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这所森林幼儿园让孩子们大自然天性释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朋友小明跑向香樟树,拽住气根荡了起来,笑声在山谷中回荡。
他的妈妈站在不远处,既开心又有些担心。
这种在大自然中奔跑、游戏的场景,正是武汉武昌区一所森林幼儿园日常的一部分。
本来小明和其他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在教室里学习,但这家幼儿园的大胆尝试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这个特殊的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不同于传统幼儿园,这家森林幼儿园将大部分课程搬到了室外。
没有四面封闭的墙壁,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和泥土的芬芳。
课堂成了自然本身,孩子们在这里跑跳攀爬,而不是坐在小板凳上听课。
这地方没有课本,课程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
今天想做个小小探险家,就可以在小树林里观察昆虫;想做运动员,那就去草地上玩障碍赛。
这种“无边界课堂”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充分释放天性,体验了不同以往的童年乐趣。
自然课堂带来的好处和挑战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学校里,孩子每天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天然“教科书”。
他们在树林间探索风的方向,舔尝叶子的味道,或者看蚂蚁的劳作。
这种天然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体能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身体日渐强壮,协调性和灵活性都明显提高。
心理上,他们也比同龄人更加自信,懂得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应对。
《儿童户外活动研究》显示,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能提升孩子27%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抗挫折能力也可提升34%。
快乐与风险并存。
在户外,孩子们可能会有磕碰或迷失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些家长忍不住为孩子捏把汗。
自然教育的好处毋庸置疑,但安全问题也是一个挑战。
安全措施紧跟自然教育尽管处于野外,安全却没有被忽视。
幼儿园采取了多重保障措施,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玩耍。
每次户外活动都有医护人员随行,照看孩子们的健康。
所有教师都经过急救培训,随身携带应急药箱和急救设备。
此外,这所幼儿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他们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比如避开危险的植物或动物。
通过这些措施,尖锐的石头、蚊虫叮咬都不再是大问题。
于是,这个大自然课堂得以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社会各界对自然教育的不同看法这种天然的教学模式,激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
支持者觉得,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健康成长,远比单纯的书本教育来得重要。
孩子能自由地追求他们的好奇心,亲身历险,而不是被禁锢在桌前。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种教育模式。
并不是每位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冒险去攀爬树枝,躲避蚊虫。
一些反对者认为,孩子的小命开不得玩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他们质疑这样的教育是否能让孩子们在进入正规学校后适应。
当然,还有一些人持观望态度。
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新颖,但需要时间去证明其长期效果。
最终,人们还是要想清楚,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在观望、支持或质疑中,这种自然教育的模式依然在探索前行。
正如那些奔跑在树影中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充满了偶然与必然。
让我们静观其变,期待这样的创新教育带来更多启发。
文章中提到的这所幼儿园,正试图突破教育的桎梏。
在这片森林里,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是无拘束的空间,是自然的礼物。
这样的尝试是否真能塑造探索的心灵,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希望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那些孩子一样,找回自己与自然的连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