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迷恋一生的蒋英到底有多美?看了1947年结婚留影,就明白了
1947年8月30日,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和平饭店喜结连理。当时36岁的科学家钱学森迎娶了28岁的音乐家蒋英,婚礼在黄浦江边的这家著名酒店盛大举行。婚礼由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担任主婚人,他现场宣读了专门为新人准备的《结婚词》。
1947年9月17日,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沙逊大厦喜结连理。这对才子佳人终成眷属,一个是杭州才俊,一个来自海宁望族。他们志趣相投,家学渊源,堪称天作之合。婚礼现场喜气洋洋,新人相视而笑,共饮交杯酒,许下白头之约。亲朋好友齐聚一堂,见证这对璧人开启人生新篇章。从此琴瑟和鸣,比翼双飞,共同书写美好未来。这场婚礼既延续了两家书香门第的传统,也开启了他们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这张合影记录了他们婚礼当天的甜蜜时刻,新人并肩而坐准备开席。照片里夫妻俩笑得特别开心,这无疑是他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蒋英容貌秀丽、举止大方,浑身散发着名门闺秀的优雅气质,她和钱学森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蒋英和钱学森从小就认识,两家交情很深。他们的父亲是同学,关系特别好。蒋百里有五个女儿,依次是蒋昭、蒋雍、蒋英、蒋华和蒋和,蒋英排行老三。
钱均夫膝下仅有钱学森一个儿子。在钱学森十二岁左右,蒋百里的几个女儿常去钱家串门。某次钱母对蒋百里感叹:"你们家人来人往真热闹,我们家太安静了,不如你送个女儿给我们当养女吧。"
当时蒋百里夫妇爽快地同意了,钱学森的母亲看中了蒋英。后来蒋英回忆道:"我妈特别爽快,说我有五个女儿,你随便选。钱家妈妈点名要排行第三的我,就这样我被过继到钱家,改名叫钱学英。"
当时钱学森整天埋头看书,没心思陪蒋英玩。蒋百里夫妇见状又改了主意,把女儿接回了家。蒋英后来回忆说:"这个哥哥根本不会哄小孩,他那些玩具口琴、皮球都自己玩,就光知道逗我。我觉得没意思,吵着要回去。结果在他家待了不到半年,我就闹着回家了。"
当时,钱母提出一个条件:蒋英可以回家,但两家必须立下字据,约定她将来要嫁给钱学森。这个约定成了两人日后结为夫妻的契机。1935年钱学森准备去美国读书时,蒋百里特意带着女儿蒋英来为他送行。
16岁的蒋英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不再是当年那个小女孩,这让钱学森感到惊艳。钱学森赴美后的第二年,蒋英随父亲蒋百里前往欧洲,并成功考入柏林国立音乐大学,专攻西方美声唱法。
蒋百里精通多门外语,包括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1936年冬天,他去美国调研时,专程到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探望正在读博的钱学森。当时钱学森和蒋英已经很久没联系了,蒋百里特意带了蒋英的近照给他。这个举动用意很明显,钱学森也没多问,直接收下了照片。
钱学森的父母早就把蒋英当作自家人。1940年,因为打仗,蒋英从德国搬到瑞士,在卢塞恩音乐学院读书。四年后,她在瑞士国际音乐节上大放异彩,拿下女高音比赛第一名,成了当时中国顶尖的女高音歌唱家。
那会儿,上门给钱家说媒的人特别多,但钱学森心里早就装着蒋英。虽然蒋百里过世好些年了,钱均夫觉得是时候履行当年两家的约定了。回国期间,钱学森总找各种机会和蒋英碰面。
蒋英曾提到:"钱学森不太会讨女孩子欢心,但他总爱来我家串门。当时不少人托我们姐妹给他牵红线,我们还真的安排了一次相亲。有趣的是,他坐在那里特别害羞,都不敢正眼看那个姑娘,反倒跟我聊得特别投机。"
那天,钱学森鼓起勇气向蒋英发出邀请:"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美国?"这句话让蒋英恍然大悟,原来对方是在向她表白。蒋英一直很欣赏钱学森,"他36岁就当上了正教授,深受众人尊敬。那时候我觉得,有学问的人品性一定很好。"
故事回到开头那一幕,钱学森和蒋英喜结连理。1947年9月,钱学森先一步抵达美国,在麻省理工附近租好房子,等着妻子蒋英过来团聚。了解妻子热爱音乐,他特意买了架新钢琴当作结婚礼物。
多年后,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谈起他婚后的变化时说:"英这姑娘太招人喜欢了,钱学森简直被她迷得神魂颠倒。"1955年10月,钱学森携家人排除万难终于回到了祖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