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移植患者千里骑行,用行动诠释生命奇迹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陈琳辉)原来需要依靠吸氧机维持生命的终末期肺病患者王垣清,两年后竟完成了历时25天、跨越超过1500公里的骑行壮举。
“从沈阳一路骑行到了杭州,没想到自己真的办到了!”5月3日,在杭州等待复查的王垣清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说,1500多公里,不仅是一段地理距离,对他来说更是一场生命的涅槃。

王垣清骑行途中,受访者供图
王垣清的肺病史长达16年,氧气机都用坏了好几台。因长年的肺病史让他的生活被禁锢在氧气管内,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接连而至……病情恶化时,王垣清甚至需要24小时吸氧,有时候家里停电,必须赶到医院“保命”。
2022年,王垣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移植及普胸外科主任韩威力团队的救治下,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他匹配到合适的爱心供肺并顺利进行双肺移植,重获新生。
身为退役军人,术后王垣清遵医嘱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并渐渐爱上骑行。“每蹬一步,都像是向过去的自己告别。”从每天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王垣清逐渐找回生命的活力。
“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让他们看看‘新肺’的状态。”带着这份信念,王垣清决定从家乡出发,千里骑行到杭州,用行动碾碎“移植患者无法拥抱自由”的偏见。

王垣清骑行途中,受访者供图
刚开始,王垣清的行动不但遭到家人反对,连韩威力主任团队也有担忧:“肺移植患者免疫力较低,长途运动可能引发感染或排斥反应。”
“肺移植患者若进行高强度运动,必须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确保移植肺功能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引发免疫波动、随身携带抗排异药物并及时应对突发状况。”每天要吃5次药的王垣清在骑行过程中严格遵医嘱,并配备了应急药物,坚持不懈。

王垣清(左四)骑行到杭州,向韩威力(左三)团队医护人员献花致敬。浙大一院 供图
“我想告诉病友,肺移植术后病人不仅能够融入正常生活、参加工作甚至可以比正常人活得更健康,医学能创造奇迹,但我们自己也要成为奇迹的一部分,好好活着的信念能让灵魂重新飞翔。”当王垣清载着二十多斤重的行李,抵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的北门广场上,摘下头盔,向韩威力团队挥手时,这份信念已跨越千里,王垣清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对韩威力团队医护人员的致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