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微服私访在茶馆喝茶,听店家说毛尖五百文一斤,回宫后杀三人
雍正二年,河南下暴雨导致黄河决堤,淹没了不少农田,饥民遍野,雍正帝便指派自己的心腹臣工田文镜火速到河南赈灾,雍正也打算想亲自到河南灾区看一看,便带着张廷玉等人一路微服到河南视察,雍正帝一行人在河南境内走走看看,田文镜的赈灾成果很令雍正帝颇为满意。
在回京途中,雍正帝继续微行到达了山西,为了探访民情,雍正帝只带着张廷玉在街上溜达,二人在一家茶馆坐下后,让伙计沏了一壶上等毛尖茶来解渴。
雍正抿了一口,觉得此茶清香四溢,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不由得点头称赞好茶,但这茶的味道和自己平常在宫中喝到的毛尖茶味道很像,便叫来伙计询问。
伙计介绍说这是黄山毛尖,很珍贵,雍正便随口问道能不能卖给他一斤,伙计转转眼珠,说这种毛尖可是供给皇帝喝的贡品,一斤要卖五百文。
雍正一听,脸一下子就垮了下来,他窝着一肚子气到皇宫后,就把内务府总管盛安、供应茶叶的徽商秦永安及专门管理宫内茶叶的太监等三个人全部斩首并抄家。
雍正只是喝了口茶,就惹得他如此大动干戈,他到底发现了什么?
一、茶叶引发的大案,源头在空虚的国库茶叶是小事,但茶叶背后的事——国库空虚才真正是令雍正极为头疼的大事。而国库空虚这件事,还要从康熙时代说起。
康熙帝毕竟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他的执政能力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康熙帝在位期间施政较为宽厚,这就导致了很多官员并不在乎皇帝在口头上倡导的什么清廉,所以大小官员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就成了常态。
再加上清朝官员的俸禄比较低,一品大员的工资才一年一百八十两银子,九品官只有一年三十三两银子,所以“低薪”这件事在商品经济快速增长的清代很难让人接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官员的灰色收入就开始迅速扩张。
官员们征收赋税时私自加税、熔铸银锭时增收火耗、侵吞赈灾钱粮、克扣军饷等等想方设法薅百姓羊毛的事层出不穷。
除此之外,官员们也在蚕食鲸吞国库里的钱,清朝国库的钱是可以外借的,刚开始只是一些薪资太低的官员向国库借钱以求生存,但他们还不起,在国库里写下了很多白条,因为借得并不多,所以康熙并没有多管。
然而其他原本不缺钱的官员见康熙不索要国库欠款,认为发现了搞钱的新大陆,便纷纷到国库借钱,打个白条拿着钱就走,反正不借白不借,欠着不还也没人管。
这使得许多皇室成员也很眼红,就连太子胤礽也在国库里借下了巨款。国库成了人人免费借钱的提款机,因此,康熙晚期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追比国库”。
早在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就因西北打仗没钱而清查过一次国库,当时就发现光西北地区的几个省份的藩库就空空如也,钱粮具无,报到宫里的征收赋税的账单几乎都是造假。
康熙急了,为了不贻误战机,赶紧下令追缴国库钱粮,但他发现越查欠的钱粮越多,只好连催带逼追缴回来了一部分钱粮,勉强够打仗。
此后,康熙每年都要派专门的官员去地方上清查官仓,追缴欠款,但年年成效极差,弄得康熙很头疼。
康熙三十七年,陕西官仓亏空近一半,银两被挪到了布政使库;康熙三十八年,陕西国库亏空巨大;康熙三十九年,陕甘二省再次发生国库亏空案件,各级官员按人头平摊赔偿后,最后竟然还差千余两银子;康熙四十年,甘肃的官员开始追缴欠款,直到康熙四十三年也未缴完。
康熙根本管不了,因为这已经成了他执政时期的痼疾,现在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因为当时的官员就没有几个没欠国库钱的,实在没钱的想还也还不起,有钱的把钱攥在手里就是不想还。
而此时追缴国库就是让欠钱的找其他欠钱的还钱,不管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互相都有这个小辫子在对方手里握着,谁肯卖力讨债?谁肯真心还钱?所以康熙对此只能一遍又一遍下旨催债,收回来多少算多少。
