股不服输的蛮劲。仅仅3年后,工人们用竹篾编车壳,用铁皮焊底盘,克服着困难,硬生生造出了“凤凰牌”轿车。它的工艺或许并不精细,但却像骆驼祥子一样,带着骨子里的倔强,在简陋的条件下,奇迹般地“在草窝里孵出了金凤凰”。
“这车能跑?”有人问。“能!不仅能跑,还要跑出上海滩!”老上汽人抹一把汗,眼里闪着光,心脏里跳动着自信。
时光悠悠流转,岁月见证变迁。如今,上汽已今非昔比。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台上娓娓道来上汽的发展历程,带领众人回溯过往的点点滴滴。这一路走来的奋斗之光,不仅铸就了上海牌轿车,更穿越70年的漫长光景,在4月10日的上汽之夜的大屏幕上,投射出了9400万用户、涉足100多个国家、500万出口量以及十年取得26000余项专利等成绩。
这一夜,上汽用一系列变革举措与成果展示,让行业见证了上汽的“由内而外的新生”。
“我们要有跪着学习的谦逊,站着创新的勇气”,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舞台中多次强调——上汽的“江湖”,终究不是打打杀杀,也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交心与共存。
“兄弟”与“江湖”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过外滩,上汽的江湖来了外国朋友。
1984年,上海大众合资公司挂牌,德国人带着图纸和流水线来了。桑塔纳的流水线像黄包车的轮子,转得飞快。上汽的工人们学技术、啃德文手册,硬是把“合资”这碗酒喝出了滋味,更壮足了胆气——现在是技术引进,将来必须得反哺他们!
合资的数十年,上汽成了“黄埔军校”。通用、奥迪接连入局,GL8、赛欧成了街巷传奇,上汽与“朋友们”合作的模式火遍了中国大地,更是带动了合资潮,从引进组装到国产化、自主化的“桑塔纳模式”,一度成为合资合作打开局面的教科书。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曾表示:“40年来,上汽大众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柱。中国是大众汽车集团的第二故乡,我们将矢志不渝、继续扎根中国,并以饱满的创业精神,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继续勇立潮头。”
外国朋友带来技术,上汽还以市场——其9400万用户,一钉一铆攒出了中国汽车的家底。
对此,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总结:70年来,上汽的用户,着装从中山装、西装,变为如今各式各样的休闲装;上汽自身也从“榔头扳手、弄堂作坊”发展到如今的“数字孪生、智能工厂”。
智能电动的浪潮拍岸,江湖变了天。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老牌车企如骆驼祥子般负重前行。上汽却掏出一张“合资2.0时代”的新帖子,封面写着“交朋友,先交底”,序言是“同步共创、双方赋能、美美与共”,落款是“新上汽”。
对于“交朋友”,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舞台上表示:“(我们)坚持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的朋友圈原则”。
于是,华为带着鸿蒙来了,地平线扛着芯片来了,Momenta揣着算法来了,连手机厂OPPO也热情奔赴,合力帮助上汽打通可兼容的全栈式架构。上汽也践行了“不搞技术围墙”承诺,银河全栈架构、L3自动驾驶——这些硬家当全摊在桌上,与朋友融合创新,实现共赢。
上汽构建了完备的软硬件体系,与合作伙伴交流密切。在此基础上,上汽的内家拳、外家拳、组合拳这“三套拳法”也得以充分施展。
内家拳是聚合内力,五指握拳,打透打穿。上汽集团将旗下所有底盘研发和制造能力合而为一,全力打造先进的线控底盘技术;同时,还将推出支持L3级量产自动驾驶、具备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
外家拳是同行借鉴、跨行革命、借力打力。上汽集团将继续深化与合资伙伴的合作,推动合作进入2.0时代;同时,还将拓展与宁德时代、Momenta、地平线、阿里等头部企业的合作,打造全新用车体验。
