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问界M9,72小时狂揽2.1万订单,BBA这回真慌了?

星河落人间 4天前 阅读数 14 #推荐
72小时,2.1万个订单,这是问界M9交出的成绩单。一辆起步价接近50万的国产车,竟然能让BBA(奔驰、宝马、奥迪)感到一丝凉意?这事儿,有点意思。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有点懵的。50万,都能摸到BBA的门槛了,为啥还有这么多人“叛变”,选择了国产?难道真的是“激光雷达护体”、“投影巨幕撑腰”?当然,配置高是真。四颗激光雷达,恨不得把路上的每一颗石子都扫描出来;32寸的投影幕布,直接把后排变成私人影院。

但要说光靠这些“花里胡哨”就能撬动豪华车市场,恐怕没那么简单。有朋友就说了,BBA卖的是啥?是品牌,是历史,是开出去倍儿有面儿。问界M9再智能,也抵不过一个奔驰标。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但仔细琢磨,好像又缺了点啥。想想看,现在买车的人,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心态一样吗?

那时候,买BBA确实是身份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标配。但现在呢?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面子”的理解,恐怕和父辈们不太一样。他们更看重啥?个性,体验,还有科技感。

说白了,就是这车能不能“玩”起来。问界M9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智驾系统,让你体验一把“老司机”都做不到的操作;鸿蒙座舱,各种应用随便装,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哪是开车,简直就是把手机装在车轮上。当然,也有人说,华为这是“降维打击”。本来是做通讯设备的,现在跑来做汽车,直接把科技树点满了。

BBA还在研究发动机、底盘,华为直接上激光雷达、芯片。就好比冷兵器时代,你还在磨刀,人家已经掏出了机关枪。但问题也来了。技术是好,可安全呢?智驾系统再牛,也难免有“翻车”的时候。

万一出了事故,责任算谁的?是车企的,还是驾驶员的?这事儿,恐怕谁也说不准。而且,数据安全也是个问题。那么多摄像头、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都存在哪儿?会不会被滥用?

这些问题,消费者心里恐怕也捏着一把汗。还有,问界M9现在卖得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华为”这两个字。但“华为”的光环能持续多久?当消费者的新鲜感褪去,问界M9还能保持竞争力吗?这恐怕也是个未知数。

说到底,问界M9的热销,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消费观念转变的体现。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而是更加注重体验和实用性。但科技发展的同时,安全、隐私等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就像开头说的,问界M9捅破了豪华SUV的“天花板”。但这个窟窿,是仅仅昙花一现,还是会持续扩大,甚至彻底颠覆整个市场?这恐怕需要时间来检验。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擦亮眼睛,理性看待,别被“科技神话”冲昏了头脑。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膜拜”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星河落人间

星河落人间

星河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