康熙晚年的时候,这种痼疾越来越深,国库越发空虚,但谁也不敢去担起这讨债的任务,一旦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此时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要去追缴国库欠款——未来的雍正帝胤禛。
二、胤禛痛恨贪腐,铁腕讨债见胤禛主动请缨,康熙也知道追比国库这件事并不好干,但还是指派胤禛去追缴欠款。
胤禛素以铁面无私著称,他早年被派到全国各地办事时对国情都有了解,深知官员们贪腐的顽疾,他接受任务后开始使用强硬的高压手段追缴官员的欠款。
胤禛平常生活得十分节俭,从不向国库借钱,所以他去讨债时毫无心理压力,但胤禛的做法操之过急,硬生生逼得很多真的还不起钱的官员自杀了事。
例如魏东亭,此人是康熙小时候的侍读和玩伴,和康熙关系要好,康熙六次南巡时有四次就在他家驻跸。
魏东亭为了招待好康熙,不惜倾家荡产置办物什,康熙倒是对魏东亭的招待很满意,但魏东亭却架不住康熙四次住在他家,他没钱了也只好去国库借,四次下来,魏东亭欠下了根本还不起的债。
此次“冷面王”胤禛来催债,魏东亭怎么也凑不出这笔巨款,只好自缢谢罪,得知魏东亭自杀的事后,康熙很震惊,但并没有责怪胤禛,一是为了维护国法,二来也是为了给胤禛树威。
胤禛也被魏东亭自杀的事吓了一跳,才感觉到追比国库这件事没自己想得那么简单,他便转变策略,重点拿那些富裕的官员开刀,尤其是太子胤礽。
胤礽仁弱,面对四弟的催讨,他原本不想还钱,但考虑到自己是太子、未来的储君,如果自己也不带头还账,那么在朝野中的形象便会大打折扣,慑于夺取皇位,胤礽还清了欠款。
众多官员见胤礽还了钱,也纷纷卖掉多余的房产和田地凑钱到国库还钱,而那些实在还不起钱的,胤禛允许他们慢慢还。
追比国库这件事一直到康熙驾崩也没有全部做完,雍正即位后,面对亏空仍然巨大的国库,他把目光再次转向了贪官们。
三、一碗茶牵出一桩贪腐大案雍正深信,贪官是国家的蛀虫,因此他上台之后对康熙时代遗留的吏治腐败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治和改革,震慑了大批贪官污吏,受惩罚的官员人数不亚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贪官数量。
雍正的整治手段成效不错,一时间官场清明了不少,雍正也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雍正二年,河南遭受水灾,雍正派田文镜去河南赈灾,他自己也微服到河南查访民情,河南的赈灾情况使雍正很满意,他在路过山西时继续微行,但偏偏在山西,雍正的好心情被一碗茶给毁了。
雍正在山西带着张廷玉闲逛,走到一家茶馆坐下叫了一壶上好的毛尖,雍正刚尝了一口,觉得这茶和自己在宫里常喝的毛尖没什么区别,便叫来店里的伙计问这是什么茶。
伙计很自豪地说这是刚刚从安徽进的货,叫黄山毛尖,专门供给皇帝喝的。雍正就顺口说想买一斤回去喝,伙计便答道这茶一斤要卖五百文。
雍正一听这话,脸色一下子难看了起来,张廷玉赶紧把茶钱付了,叫伙计称一斤这种黄山毛尖来。
雍正带着茶叶回到宫里后,叫来内务府总管太监盛安问道:“你之前跟朕说,这黄山毛尖一斤多少钱来着?”
盛安以为雍正只是随口问问,就满脸堆笑答道:“回皇上,这极品黄山毛尖一斤要五十两银子哪!”
雍正冷笑一声,指着从山西带回来的那包毛尖说:“你知道朕从民间买来的黄山毛尖多少钱一斤吗?”
盛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下跪磕头认罪,雍正也知道了下面的人在这小小的茶叶上也要钻空子敛财,真是罪无可恕。
原来是内务府总管盛安和皇宫茶叶供应商秦永安相互勾结,将茶叶低买高卖,赚取了巨额差价,还有宫里专门管理茶叶的太监也参与到其中在茶叶上动手脚赚钱。
雍正查明之后,下令将这三人处以斩刑并抄家,企图对那些贪官起到一个警醒作用。
四、总结雍正年轻时就在全国各地游走办事,他查访的地方很多,深知民间的真实情况,也对康熙盛世之下的腐败和黑暗一清二楚。
康熙搞不定的追比国库,是因为康熙就是这个烂摊子的制造者,雍正当时也试了很多办法来追缴欠款,但基本上都失败了,雍正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改朝换代,但除了他之外,其他的皇子上台之后肯定会把国家搞得更烂。
雍正虽然是个受到很大争议的皇帝:关于他的继位,关于他执政的方式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康熙留下的国库亏空这个烂摊子,在雍正手中却一点点补好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