组合拳就是内外兼修,默契配合。上汽集团将实施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不断扩大海外版图;同时,还将针对每个区域推出个性化、智慧化的产品方案,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
“三套拳法,拳拳到位”,贾健旭撂下十分有“江湖气”的狠话,上汽的朋友们坐在台上,则神态从容。
2个小时,10多个相关方合作伙伴的参与,众多行业媒体大咖见证的总会场……上汽终于完成了承诺,用中国技术反哺合资,与华为、魔门塔、地平线、字节跳动等跨界伙伴新朋友打造新业态——七十年前敲铁皮的榔头,如今化作智能工厂的机械臂;当年草窝里的凤凰,早已飞向全球100多国。
从买单人到合伙人:上汽的用户关系变革
用整整两个小时,把上汽的基因与历史掰开了、揉碎了,喂进台下以及屏幕前每一个观众嘴里——在黄浦江的夜色中,上汽以“懂车更懂你”为旗,力图将“交朋友”的义气从产业链伙伴延伸至千万用户。
在汽车有文化看来,这不仅是商业策略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人车关系”的产业革命.聚焦安全、智趣、情感、美学四大板块,上汽要让用户关系从“买卖”到“合伙”,从“够用”到“平权”,从“我有、你有、大家有”到“我好、你好、大家好”。
上汽集团认为,汽车继“新四化”发展后,将进入全新的个性化和出行服务时代。个性化时代将分两个阶段演进:
第一阶段,是汽车软件个性化,就像手机上的APP,汽车上装载的软件、智驾系统等,借助与AI的高度融合,车将成为人的第三空间,个性化的生态软件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汽车硬件个性化,汽车将成为人的生活伙伴,随着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完善,汽车硬件的可拓展性、可选择性会越来越丰富。
在个性化阶段,上汽将尊重每一位用户的需求,甚至达到“用户喜欢什么,上汽就提供什么”的程度。例如,“齐聚”上汽的中国智驾“四大高手”——Momenta、地平线、华为和大疆(地大华魔),就是用户呼声最高的四家企业。
从上汽自身案例去看,DMH混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6.3%,源于用户对“省钱”的极致追求,零自燃的魔方电池则是对安全痛点的精准回应。这种“用户共创”模式,如同祥子与车夫兄弟共谋生计,让每一辆车都带着用户的体温驶出生产线。
现场,王晓秋深刻强调:“上汽将用户需求融入到产品定义中,让每一辆车在诞生之初,就携带独特的“用户基因”。
因此,上汽的“懂你”哲学更超越了功能需求,构建起“硬件+软件+情感”的全域生态。在硬件层面,上汽坚持安全是上汽与用户建立信任的基石。从“钢筋铁骨”的被动防护到AI驱动的主动预防,上汽构建了“不怕撞、不会撞、撞不怕”的三重安全体系。
在软件生态上,上汽要打造最懂你的个性化智能汽车,可以装进口袋、没有手机支架的智能座舱,银河全栈座舱3.0全面对接鸿蒙、安卓、IOS三大手机系统,无缝连接手机、手表、眼镜,实现“上车即开机”。
在情感上,上汽与AI界头部企业实现强强合作,其AI汽车不仅能实现路线出行规划、问答解惑等基础运用场景,还能根据你的喜好,一句话定制个性化座舱设置、剪辑路书、规划景区,成为你的出行AI助理,实现有自学习、自演进能力、体贴入微的AI关怀。
真正的用户思维,是像上汽所说肯“跪下来”倾听每一位消费者的声音。“在上汽,用户不再只是终点买单人,而将变身起点合伙人”,王晓秋如此总结。
有文说:
上汽的“交朋友”之道,是一场关于信任的双向奔赴。从黄浦江畔敲打铁皮的自己,到豪华科技朋友圈,乃至9400万用户——这条路上既有孤胆,也有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知己江湖”。
正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所写:“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片话。”而那一日,上汽说了两个小时的“真话”,用技术的温度与“跪下学习、站着创新”品牌的态度,让每一位用户都切实感受到上汽的魅力,为上汽的诚意所打动,内心满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撰稿:海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