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的男女对立,快结束了。”
犹记得两三年前,我的评论区下面,还是战场。
早年间,我还不算个情感博主,什么内容都写,跟朋友圈似的,偶尔写一写两性议题啥的,甚至还有人骂我女权。
那时候,评论区好不热闹,你来我往,战的不亦乐乎,一条评论下面能骂出来一百多楼。
我能怎么办?
“你们不要再打了啦~”
但这两年,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事儿:
大家都不吵架了,只是虚空索敌了。
简单来说,以前意见不同的双方,都在一个公域环境里,你说一加一等于二,我说你放屁,双方就这么干起来了。
现在呢?
大家不吵了,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儿了。
我发的文章里,有些阅读比较高的,好几万那种,下面一两百条评论,基本都是同样的立场。
要么赞同,要么谩骂,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人声音一致。
当然,也可能是大数据的手笔,把某个群体想看的内容,集中推给他们,让他们有一个集中的情绪宣泄口。
“来来来,你们也不要互相骂了,我把你们的嘴替,或者你们要骂的博主,送到你们面前,有什么情绪,在这里发泄就好了。”
可能男女依然对立,但各自都在各自的语境里,却在互联网上,见不到面了。
互联网对普通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西瓜刀拉屁股,开了个大眼。
有时候我都想感谢一下子互联网,让我感受到的教育的滞后性。
走出校园多年,才终于明白上课本上那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个什么场面。
对线若是长久时,又岂在界门纲目科属种。
你有时候甚至都怀疑,在网上跟你骂骂咧咧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恨不得发出终极三问:
怎么,达尔文不好使了是吗?
物种起源绕过你了吗?
物种进化没带你吗?
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就像卞之琳写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互联网上一样的道理。
你觉得对面是煞笔,对面也觉得你是煞笔。
并且,你们觉得对方是煞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对方觉得你是煞笔,而是单纯的觉得对方煞笔。
绕口吧?
简单来说,就是林黛玉倒拔垂杨柳,鲁智深泪洒葬花吟。
于是大家,愈发地依赖自己的小圈子,不愿轻易离开。
因为这里,都是同类。
说回到男女问题。
为什么现在,有些app,会形成所谓的性别气质,明明它本身的业务,并不是完全跟某个性别挂钩。
比如,小某书,再比如,虎某扑。
你在各个app里横跳多了,你就会发现,那好像是一个个不同的平行宇宙。
你在这边说的某句话,万人追捧,放在另一个app里,万人唾弃。
有时候,都给我刷出精神分裂来了。
这边看看,嗯,说的有道理。
到了那边,嚯,全是骂的,嗯,骂的好像……也有道理?
最关键的是,两方人,都信誓旦旦,且景从者众多。
这两拨人,开开心心的,在自己的地盘上,骂着另一波,根本不会往这儿来的人。
没有道理,全是情绪。
这样有一个好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赢了,那就没有人输。
曾经,互联网上,也不是没有争论。
仔细想想,中国互联网大发展也就是撑死二十来年。
新技术,新思潮,新产品,新模式,新时代,新人类……
等到中国几乎所有人都成了网民的时候,互联网,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另一个真实的世界。
而我们线下,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你会天天去找一些,跟你观念不同,甚至是两个物种的人,碰撞思想火花吗?
当然不会。
你现实生活里的圈子,大概率都是跟你有共同经历,或者兴趣相投,或者三观一致的人。
没有人会专门去给自己找不自在的。
互联网,也慢慢变成了这样。
曾经的男女对立,可能只是因为社会的发展,性别的不同,观念的异化而产生的自然碰撞。
大家认真的在讨论,男人和女人。
但后来就变了,更多的是为对立而对立,通过这种话题,来筛选同类项,继而形成同语境的圈子。
对立依然存在,甚至更加极端。
只是相互对立的两拨人,不再交叉,而是平行了。
大相径庭
大音希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