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胥:汉武帝最奇葩的儿子,为抢皇位4次诅咒皇帝,造反如儿戏
在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膝下无子。对权臣霍光他们来说,赶紧给大汉王朝物色一位新皇帝,成了头等大事,刻不容缓。
汉武帝所有儿子里,彼时唯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世,由此,他便被列入了可考虑的人选范畴之中。
然而刘胥这人,实在与众不同,连汉武帝在世时都对他无奈。他要是真有称帝的本事,那皇位可能就轮不到汉昭帝来坐,也不会是如今这番局势。
霍光最终在汉昭帝侄子里挑出昌邑王刘贺当新皇帝。没想到刘贺27天就干了1127件坏事,被废后,霍光没考虑刘胥,而是把汉昭帝孙子辈的刘病已选为皇帝。
听闻消息传到广陵王刘胥耳中,自认为皇位非己莫属的他,果断决定再次起兵造反,一心想实现那称帝的野心。
然而,他造反的手段堪称奇特。别人造反可能按常规套路,他却剑走偏锋,以一种极为与众不同,甚至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启造反之举。
刘胥究竟做了啥离谱事儿?他那离谱性格又是咋养成的?而且,他没能登上皇位,难道真就只是因为行事太离谱?
这事得追溯到汉武帝在世那时候。话说当时的情形,一切的起始点就扎根于汉武帝尚在人间的那段时光,诸多故事皆从那时拉开序幕。
【01、透明皇子】
汉武帝的李姬相当厉害,一下子就给汉武帝添了俩小子。这俩孩子,一个是排行老三的刘旦,另一个是老四刘胥。在汉武帝的众多后宫佳丽里,李姬生儿子的数量,那可是一骑绝尘。
汉武帝孩子数量有限,照理讲,育有两子的李姬,该备受武帝看重。但武帝这人寡情,对李姬毫无情义。最终李姬不仅没受宠,还忧愤离世,着实令人唏嘘。
汉武帝对李姬并无好感,连带刘旦与刘胥这哥俩也不受待见。元狩六年,汉武帝分封儿子们为王,那差别对待可太明显了,喜好厌恶通过分封安排表露无遗。
汉武帝的宠妃王夫人之子刘闳,获封之地为富饶的齐国。与之不同,刘旦被封到紧挨着匈奴且土地瘠薄的燕国,刘胥的封地则是气候酷热的广陵。
那时,被废的太子刘据仍备受宠爱。刘胥上面,除了这位废太子,还有两位兄长。从各方面看,皇位似乎根本轮不到刘胥。汉武帝对他,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打小起,刘胥就行为放纵,毫无自我约束。他行事肆意,不被常规所拘,犹如脱缰之马,自由自在地随心而为,根本不在意对自身行为加以管束。
他身强体壮,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平日里不是四处游玩、狩猎取乐,就是赤手和猛兽较量。在他这儿,压根儿没什么条条框框的约束,完全随心所欲地生活。
等刘胥年纪稍长,汉武帝便将他打发到封地上,图个耳根清净。这样一来,既给了刘胥自己的领地,汉武帝也不用总看到他,彼此落得自在。
之后,在巫蛊之祸里,太子刘据离世。刘胥的二哥刘闳早早夭折,三哥刘旦因对皇位的野心太过外露,惹得汉武帝大怒,从而丧失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按岁数排序,这回该刘胥当太子啦。从年龄大小依次来算,接下来就轮到刘胥坐太子这个位子,年龄排序的规则使得刘胥顺理成章有此顺位。
然而,汉武帝只要一想起刘胥那些离谱荒唐的行径,脑袋就犯疼。相较之下,他宁愿选择年仅8岁的刘弗陵,压根不考虑刘胥。
据《汉书》记载,胥长大成人后,偏爱歌舞游乐,力气大得能举起大鼎,还敢赤手空拳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可他行事没个规矩章法,所以终究没能成为汉朝皇位继承人。
【02、觊觎皇位】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对兄长刘胥极为大方。刚坐上皇位没多久,便赐予刘胥一万三千户食邑,这份厚待,彰显出他对兄弟的情谊。
五年后,刘胥前往京城朝见汉昭帝。此次进京,汉昭帝对他赏赐极为优厚,不仅赐予一万户食邑、二十万钱、两千金黄金,还额外赏了宝剑、马车以及不少宝马。
然而刘胥对弟弟毫无感恩。瞅着汉昭帝年纪越来越大,身子骨欠佳,且始终没子嗣,他心里便琢磨,这说不定是自己上位的契机呢。
他绝非那种守株待兔的主儿,一有想法,马上付诸行动。迅速规划出一套周全的计划,决心要干一场大的,说白了,就是打算起兵造反。
然而,他发动反叛所采用的途径,实在是别具一格。这种造反方式不同于常人,有着独特且出人意料的特点。
刘胥既没扩充势力招募兵马,也没跟朝中大臣互通往来,反倒寻来个叫李女须的女巫,指使她对汉昭帝下咒,妄图让汉昭帝没子嗣且早早离世。
女巫捣鼓了一阵儿,冷不丁就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孝武皇帝的魂儿,附在我身上啦!”
