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世上最浅薄的关系,只要你没顺他意,他就忘了你千般好

李舟 4天前 阅读数 29 #职场

资料来源:《资治通鉴》 汉纪 孝献皇帝 初平元年

那时候,天下大乱,董卓那厮在朝堂上胡作非为,搅得民不聊生,各路英豪都摩拳擦掌,想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当时任勃海太守,可他却被冀州牧韩馥派了几个从事紧紧盯着,就像被拴住了手脚,根本没法自由行动。

东郡太守桥瑁可机灵了,他伪造了太尉、司徒、司空府的文书,发往各地。

文书里把董卓的罪行那是痛斥了个遍,还说大家现在都被逼得没法子了,只能盼望各地一起举义兵,共同奔赴国难。

韩馥收到文书后,赶紧把属下的幕僚们都召集起来商议:“如今这局势,咱们到底是该帮袁绍还是助董卓啊?”

治中从事刘子惠一听,立马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大人,咱们发兵是为了国家大义,哪能说帮谁不帮谁啊!”

韩馥听了,脸上顿时露出惭愧的神色。

刘子惠接着又说:“大人,打仗这事儿可凶险得很,咱可不能先出头。依我看,咱们先派人去观察观察各州的动静,等有人带头了,咱们再响应也不迟。冀州综合实力强,就算后发兵,也能占得先机。”

韩馥一听,觉得刘子惠说得太有道理了,连连点头,心里打定主意,就按这个办法来,先稳坐钓鱼台,看看局势再说。

一、领导意图不明时的危险信号。

韩馥抛出"助袁助董"的议题,本质是权力试探。

当领导将重大决策以"征求意见"形式抛出却不明示立场时,往往暗藏三重杀机:

1. 忠诚度测试:观察下属是否与潜在决策方向一致。

2. 风险转嫁:让提议者成为潜在决策失误的替罪羊。

3. 派系甄别:通过表态划分阵营,为后续权力洗牌做准备。

二、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1. 信息对冲法:可借古喻今"昔齐桓公问管仲伐楚,管仲对曰'君若修德于内,诸侯自附'",将问题反弹给决策者。

2.技术性拖延:"此事牵涉三军粮械,请许某三日详查兵册再禀"(创造缓冲期观察风向)

3. 风险共担提案:"不若令诸郡守各陈方略,主公择其善者而从之"(分散决策责任)

所以当领导问"该选A方案还是B方案"时,成熟下属应意识到这可能是:

对执行难度的试探(60%)

对站队倾向的考察(30%)

真实的决策困惑(10%)

在职场上,领导突然让你“提建议”,通常有三种可能:

试探忠诚度:看你是站在他这边,还是另有心思。

甩锅预备:万一决策失败,他可以轻飘飘来一句:“这可是你建议的。”

派系站队:通过你的回答,判断你是“自己人”还是“异己分子”。

所以,当领导问你“你觉得呢?”的时候,千万别急着掏心掏肺,先想想他真正想问的是什么。

聪明人怎么回答?

直接给答案风险太大,但装傻也不行。

那怎么办?

试试这几个技巧:

“领导,您经验丰富,您觉得哪个方向更符合咱们的战略?”(把球踢回去)

“这个决策影响重大,我可能需要再调研一下数据,明天给您详细分析。”(争取时间观察风向)

“要不咱们先小范围试点,看看效果再决定?”(避免自己背全责)

小李就吃过这个亏。老板问他:“你觉得该不该裁掉市场部的小张?”

小李实话实说:“小张能力不错,但最近业绩一般。”

结果老板转头就把小张开了,还补了一句:“小李也觉得你不合适。”

从此小李在公司里成了“背后捅刀子”的人,同事都躲着他。

记住,在职场里,你的建议不重要,领导想听什么才重要。

学会察言观色,别当那个“耿直”的愣头青,否则下一个背锅的可能就是你。

领导问你意见的时候,先想想他到底想问什么,而不是急着证明自己聪明。

三、人性百态。

得认清一个现实,所有的关系啊,本质上都是靠利益维系的。

人呐,说白了就是穿上衣服的动物,人和人互动的时候,其实都在试探对方的实力和底线,然后决定自己咋应对。

就说这亲情、爱情、友情,平时看着挺牢靠,可在金钱、利益和权力的诱惑面前,说不定就靠不住了。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平时关系好得不得了,一涉及到利益问题,立马就翻脸不认人。

只要你没顺他的意,他能把你之前的好全忘了,好像你从来就没对他好过一样。

到了一定年纪你就明白了,成年人嘴里没几句真话,大多都是在试探。

也别怪别人心眼多,其实啊,是你自己缺心眼。

在没有利益纠葛的时候,人性可能本善,大家都能客客气气的。

可一旦产生利益冲突,人性里的自私就冒出来了。

要是利益足够大,那人性里的恶都能被激发出来。

你伤害了他的利益,在他眼里你就是坏人;你要是符合了他的利益,那你就是好人。

就像职场里,为了一个晋升机会,平时称兄道弟的同事,可能背后就给你使绊子。

所以啊,得把这事儿看明白,别傻乎乎地以为关系就是单纯的感情。

在利益面前,该真诚的时候真诚,只是得留个心眼,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李舟

李舟

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