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之10位大将!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自隋文帝杨坚取代后周建立隋朝,成为大一统王朝,看着刚开始的势头必定是能够超越西汉的势头。然而天不遂人愿,却成为了第二个秦朝,秦二世而亡,隋朝便是隋二世而亡。国祚仅仅三十八年,二世而亡。隋朝末年各地起义频发,其中随着李渊起兵平定叛乱,建立唐朝,共产生了21位皇帝,历时290年。随着唐朝末年藩镇将领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唐朝至此灭亡,进入五代乱世,历时七十五年,五代时期,中原王朝不断更迭,政治形势极不稳定。
自隋至五代十国时期,历时近四百年的时间,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将领,他们率军征战,征伐四方,建立丰功伟绩,都是当世之名将,名留青史,彪炳千秋。
1.高颎
高颎是隋朝战略家,官至左仆射、太常寺卿,封齐国公。早年在杨坚执掌北周军政大权后,高颎成为杨坚的亲信,高颎为杨坚夺取北周江山立下首功,杨坚建立隋朝后,高颎被封为宰相,先后参与平尉迟迥、南下平陈、反击突厥等,功勋卓著。
高颎一生最为得意之战便是灭陈,隋文帝杨坚命杨广担任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杨广统帅水陆军50万南下灭陈,高颎时任晋王杨广元帅长史,三军的参谋事项,都由高颎决断。在高颎的带领下,隋朝的大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攻下陈朝的首都建康,后主陈叔宝成为隋朝战俘。战后,高颎因功加授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
2.刘仁轨
刘仁轨是唐朝宰相、名将,官至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西京留守,封乐城郡公。刘仁轨是汉光武帝后代,中国打败日本的第一名将,六十岁初上战场,一战打的日本上千年对中原俯首称臣。
刘仁轨一生最为得意之战便是白江口之战,时苏定方围攻高句丽都城平壤久攻不下,只得撤军,刘仁轨自请留守百济,百济王扶余丰使者到倭国、高句丽求援,请求出兵支援,倭国派军2.7万人入援,刘仁轨率军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军,唐军四战皆捷,鲜血染红了整个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倭军大败,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及倭国、耽罗国使投降。百济的一众主将前来归附,比如我们熟知的沙吒相如、黑齿常之等人。
此战过后,刘仁轨仅仅用了3年时间,便由刺史升为宰相,其升迁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成为朝廷得力大臣。
3.王忠嗣
王忠嗣是唐朝名将,在当时也算是叱咤风云,盛极一时。其手中的权力一度掌管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一时风光无比,成为一方大将。九岁时便由唐玄宗养于宫中,很得玄宗的器重,自然建功立业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唐玄宗曾大为赞赏他,并说将来定为大唐良将。在王忠嗣成长起来后,倘若没有早死,安禄山不敢反。
王忠嗣一生最为得意之战便是对阵契丹,大破奚、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功勋卓著,因为王忠嗣军功卓著,唐玄宗对其一再封赏,一人兼任四镇节度使,麾下数十万大军,唐朝自开国以来,没有一人的权力大过他。
4.浑瑊
浑瑊是唐朝中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唐德宗时期三大名将之一,官至任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楼烦郡王。浑瑊出身将相之家,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军事,因此能力出众,异于常人。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后,浑瑊逐渐崭露头角,当然他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跟随一众大将南征北讨,例如李光弼、郭子仪等人,圣经百战,功勋卓著。
浑瑊一生最为得意之战便是大破仆固怀恩叛乱,时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数十万人共同进犯奉天,浑瑊率领二百名勇猛起兵冲进敌营,面对十万大军浑瑊竟然丝毫不怕,在敌方阵营翻江倒海,敌人拿他一点办法没有。之后浑瑊与吐蕃军交战前后达三百次,前后杀敌六千人。