刘胥他们听闻后,居然都深信不疑,瞬间齐刷刷地跪倒了一地,那场面,就跟潮水一下子涌过来似的,跪倒一大片人。
女巫再度表态:“凭我的本事,绝对能把广陵王捧上天子之位。”
经过这么一遭,刘胥满心欢喜,随即给女巫一笔钱,吩咐她速速前往巫山,争分夺秒接着诅咒汉昭帝,好似盼着那诅咒能尽快生效,达成他的某种心思。
通常讲,刘胥这么做基本白搭。可巧的是,汉昭帝身子骨一向欠佳,刘胥刚启动诅咒没多久,汉昭帝竟一命呜呼,这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就这么凑到了一块。
刘胥认定,这肯定是女巫的诅咒起了效。兴奋不已的他,马上宰牛接着祈福,满心期待地等着从长安来的人,接自己去京城登基做皇帝。
《汉书》记载,刘胥给女须不少钱,让她到巫山祈祷。正巧汉昭帝驾崩,刘胥就说女须是厉害的巫师,随后杀牛还愿祭祀。
没过多长时间,长安那边就有新消息传来。但这消息并非叫刘胥入京登基做皇帝,霍光他们已然选定新帝,乃是汉武帝的孙子,也就是昌邑王刘贺。
刘胥气得火冒三丈,整张脸涨得通红,双眼圆睁,那眼神仿佛能喷出火来,身体因盛怒而微微颤抖,显然是被彻底激怒了。
他心想,既然能一次成功诅咒皇帝,那肯定还能再来一回。当下就催促女巫李女须加把劲,再次对刘贺施展诅咒之术,期望能像上次一样达成目的。
没过多长时间,刘贺就被罢黜。刘胥顿时喜上眉梢,心里琢磨着:这下子怎么着也该轮到我了吧。
谁能想到,从长安传来一则重磅新讯,竟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成功登基,坐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这说的都已经是刘胥孙子那一辈的人啦。从家族谱系来讲,他们和刘胥差了两辈,属于刘胥的孙辈。
这个时候,刘胥坚信自己的诅咒起了作用,便一股脑儿地督促女巫加把劲,一点都没有放弃的打算,铁了心要让女巫持续折腾下去。
可谁能想到,那所谓的诅咒还没来得及显效,刘胥就莫名被扯进了一场造反的风波里,一头栽进了这复杂又危险的局势之中。
【03、事败自尽】
汉宣帝登基后,楚王刘延寿竟打起了造反的主意。这位楚王在新帝即位的当口,心中盘算着通过起兵反叛,妄图谋取更大权力,打破现有政治格局。
然而,他的血脉与皇室关联已极微弱。并非刘邦直系后裔,而是刘邦幼弟刘交一脉。他心里明白,自己几乎没可能登上皇位,便想着从宗室中挑个血缘近的拥为皇帝,自己也好捞个拥立之功。
他所挑中的对象,恰恰是刘胥。在众多可选项里,他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刘胥身上,从众多人当中筛选而出,刘胥成为了那个被他选定的人。
刘延寿的造反计划,相比刘胥可要靠谱不少。他通过将女儿许配给刘胥小舅子的方式,密切与刘胥联系,还盘算着调集兵力,助力刘胥夺取皇位。
不过,跟多数造反没成功的人相同,刘延寿存在个致命弱点:保密工作没做到位。就像许多这类情况,保密方面的漏洞,往往成为失败的关键因素,刘延寿也未能幸免。
他谋划的造反打算,没多久就被身旁之人检举。自知罪责难逃,只能自杀。并且,他跟刘胥暗中的往来,也被汉宣帝派人彻查清楚,毫无遗漏。
话说,汉宣帝为人忠厚,没想着去刁难刘胥,毕竟刘胥是他爷爷仅存于世的兄弟。而且刘胥造反搞得乱七八糟,可保密工作倒是出色,汉宣帝压根儿就不知道刘胥正暗中诅咒他呢。
汉宣帝没对刘胥施以惩处,反倒赐了5000斤黄金与诸多宝物,极有耐心地宽慰这位叔公。这般举措,既展现帝王胸怀,也巧妙处理了皇室内部关系。
