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对弈美军:游击战术遇阻 持久战前景几何

如是谈 2周前 (03-31) 阅读数 21 #国际

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压境红海,6架B-2隐形轰炸机进驻印度洋基地,每日670万美元的作战成本背后,是一场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立体围剿。尽管胡塞武装以“反美先锋”姿态频繁袭扰红海航道,但面对美军钻地弹打击与情报斩首,其“拖入泥潭”的战略正遭遇严峻考验。

3月28日,美军向迭戈加西亚基地增派6架B-2轰炸机,占现役机队的三分之一。每架B-2可携带两枚GBU-57巨型钻地弹,这种重达14吨的武器能穿透60米钢筋混凝土层,对胡塞武装藏身的地下工事构成致命威胁。此前美军已锁定12个核心地下指挥节点,胡塞武装700余个5人作战小组的指挥链面临瘫痪风险。

同时,“卡尔·文森”号与“杜鲁门”号航母将于4月初在红海会师,搭载的F-35战机与宙斯盾舰构成防空拦截网。美军数据显示,宙斯盾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拦截成功率高达88%,而C-17运输机可随时投送千人规模的特种部队实施斩首行动。

胡塞武装曾凭借山体隧道和分散战术与沙特联军周旋十年,但美军的技术优势正在改写规则。钻地弹的饱和攻击使得地下30米的生存概率不足30%,而红海航道封锁更切断了其武器补给通道。据联合国报告,胡塞武装2023年10月以来对商船的19次袭击,导致航运保费暴涨430%,但美军介入后,其反舰导弹突防空间被大幅压缩。

尽管伊朗被指提供无人机与导弹技术,但实际支援力度有限。胡塞武装现役的“圣城-3”反舰导弹射程约400公里,而美军航母战斗群始终保持在打击半径外游弋。大西洋理事会专家指出,胡塞武装的“代理人战争”属性使其难以获得大国实质性支持,周边仅有哈马斯、真主党等组织声援。

美军日均670万美元的作战开支看似高昂,但相比红海航道每年1.2万亿美元的贸易价值,短期投入尚可承受。真正挑战在于战略定力,若陷入长期清剿,政治成本将远超军事开支。2025年3月空袭造成至少53名平民死亡,已引发也门民众大规模抗议,若伤亡持续扩大,国际舆论压力可能迫使美军收缩行动。

其领导人扬言“每损失一名战士,就有十人加入”,试图复制阿富汗塔利班模式。但不同于阿富汗多山地形,也门沿海平原地带更利于美军技术优势发挥。此外,美国务院已推动沙特与阿曼介入调停,分化胡塞武装与地区盟友的关系。

美军此番重兵部署,明面打击胡塞武装,实则剑指伊朗。B-2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覆盖伊朗布什尔核设施,而双航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可随时切断伊朗石油命脉。此外,重塑红海航道控制权关乎全球供应链稳定,德国海运巨头赫伯罗特已因袭击事件改道好望角,单趟成本增加100万美元。

这场较量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规则主导权的争夺。胡塞武装以“反霸权”旗帜赢得部分舆论同情,但美军的“精确外科手术”式打击,正试图将其定性为“恐怖主义滋扰”。未来数月,红海的导弹火光与外交博弈,将决定这场不对称战争的最终走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如是谈

如是谈

为你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