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重庆一高校学生坠入化粪池身亡,校方通报详情及善后进展
5月19日下午,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校园安全事件。据该校官方通报,一名学生在体育课后不慎坠入校内化粪池,经消防、医疗等多方全力救援,仍不幸离世。这起悲剧迅速引发社会对校园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的关注与反思。
根据校方通报,事故发生于当天15时51分,涉事学生在归还体育器材途中经过操场附近绿化带时,意外坠入化粪池。同行同学立即向老师报告,学校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步报警并联系专业救援力量。尽管消防部门迅速到场实施破拆救援,但由于化粪池深度及沼气等危险因素影响,最终未能挽回学生生命。
事件发生后,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于次日中午12:30发布正式通报,对遇难学生表示深切哀悼,并成立专项工作专班,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同时全面排查校园安全隐患。辖区派出所及当地政府均确认已介入处置,目前事件调查仍在进行中。
据校内学生透露,事发地位于B校区操场与篮球场之间的绿化带,日常为学生往返体育器材室的必经路径。令人震惊的是,化粪池井口仅用腐化木板覆盖,表面铺设绿色草皮伪装,与周边草坪几乎融为一体,形成视觉盲区。"木板已经完全朽坏,成年人踩上去瞬间就会塌陷。" 有目击者表示,该区域长期缺乏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该化粪池2023年曾进行维修改造,但验收后仅一年即出现结构失效问题。有学生质疑施工方可能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校方在设施维护中亦未履行定期检查义务。这种 "重建设轻维护" 的管理漏洞,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根据住建部门相关规定,化粪池等地下设施需定期清掏维护,井口必须设置硬质防护盖及警示标识,且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检测。然而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为降低成本,将维护工作外包给无资质企业,甚至长期忽视隐患排查。此次重庆事件中,伪装井盖的设计更是严重违反《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关于 "窨井设施须具备明显辨识度" 的要求。
事故发生后,当地殡仪馆于19日晚接收遇难学生遗体,身份信息显示为该校20岁男性在校生。目前校方正与家属沟通善后事宜,并配合公安机关进行现场勘查和责任认定。针对舆论质疑的 "救援延误" 问题,校方回应称事发后5分钟内即启动应急响应,但因化粪池结构复杂,专业救援力量抵达前难以实施有效施救。
当地政府已同步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化粪池、窨井等隐蔽设施。教育部门亦要求全市高校立即开展拉网式检查,建立 "一井一档案" 管理制度,确保类似悲剧不再重演。
化粪池、沼气池等有限空间因易积聚沼气、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被列为高风险作业区域。根据应急管理部门发布的安全指南,进入此类场所需严格遵循 "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原则,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专业防护装备。对于公众而言,尤其要注意远离无防护设施的窨井,发现异常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校园安全无小事,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付出生命代价。从设施设计到日常维护,从隐患排查到应急处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 "零容忍" 态度筑牢安全防线。期待相关部门通过此次事件举一反三,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让莘莘学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安心求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