事已至此,刘胥理应消停。汉宣帝皇位稳固之势愈发明显,连太子都已册立。这般情形下,刘胥彻底打消挣扎念头,不再对汉宣帝施展诅咒之术。
然而,这般的清净并未长久持续。原本静谧的氛围,很快就被打破,好似平静湖面突遭石子投入,泛起层层涟漪,宁静不再。
汉宣帝初登皇位时,对叔公刘胥大方至极。不仅赏赐诸多财物,还将刘胥的四个儿子统统封为列侯,连其小儿子也获封王爵,尽显恩宠。
话说刘胥行事荒诞,如此之人,其子也难成大器。他儿子刘宝获封南利侯前往封地,没过多长时间,就因犯下杀人之罪,爵位被夺,只能狼狈地又回到刘胥身旁。
刘宝遭惩处后仍不知悔改,竟与刘胥的姬妾暗中勾连。要知道,在汉代,这可是犯了死罪。依照律法,刘宝最终被依法处决,为自己的荒唐行径付出了生命代价。
然而刘胥压根不觉得自家儿子有啥错,反倒把这笔账算到了汉宣帝头上,从此对汉宣帝心生怨恨。
几乎在刘宝事件发生之际,另一件事冒了出来,给刘胥带来强烈冲击——他的宰相打算去做件善事。
这位丞相向汉宣帝奏报:广陵王名下有些田产,对他来说价值不大,倒不如分给穷苦百姓,让这些田地发挥更大作用。
汉宣帝点头应下此事。而刘胥听闻后,瞬间怒火中烧,心中满是愤懑,那股子气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下子炸了起来。
儿子离世,田地还被抢走,刘胥气得火冒三丈。他再次找来巫师,想借巫术诅咒汉宣帝,以解心头之恨,毕竟这般遭遇实在让他难以咽下这口气。
这次呀,保密方面出了纰漏,没能把事儿捂住,不知怎的,竟让汉宣帝知晓了此事。
汉朝时,诅咒绝非小事。那时人们对其深信不疑,汉武帝的首任皇后陈阿娇,因行巫蛊之术被废;卫太子刘据也因巫蛊风波,让长安城陷入血腥混乱,可见当时巫蛊诅咒影响之大。
在汉朝,诅咒皇帝这事儿,表面瞧着没啥大威力,但实际上,这等同于实打实的造反行径,绝不是闹着玩的。
汉宣帝听闻情况,旋即下达命令,对刘胥的一举一动展开全面且深入的调查,不放过任何细节,力求将其行为查得水落石出。
汉宣帝着手调查时,刘胥压根儿想不出能巧妙掩饰的法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参与诅咒的巫师以及二十来个宫人统统毒死,企图杀人灭口。
然而,这根本没法让他蒙混过关。汉宣帝大手一挥,派了廷尉与大鸿胪组成的强大队伍前往广陵,彻查此事,那阵仗,就是要把这事弄个水落石出。
刘胥心里明白大势已去,没啥挽回余地。他无奈地对前来的人讲,那些事儿确实是自己所为,只是时间隔得久了,想回家仔细捋一捋,之后再交代清楚。
使者将他送回王宫。刘胥摆下酒席,与姬妾、儿女畅快吃喝,随后自行了断,就这样,他那荒诞离奇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按常理,他那几个儿子都逃不过被诛杀的命运。但汉宣帝网开一面,没取他们性命,只是将他们从原本的身份贬为普通百姓。
据《汉书》记载,此人用绶带自行勒颈而死。同时,八子郭昭君等两人也选择自杀。天子心怀怜悯,赦免了王的众子,让他们成为普通百姓,并赐予谥号为厉王。
【04、为什么刘胥不能当皇帝】
刘胥行事荒诞不经,可霍光起初挑的刘贺,也绝非贤明之选。他在封地时就肆意妄为,出格之举比刘胥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在汉宣帝病重时,还派人到长安给大臣赐仄注冠,实在离谱。
同样是特别的人选,霍光为啥挑刘贺做皇帝,却没选跟汉昭帝血缘更亲近的刘胥呢?这其中有啥缘故,着实令人好奇。
