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见不得我们强大,歼-10击落阵风已超48小时,西媒集体“装死”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2025年5月,一则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引爆了军事圈:巴基斯坦的歼-10CE与印度空军的法制阵风战斗机,在克什米尔上空爆发了激烈冲突。
传闻中,印军损失惨重,多架先进战机据称被击落,其中不乏被誉为“宝贝疙瘩”的阵风。

——【空战疑云:歼-10CE对决阵风,战果扑朔迷离】——»
消息最初于5月7日、8日前后由巴基斯坦方面传出。
内容直指其空军的歼-10CE战斗机在克什米尔上空与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发生交火。
巴方有官员声称,此次冲突共击落印度5架军机,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MKI及1架米格-29,此外还有十余架无人机也被摧毁。

阵风战斗机,这款由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四代半战机,是欧洲航空工业的骄傲,印度为此斥巨资引进,单价近两三亿美元,近期更增购了26架舰载型号。
若传闻属实,无疑是对其声誉的沉重打击。
印度官方对此则基本保持沉默,其外交秘书的回应含糊其辞,仅指责对方“历史上惯于散布不实信息”,承诺后续会披露细节。

不过,印度媒体的报道则相对活跃,部分媒体也提及在克什米尔地区有飞机坠毁,并附带了据称是残骸的照片,但其中一些图片被指为旧照片。
耐人寻味的是,法国《回声报》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标题直接点出:“印巴冲突:印度空军损失了一架还是三架阵风战斗机?”报道中,一位法国防务专家审慎表态,认为在判断是否真被击落时需格外小心,不排除天气恶劣或飞机自身故障的可能。

这种说法,不免让人猜测其维护阵风声誉的意图。
另有消息称,法国情报部门匿名人士向CNN透露,至少有一架阵风确认被击落。

——【体系制胜:非单一装备之功,乃作战网络较量】——»
此次空战传闻的核心,并不在于某一款战机纸面数据的优劣,而更多指向了整体作战体系的对抗。
近年来,巴基斯坦空军从中国引进的装备远不止歼-10CE战斗机本身。
更重要的是,预警机、红旗-9、红旗-16等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和数据链,共同构建起一套本土化的作战网络。

在此体系下,歼-10CE挂载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其射程据称远超阵风战斗机配备的“米卡”导弹。
根据一些流传的说法,找到的阵风残骸上,“米卡”导弹甚至尚未发射,这暗示其可能在超过80公里的距离外即被锁定。
预警机首先捕获目标,通过数据链将信息实时共享给歼-10CE,飞行员得以在对方有效反应之前便发射导弹,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降维打击”。

因此,即便阵风真的遭遇败绩,也非战机本身或飞行员素质的单一问题,而是其作战体系在与对手的整体较量中落了下风。
——【西方“静默”:是客观中立,还是“选择性失声”?】——»
按常理,两款明星战机在实战中首次对垒,且爆出如此惊人的战果,西方主流媒体理应掀起报道热潮。
然而,现实却是,除了路透社等少数机构发布简讯,或个别媒体引述印度方面的消息外,大多数西方主流媒体,尤其是军事航空领域的权威评论,都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集体沉默”。
他们或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字里行间还带着几分质疑。这种反应,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深究其原因,不难理解。
其一,阵风战斗机是欧洲军工的旗舰产品,承载着巨大的商业利益与西方军事技术的“优越感”。
若其被中国研制的歼-10CE击落,无疑是打了自己的脸,后续的军火销售恐怕会蒙上阴影,达索公司的股价甚至都可能因此波动。

其二,部分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不愿正视和承认中国的进步。
以往他们常以“缺乏实战检验”为由质疑中国武器的性能,如今歼-10CE若真的一鸣惊人,他们的面子自然挂不住。
试想,如果此役是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F-16取得胜利,西方媒体又会是何种报道景象?

当年巴基斯坦F-16击落印度米格-21后,美制战机的性能可是被大书特书过的。
因此,这起事件的背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层面,更牵动着政治、经济以及国际话语权的复杂博弈。
西方媒体的这种“选择性失声”,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其固有的立场与偏见。

不过,事实终究是事实,试图掩盖往往徒劳。
据称,冲突现场已发现霹雳-15导弹的残骸,阵风战机的碎片照片也在网络上流传。
这起事件无疑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中国军工的真实水平,不仅仅是单一装备的进步,更是作战体系构建能力的体现。

对许多仍在迷信西方武器“不可战胜”神话的国家和观察家而言,这或许是一次重新评估的机会。
毕竟,巴基斯坦使用的据信还只是出口型号,解放军自用的装备性能无疑更为先进。事件的后续发展,恐怕仍有不少值得关注之处。
参考信息: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2247914006184483/?channel=&source=search_tab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