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的大杀器,印军学得有模有样,解放军可不像乌军好欺负
正在从俄乌冲突中吸取经验教训的,看来不止中国一家,不久前印度《欧亚时报》报道,印度空军成功试射了两种自行研发的滑翔炸弹,而且弹头配置和用途都不相同,可能采用了模块化设计。
看起来,这种在俄乌战场发挥过奇效的大杀器,被印度军方学得有模有样,大概认为可以复刻俄军的奇迹,将来在与中国或巴基斯坦的冲突中也有类似的效果。
(印军苏-30MKI投放“高拉夫”)
俄军用普通的航空炸弹加上“通用规划和校正模块”套件即UMPK,在乌军防空导弹系统探测范围外发起防区外打击,在战场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这一招很普通,但对于没什么应对方法的乌军来说却堪称降维打击,近一年来让乌军蒙受巨大损失,不少外媒认为俄军得以迅速突破乌东几个重要据点,这种UMPK炸弹功不可没。但问题是,解放军会像缺乏反制手段的乌军那样好欺负吗?
从《欧亚时报》的消息来看,4月8日到10日,印度空军一架苏-30MKI试射了第一种远程滑翔炸弹(LRGB),名为“高拉夫”。这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与伊马拉特研究中心、军备研究与发展机构和昌迪普尔综合试验场合作研发设计的。
战斗全重约1吨,射程接近100公里。从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与DRDO主席卡马特博士对测试结果表示赞赏来看,印度军方和研发机构还是比较满意“高拉夫”的性能。
(俄军苏-34投放UMPK炸弹,这种方式简单有效)
第二种属于轻型滑翔炸弹,类别上属于智能反机场武器(SAAW),重约125千克,配备光电传感器等制导系统,可以对100公里以内的机场、掩体和加固建筑进行精确打击。按照《欧亚时报》的消息,印度空军和DRDO在奥里萨邦对SAAW进行试射,还是在不同射程和释放条件下进行的三次试验全部成功。卡马特博士宣布,SAAW即将装备印度空军,提高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SAAW的开发可能比“高拉夫”更早,因为这种武器已成功集成在苏-30MKI和“美洲虎”攻击机上,但直到最近才公布具体进度,未来还计划集成到“阵风”和“光辉”上,看来是打算将其作为廉价的通用型精确制导炸弹使用。
(实际上乌军也有精确制导炸弹,只是飞机很难有升空作战的机会)
这个思路不是问题,俄军大规模使用UMPK的原因也是专门制造精确制导武器太过昂贵,根本撑不住大规模战争的消耗,同时大量“铁炸弹”却在仓库里吃灰,实在没有不好好利用起来的道理。于是这种本身也不贵,只使用最简单的惯性制导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制导的UMPK,便成为俄军弥补陆基远程精确火力不足的关键,更可以深入战线后方,利用大威力的特点消灭乌军藏在地下的重要目标,如指挥所、通讯中心和无人机飞手等等。
乌军难以防御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俄军战斗机如苏-34投放炸弹的距离比较远,一般认为UMPK的射程可以在70公里以上,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乌克兰防空系统的有效拦截范围。
比如挪威的“先进地空导弹系统”探测距离虽有75到120公里,但拦截弹射程只有20到50公里,“爱国者”的拦截距离也不过60公里。而且,这些防空系统为了安全要部署在战线后方几十公里处,进一步压缩了有效作战范围。
(苏-34可以在防区外发动打击)
就算进入防空作战圈,由于这些炸弹的体积很小,普通的预警和火控雷达很难发现和锁定,而且本身也几乎没有红外特征,热成像雷达也无法探测到,所以只能挨炸。不过乌军挨了一年炸以后也摸到一点门道,就是干扰UMPK炸弹的“格洛纳斯”信号,这一招效果不错,据称有八九成的UMPK都因为强干扰而丢失目标,迫使俄军降低了UMPK使用频率。
也就是说,UMPK能发挥出威力,除了俄军用对了地方,最重要的是欺负乌军没什么应对的办法,如果印军打算照猫画虎,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红旗-9B面前,100公里射程的印度UMPK可能不太够看)
首先,解放军不太可能完全丧失制空权,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歼-36或歼-20能够起飞作战,印军苏-30MKI就很难找到机会用上“高拉夫”或SAAW;其次,解放军拥有红旗-9B、红旗-17等防空系统构筑的远中近防空反导体系,也足以保证印军战机在进入投放位置前,就可能已经被击落了;最后,就算成功投放了炸弹,相控阵雷达和小口径高炮的组合,也可以保证发现并摧毁没什么末段机动能力的UMPK型炸弹。
实际上这还是保守估计,按照解放军正在建设的全面预警感知体系来看,印军在边境的机场大概早就被盯死了,别说挂弹起飞,就是日常的行动可能也在解放军的监视之下。所以印军发展UMPK虽然确实也是下了功夫,但真要对咱们的论威胁程度,可能远不如“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