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抗肿瘤临床新突破!洪卫主任医师揭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路径
2024年4月11日,“西湖论坛桑黄专场研讨会”在杭州召开,300余位医药领域专家与桑黄从业者齐聚一堂,共探桑黄的临床价值。作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洪卫主任在会上系统分享了在浙江省肿瘤开展的6项千济方复方桑黄饮抗肿瘤临床课题阶段性成果。这些研究不仅入选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更以循证医学的数据印证了桑黄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作用,为中西医结合抗肿瘤提供了科学依据。
桑黄自古被誉为“森林黄金”,《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可治疗“症瘕积聚、血崩血淋”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桑黄含有多糖、黄酮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多重功效(Chen et al., 2016)。洪卫主任指出,桑黄与西医治疗结合,既能精准打击肿瘤,又可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这正是中西医协同的优势所在。
封巍主任医师:复方桑黄饮减轻放射性肺炎损伤
胸部放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常引发放射性肺炎,导致炎症因子激增和肺功能下降。封巍主任医师团队开展研究,纳入接受胸部放疗的肺癌患者,在放疗前后服用复方桑黄饮40天。结果显示:
炎症水平显著降低:患者血液中的急/慢性炎症因子(IL-1β、IL-6、IL-8等)水平明显下降;
肿瘤标志物改善:NSE、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降低,部分患者指标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提升:通过简易疲乏量表(BFI-C)和卡氏评分(KPS)评估,患者疲劳感减轻,身体功能状态改善。
机制揭秘:代谢组学与宏基因组学分析表明,复方桑黄饮通过调节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和肠道菌群分布(增加益生菌、减少有害菌),修复肺-肠轴功能,从而缓解放射性肺损伤。
*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复方桑黄饮可以降低胸部放疗患者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
花永虹主任医师:复方桑黄饮改善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常并发口腔放射性黏膜炎,疼痛剧烈且影响进食。花永虹主任医师对40余例入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症状缓解率超80%:治疗组患者口腔炎严重程度下降,炎症因子表达减少;
菌群调控证据:通过16S rRNA检测发现,桑黄饮可调节口腔黏膜和肠道菌群,抑制致病菌增殖。
付志璇主任医师在其“复方桑黄饮软坚散结抗肿瘤临床研究”中观察到显著成果:
肿瘤志物下降:33名联合服用桑黄饮的化疗患者中,51%(17人)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等指标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
炎症控制:80%以上患者口腔炎症状减轻,血清炎症因子呈下降趋势;
研究扩展:张喜平主任医师、方军副主任医师、罗君副主任医师分别在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中西医结合抗肿瘤
从理论到实践的意义
洪卫主任指出,桑黄复方饮的临床价值体现在三大维度:
增效:与放化疗协同,提升肿瘤杀伤效率;
减毒:降低恶心、呕吐、黏膜损伤等副作用;
整体调理:通过免疫调节和代谢干预,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从实验室到临床
桑黄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选项
6项复方桑黄饮的临床研究,不仅为千年药用的桑黄赋予了现代科学注解,更将中西医结合的抗肿瘤模式推向新高度。在西湖论坛的舞台上,这份来自浙江省肿瘤医院的临床答卷,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认可为背书,向医学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桑黄已从“古籍中的传奇”蜕变为“肿瘤治疗的新选项”。
研究背后,离不开产业链的坚实支撑。千济方联合中国农科院筛选出7种高活性桑黄菌株,建立了菌种库,制定了《桑黄等级规格》、《桑黄生产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推动桑黄从农副产品升级为名贵中药。如今,千济方还助推桑黄进入了 《现代整合医学应用与临床指南》,标志着桑黄获得了权威的学术认可,正式迈入现代医学的视野。
★ 本文章由千济方桑黄医学研究院整理,仅供学术交流,欢迎指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