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的恩怨与正义的终结,何长工的十年等待
这世间有许多无法弥补的伤痛,如同刻在骨子里的印记,伴随一生。而有些仇恨,即使时间流逝,也难以磨灭……
一、 1930年的血色记忆:家破人亡的噩梦
1930年7月29日,对何长工来说,是一个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 红军攻克浏阳的喜讯尚未传遍,噩耗却先一步抵达了他的家门。 国民党华容县团防局长徐上达,率领团丁包围了他的家,他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妻子孟淑亚,以及年仅五岁和三岁的两个儿子何光球、何光星,连同其他亲属,共十一人,全部被抓走。 之后,孟淑亚和两个孩子,便在华容城郊放羊洲的刑场,惨遭杀害。 徐上达的残忍行径,仅仅因为何长工是共产党人——这,是怎样一种滔天罪恶?
二、 暴行的延续:徐上达的罪恶累累
徐上达,这个名字,在华容县,如同恶魔的代名词。他并非一时冲动犯下滔天罪行,而是长期以来,以国民党团防局长的身份,为非作歹,对共产党人和无辜百姓进行大肆屠杀。 中共华容洞庭区委书记肖瑾秋被其肢解,塔市驿矶湾乡工会负责人刘曙堂及其年仅四个月大的婴儿,也未能幸免于难,惨遭酷刑。 甚至,连那些参与掩埋何长工家属遗体的四个人,也都被他残忍地杀害。 二十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死在他手里的无辜百姓高达一千一百多人!何长工家族,更是有31人惨遭杀害。 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恶魔的化身?
三、 华容沦陷:罪恶的继续与变节的投降
1943年三月,日军入侵华容。 国民党师长曹某的投降,导致华容沦陷。 然而,徐上达却依然担任团防局长,甚至勾结日军,残害抗日军民,烧毁了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大禹殿和文昌阁。 日本投降后,他竟然又投靠了国民党,被任命为少将副司令,继续为非作歹。他究竟还有什么底线?
四、 邓华的指令:拒受投降的坚决回应
1949年7月29日,华容县解放前夕,徐上达与黄涤组建了“洞庭挺进纵队”,妄图投降。 然而,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徐匪上达嗜杀成性,怙恶不悛,故不接受其投降!” 这铿锵有力的指令,宣告了徐上达罪恶的终结。
五、 洞庭湖畔的正义之战:剿匪与血债的偿还
1949年8月2日,独立第四团在监利县县大队的配合下,对“洞庭挺进纵队”展开了围剿。 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在东洞庭湖全歼了“洞庭挺进纵队”,击毙了徐上达,活捉了黄涤等9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 这,是正义的胜利,也是对无数受害者灵魂的慰藉。
六、 1983年的祭奠:放下仇恨,走向释然
1983年11月26日,83岁的何长工,终于来到了孟淑亚和两个儿子墓前。 他默默地祭奠,表达着深深的思念与悲痛。 几十年来,这刻骨铭心的仇恨,一直压在他的心头。如今,罪魁祸首徐上达已伏诛,历史也给出了最终的判决。 他,最终选择了放下仇恨,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