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传志争议,聊聊咱们思想里的矛盾

鸿树和趣事 1周前 (04-10) 阅读数 0 #社会

柳传志,在国内商业圈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联想在他的带领下,一度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之一。但这几年,围绕他的争议却从未平息,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被大家反复讨论。

第一个争议是联想的发展路线。简单来说,就是先做贸易、生产,再搞技术(贸工技),还是先全力攻克技术,再开展生产和贸易(技工贸)。打个比方,这就像两个人计划去一个遥远的目的地。一个人觉得应该先顺着眼前好走的大路出发,一边前进一边留意有没有更近的小道;另一个人则认为得先花时间仔细研究地图,找准最近的路线后再启程。倪光南就好比那个坚持先研究地图找近路的人,他作为技术专家,一心想着让联想在芯片这类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掌控科技发展的“方向盘”,从而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而柳传志则觉得,当时的微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外品牌蜂拥而入,对联想形成了巨大的包围圈。在这种情况下,先利用中国制造成本低的优势,大规模生产产品,积极拓展市场,把联想的品牌打响才是当务之急。这就好比先顺着好走的大路赶紧前进,确保企业能够存活下来,不然连继续前行的机会都没有。最终,联想选择了“贸工技”路线。但从后续的发展来看,这个选择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今,联想因为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不够深入,常常被外界调侃为“电脑组装厂”。与一直坚定不移走技术创新道路,投入大量资源自主研发芯片的华为相比,两者在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逐渐显现出来。

第二个争议聚焦在联想的产权改革上。起初,中科院拿出20万元成立了联想的前身,那时联想的股权100%归中科院所有。随着联想不断发展壮大,1993年中科院给了公司35%的分红权。到了2000年国企改革浪潮中,联想管理层以2.3亿买下了这35%的股权。这里面就引发了不少质疑的声音。在香港联想公司股权变动的过程中,以及中科院那35%股权定价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操作上存在疑点,好像柳传志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占了国有资产的便宜,让国有资产遭受了损失。

然而,我们也得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在那个时期,许多国企都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企业经营得不错,管理层和员工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产权回报,这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拿健力宝来说,曾经它也是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但由于创始人团队始终没能获得合理的股权,最终企业发展陷入僵局,逐渐走向没落。从这个角度看,联想的产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国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试图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激发企业的活力。

这些争议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在激烈碰撞,仿佛两个来自不同时代的人在各执一词。旧思想就像是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在那个时代,大家考虑问题更多的是着眼于短期利益,关注企业能不能先存活下来,解决当下的“温饱”问题。在企业发展路径上,往往更注重短期见效快的方式,不太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去进行长期的技术研发。在产权改革方面,持有旧思想的人觉得,只要最终能让企业发展起来,在操作过程中一些细节不那么规范也无伤大雅,就像他们秉持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过于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规则和公平。

新思想则是在当下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环境中孕育而生的。它更强调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认为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要有拿得出手的“秘密武器”,而这个“秘密武器”就是核心技术。在产权相关的事务上,新思想要求必须严格遵循法律和市场规则,每一个环节、每一笔交易都要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开车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一样,一旦违反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层面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决定性作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与同行展开公平竞争。在法律层面,国家也一直在不断努力完善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将产权归属以及交易规则等内容界定得更加清晰明确。然而,尽管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仍然有一部分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这种新旧思想交替所产生的冲突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危害。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受旧思想影响的企业可能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一味追求眼前的利润,而忽视了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这样一来,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难以在国际市场上与那些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相抗衡。就像在一场长跑比赛中,只关注眼前几步的领先,而不注重提升自身的耐力和实力,最终必然会被其他选手超越。从社会层面来说,这种冲突会引发公众对企业和市场公平性的质疑。当人们看到产权交易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时,就会觉得市场中存在着不公平竞争,有人在钻法律和规则的空子。这种质疑会逐渐侵蚀社会大众对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信心,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面对这种冲突,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理解过去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局限性,明白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某些决策也是无奈之举,是为了应对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坚定地拥抱新思想,积极主动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法治原则。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也才能在公平、公正、法治的轨道上稳步前行,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企业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将其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社会也会在法治的保障下,变得更加公平、有序,充满活力。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鸿树和趣事

鸿树和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