在我看来,大概是这三个方面的缘由:首先……其次……再者……
首先,刘胥的辈分不符合天子庙制里昭穆制度的要求。这昭穆制度讲究“始祖在中间,左右分昭穆,父亲居左为昭,儿子居右为穆,二代属昭,三代为穆”,两代天子以两代人为宜。
汉昭帝有位兄长名叫刘胥 。刘胥作为兄长,在当时的皇室家族关系网中占据特定位置,是与汉昭帝血脉相连的至亲之人。
汉昭帝没子嗣,要是让他兄长继承皇位,便会出现类似汉初那种状况。当初汉文帝以刘邦一脉承大统,可刘邦嫡子汉惠帝那一支倒像成了旁支,这情形着实尴尬。
刘贺论辈分是汉昭帝的侄子,后过继给汉昭帝。从继承角度讲,以汉昭帝后嗣身份登基即位,在当时的宗法等条件下,是较为恰当的选择。
往后的汉宣帝刘病已登基时,是以汉昭帝后继之人的身份,并非凭借卫太子孙子的身份。他这种继位身份的界定,对汉朝后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刘胥年事已高。汉昭帝驾崩后,立谁为帝,关键得权臣霍光拿主意。霍光在这皇位人选一事上,有着绝对的决定权。
史书中,刘胥的出生时间未被记录。不过,早在元狩六年他便获封王爵。直至汉昭帝离世,刘胥稳坐广陵王之位,已有长达43个年头。
这么讲吧,那时刘胥年近五十。在汉朝,人们成婚普遍早,十四五岁便能为人父。即便刘胥生育较晚,按这情况,他儿子也快到而立之年了。
只要他登基即位,霍光压根儿就没道理不把朝政大权归还给皇帝。就算刘胥离世,他儿子坐上皇位,霍光同样没有继续掌控朝政的借口。
刘贺和刘病已,那时年纪都才18岁。这两人登上皇位,霍光就有足够缘由继续把持权力,无论登基的是刘贺,还是刘病已,情况皆是如此。
从这方面看,要是立刘胥做皇帝,霍光的利益就会受损。霍光为了自身利益考量,自然不会挑他来当皇帝。
再说,刘胥有个同母哥哥刘旦。汉昭帝当政时,刘旦勾结昭帝姐姐鄂邑长公主和托孤大臣上官桀,打算除掉霍光,推翻昭帝自己称帝。但这场谋反没成功,最终刘旦造反失败,无奈之下只能自杀。
并无迹象显示刘胥掺和了与其同父同母哥哥的谋反之事,可霍光不敢掉以轻心。毕竟人心难测,哪怕没证据,保不准哪天就生出变故,还是得有所防备才好。
再者,霍光心里难免犯嘀咕,要是刘胥登上皇位,说不定会为其同母兄长报仇,对自己痛下杀手,这不得不防啊。
换个角度看,霍光压根儿就不会选刘胥来当皇帝。在当时的情形下,霍光从各方面考量,都觉得刘胥不是合适的皇位人选,所以绝无可能让他登上皇位。
【05、写在最后】
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那时候,对刘胥大方得很。隔三岔五就给他赏赐,简直毫不吝啬,不管是汉昭帝当政,还是汉宣帝掌权,这待遇都没断过。
汉宣帝察觉他卷入造反行径后,不仅没追究,反倒以封侯之赏安抚他。在这种复杂状况下,汉宣帝做出如此决策,巧妙地化解可能激化的矛盾。
有这般弟弟与侄孙,只要刘胥不谋反,就算他行事再离谱、作风再怪异,也依旧能当个逍遥富贵王爷,一生富贵无忧,尽享荣华。
然而他却执意走上造反之路,那造反手段既没成效又稀奇古怪。不仅把自己的性命给搭进去了,连儿子原本光明的前程,也被他一并毁掉。
这事儿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完全想不明白其中缘由,究竟是怎么个逻辑,实在难以参透,真不知从何说起,总之理解起来困难重重。
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