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宁夏:四月飞絮,是银川“自找”的美丽困扰和烦恼?
进入四月,银川的飞絮又开始了漫天飞舞。尤其是行驶在上海路和北京路,给人一种下雪的感觉。
说起来,“三月沙尘四月飞絮”,这基本已经成为了银川的“特色”。就像今年,连场的沙尘天气还没结束,飞絮就来凑热闹了。
三四月份的银川天气,总结起来,那就是风无三日停,天无三日晴,各种天气轮番上场。威记有诗为证:
《飞絮》
~威记
皆云塞上多奇秀,沙尘连场仍未休。
又有飞絮竞争春,凭添人间几多愁。
其实,每年一到这个时节,这个飞絮问题都会被人们拿出来翻晒讨论一番。
喜欢它的人,觉得这飞絮真浪漫,彷若雪花一样漫天飞舞,给城市带来一种唯美的感觉。威记记得第一次看到飞絮,是在京城搬砖的时候。骑车行走在海淀区,忽然看到有“雪花”飘落,一问人才知道,原来这是杨絮。停下来欣赏,觉得真美,尤其在古建聚集之地,在飞絮的映衬下,有那种唯美且充满诗意的感觉。
所以威记是喜欢这个飞絮的。可是却同时发现,在北方,很多人不喜欢这个飞絮的时节。
就拿银川来说,威记还在暂时没发现有一个人跟威记一样是喜欢这“四月飞絮”的。原因也简单,一个是恼人;一个是对有鼻炎的人们来说,真是受罪的时节;一个是影响交通视线;还有一个就是容易造成火灾安全隐患,因为它一点就燃,要是成堆,更是显得奇幻壮观。
简单概括来说,人们对银川这个四月飞絮的态度是觉得它是一个“麻烦制造者”。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麻烦”却是银川“自找”的!因为杨树和柳树正是“飞絮”的生产者,但银川绿化却选择了它们。所以,造成如今这样的境况,只能是往肚子里咽。
说起来,银川有组织,成规模的绿化,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那时候马鸿逵修建“中山公园”,同时也是为了示好“委员长”,于是在公园里大肆种植树木,尤其是松柏。因为松柏受气候影响不大,容易存活并且可以可以保持四季常青。
如果有心观察,其实会发现银川城市区域内是很多松柏树的,它们都是那时候的松柏的延续。
新时代到来,银川的现代绿化才正式开始起步。有人说“银川的绿色至少有60%都是杨树柳树的功劳。”这可不假!其实这有时代的原因。
那时候大批的支宁人和知青先后来到银川,为了改善环境,防沙治沙,尤其是受《白杨礼赞》的影响,于是白杨树出现了,成为了植树的首选。它真如卫士一般抵抗着凛冽的西北风,还有沙尘的侵袭,拱卫着银川和新城、新市区的道路。
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环境美化需要,于是在银川城区域内的街巷两边开始种植树木,作为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分界。其中就有杨树和柳树。
虽然经历了八十年代中期的那一场“天牛之灾”,城内的白杨树被砍伐干净,可是也没有影响它在城区以外继续种植。主要是它耐干旱,好养活,生长速度快,抗风沙能力强的缘故。
至于说柳树,银川百渠流润,连湖成片,这些区域种植柳树的历史更是久远。
所以,对于银川这样地处西北的城市来说,杨树柳树是银川生态绿化的“有功之臣”。
当然了,其它的树木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在园林的一份资料上,威记看到:
中山街:国槐、刺槐,树龄在30年以上。
解放东西大街:行道树种植国槐。
黄河路:新疆杨是其主要的行道树,现在沿路两侧分车带下近路一侧,分段种植珍珠梅、金银木、连翘、玫瑰、丁香等灌木。
北京路:国槐、白蜡。在西段,则是杨树为主。
上海路:行道树种植白蜡、臭椿和毛白杨,分车带以草坪为底,全线种植丁香。
贺兰山路:行道树为毛白杨、桧柏。 亲水大街:行道树主要有国槐、丝绵木、新疆杨、栾树、白蜡。
现在银川三区范围内的杨树,基本都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好不容易长成这么大了,因为这个“飞絮”就把他们砍伐掉?有些不现实。再说了,漫天飞絮猖狂也就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克服一下就好。比如戴口罩。
其实,之所以觉得飞絮是个烦恼,不是因为它漫天飞舞,也不是因为治理和各种措施不得力。最主要是因为银川不下雨。只要来一场雨,飞絮还能飞起来吗?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