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什么?比尔·盖茨未来将捐出1.45万亿元,他曾被马斯克炮轰
昨晚,全球热搜被一条消息炸穿——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未来20年内,捐出几乎全部个人财富!总额超1.45万亿元!
消息一出,网友瞬间沸腾:“这才是真正的‘撒币’大佬!”“新女友怕是要哭晕在厕所?”
但更多人想问:这笔钱到底要往哪儿砸?是避税套路,还是改写人类命运的豪赌?
今天,我们扒开层层迷雾,看看这位科技狂人的“散财计划”藏着多少狠招。
“我不希望墓碑上写着‘他死时依然富有’。”
这是盖茨在声明中的原话。
根据福布斯数据,他目前的净资产约10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03亿),而未来20年,这笔钱99%将通过盖茨基金会投入慈善,到2045年基金会关闭时,总支出将超2000亿美元(约1.45万亿人民币)。
钱从哪来?
除了基金会现有资金,盖茨还将持续注资个人财富,甚至包括他在能源创新和阿尔茨海默病研发中的投资收益。“赚的每一分钱,都会变成救命的钱。”
钱到哪去?
基金会早已画好蓝图,三大“灭霸级”目标直指人类痛点:
1️⃣终结可预防的母婴死亡:
每年约500万新生儿死于可预防疾病,基金会将砸钱普及疫苗、产检和基础医疗。
2️⃣让致命传染病成为历史:
过去25年,盖茨基金会资助的疫苗已拯救超8000万人,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99.9%。未来,新冠、疟疾、艾滋病仍是靶心。
3️⃣拖出贫困泥潭:
通过农业技术革新、女性经济赋权,帮助数亿人脱贫。比如在非洲推广抗旱作物,让农民收入翻倍。
“这不是施舍,是投资未来。”盖茨的野心,是要用资本的力量,撬动政府和企业解决不了的世界难题。
“捐钱?不过是为了少交税!”
马斯克曾炮轰盖茨基金会“制造新冠病毒”,网友也质疑富豪慈善是避税游戏。但真相或许更复杂——
税务账本打脸质疑
美国税法规定,个人捐赠抵税上限为年收入的30%,且基金会每年需缴纳1.39%的投资消费税
若真为避税,盖茨本该让基金会永续经营,但他却宣布2045年关闭,“这相当于主动放弃长期避税机会,还要倒贴管理成本。”
数据更直白:过去25年,盖茨家族通过捐赠省下的税,仅占其总资产的0.8%-1.2%,远不如投资离岸信托划算。
“阴谋论”不攻自破
马斯克的“制造病毒”指控被扒毫无实据——盖茨基金会早在2015年就资助冠状病毒研究,但目标是预防大流行,论文均经权威期刊审核。
科学家的共识是:没有这些研究,新冠疫苗的诞生或许要晚上好几年。
“给子女太多钱,是害他们。”
盖茨的三个孩子,每人只能继承不到父亲总财富的1%(约12.8亿美元)。
他坚信:“真正的遗产不是钱,是价值观。”
大女儿斯坦福毕业后投身公共卫生,儿子在芝加哥大学研究气候变化,小女儿专注教育公平。“微软?他们爱干嘛干嘛,但别指望靠我的运气。”
这种“狠心”,源于他的人生信条——
“巨额财富的最好归宿,是回到需要它的人手中。”
100多年前,“钢铁大王”卡内基在《财富的福音》中写下:“拥巨富而死者,耻辱!”这句话被盖茨奉为圭臬。
从洛克菲勒到巴菲特,顶级富豪们似乎达成共识:与其被革命推翻,不如主动让渡财富,换一个体面的历史地位。
但盖茨的玩法更激进——给慈善加一个“倒计时”。
2045年基金会关闭时,若目标未达成,剩余资金将全数捐给其他机构。“我不是救世主,只想在有限时间里,推动最大的变革。”
尾声
有人算过:8050亿,足够买下整个新西兰,或给全球每人发10美元。
但盖茨选择用它来改写人类的生死簿。
或许,这就是资本主义最讽刺的救赎——
当贪婪的资本戴上慈善的面具,它究竟是伪善的谎言,还是绝望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答案,或许要等到2045年才能揭晓。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