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刚换装坦克重炮,为何能迅速掌握:苏军当教练,美军当陪练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紧急增援朝鲜,迎战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当时的志愿军部队虽然集中了我军的头等精锐第38军等部,但其装备之落后、型号之杂乱依然是“联合国军”军人们难以想象的。为了保障这些从日寇、国民党军手中缴获的“万国牌”,国内不得不要求各地“打扫仓库”,将历年来缴获的各型枪炮弹药进行分类,统一送往朝鲜前线。
苏联援助的全是二战旧货
尽管如此,当1951年春天志愿军战线固定在三八线附近时,手头的弹药也已消耗大半。为了应对以后可能长达数年的消耗战,我国不得不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贷款从苏联进口武器弹药。苏联统帅斯大林虽然满口答应提供装备,但最后送来的却都是苏军淘汰的波波沙冲锋枪和莫辛-纳甘步枪等旧货,至于苏军当时装备的AK-47型全自动步枪,更是1支都没有。
旧装备却是志愿军“俏货”
好在除了这些轻武器外,苏军还同意帮助我国组建空军、炮兵和坦克部队等,尽管这些SU-100自行火炮、T-34坦克等都是二战时期生产定型并长期使用的旧型号,许多还都是重新刷了遍油漆的退役装备,上面甚至还有弹孔和弹痕,但对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来说,已经是可望不可即的“时髦货”。
坦克重炮都是“手把手”教学
当时,要学习操纵这些大家伙,对于读过私塾就算知识分子的志愿军战士们来说,无疑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朝鲜战局又十分紧迫,因此只能进行最多3个月的突击训练,至于效果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好在苏联方面也知道战局紧张,干脆直接从还未换装的远东现役驻军中抽调了10个坦克团和若干炮兵部队,开到我国东北现场教学,并采取“师傅带徒弟”式方式,展开手把手教学。
刚刚参战就与美军较量
这些有着实战经验的苏军官兵让我军有了很好的学习体验,但毕竟时间太短,许多坦克驾驶员仅开了几个小时坦克,炮兵也仅仅发射了20发炮弹,刚刚达到开得动、打得响,就匆匆跨过鸭绿江,开上了朝鲜前线。不过,我军历来都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传统,又有世界最高军事水平的美军充当陪练,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成长迅速。
到1953年朝鲜停战时,志愿军炮兵总数已经增至15000门,可以与美军展开大规模炮战。以至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发表的公开讲话中忍不住叹息道:“我们的失败在于敌人仍然没有被击败,并且比以前更为强大及更具有威胁性。我说更为强大的意思,是指共产主义的亚洲陆军已学会如何打近代的陆地战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