5.苏定方
苏定方是唐朝初年大将,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唐朝最低调的“战神”,一生功勋卓著,击灭三国并生擒其主,这一系列的对外战争,让唐朝的土地空前辽阔。一生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等,功勋卓著。
苏定方一生得意之战比较多,先是在阴山一役中,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率两百名骑兵担任先锋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牙帐,颉利可汗与隋朝的义成公主仅带数十骑随从逃跑,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在征讨西突厥时,西突厥不断有援军支援,紧急之下,苏定方率领五百名精壮骑兵,翻越山岭飞驰直捣敌人军营,由于突袭致使西突厥大败,西突厥军所丢弃的铠甲兵器、牛马纵横交错地散布在山坡原野上,无法统计。
在灭百济之战中,苏定方发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亲率十几万大军征讨百济,百济举倾国之兵来战,然而苏定方率大唐的士兵在百济大杀四方,百济毫无还手之力,唐军一路过关斩将直入城内,百济见状只得投降,扶余隆与百济众城主都前来奉表归诚,至此百济平定。
6.高崇文
高崇文是唐朝名将,官至邠宁节度使、同平章事等,封南平郡王。在名将辈出的唐朝,相比较李靖、郭子仪等一大批优秀的将领,高崇文的名字似乎没有那么出彩,不显山不漏水,但是他所立下的战功可是一点都不简单。
高崇文一生最得意之战便是佛堂原之战,时吐蕃兵发三万大军袭边,高崇文仅率三千人抵御三万大军,双方在佛堂原爆发激烈冲突,高崇文大破吐蕃,吐蕃军阵亡过半,战后,高崇文获封渤海郡王。
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割据西蜀起兵作乱,高崇文从众多名将中脱颖而出,唐宪宗拜高崇文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左右神策、麟游、奉天各地的屯兵进军清剿刘辟,高崇文率军直逼成都,所到之处,敌军无不崩溃,一举攻克成都,西川全境完全平定,战后,高崇文因功改封南平郡王,宪宗还下诏在鹿头山下为高崇文刻石纪功,唐宪宗此次眼光独到,用高崇文统兵是用对了。
7.张义潮
张义潮是唐朝后期将领,官至右神武统军、司徒,封南阳郡开国公,张义潮率归义军抗击吐蕃、为大唐坚守丝绸之路,大唐最后的猛士军团,归义军凭一己之力收复数千里失地,而张义潮的名字很少为人熟知。
张义潮一生最为得意之战便是驱逐吐蕃,时吐蕃内乱,张义潮看准时机,率众在沙州发动了起义,驱逐了吐蕃守军。张议潮的能力受到唐宣宗的认可,对其大加拔擢,拔擢他为沙州防御使。张义潮趁势收复沙、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一州,此时河西走廊的大多数州县已经处在张议潮军的控制之下,朝廷于是加封其为归义节度使、兼金吾大将军,在沙洲成立归义军。
张义潮重新打通河西走廊,对于加强西北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让其功绩名垂青史。
8.葛从周
葛从周是后梁开国名将,对朱温后梁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战力在朱温帐下亦是前三甲人物,当时坊间流传着“山东一条葛,无事莫撩拨”。
葛从周一生最得意之战便是交战刘仁恭,时幽州军阀刘仁恭率领十万燕军进犯魏州,屠戮人民,葛从周仅率五百精兵突袭刘仁恭率领的十万燕军,燕军面对突袭大败,葛从周率军攻破燕军八座营寨,刘仁恭败逃而走。
朱温也没有亏待葛从周,在葛从周疾病缠身时,朱温命其可以不定期上朝,即便是梁末帝即位后,对他同样是恩宠至极,葛从周有幸成为残唐五代时期少数几位得以善终的名将。
9.郭崇韬
郭崇韬是后唐宰相、名将,官至侍中、镇州和冀州节度使,封赵郡公,灭掉两个国家的超级功臣 皇帝赐他丹书铁券十次免死。在李存勖称帝后,郭崇韬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枢密使,对李存勖全盘托出了自己已考虑成熟的灭梁战略计划,李存勖根据郭崇韬的策略行军,不到十天的时间活捉王彦章,夺汴州灭后梁,实现了李存勖最大的心愿。战后,李存勖为表彰郭崇韬升其为镇州和冀州节度使,进封为赵国公,赏赐铁券。
当然在平蜀中,郭崇韬同样贡献巨大,在他的谋划下,李存勖派出儿子魏王李继岌任都统,自己担任招讨使统帅大军进攻前蜀,大军一路所向无前,前蜀政权在短短70天的时间里便被灭亡,前蜀后主王衍也投降了。
其实郭崇韬的忠心是无话可说的,最起码他对李克用是忠心无二。
10.高行周
高行周一生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履历十分丰富,在各个朝代都有着十分亮眼的表现。无论是他的祖先,还是后代,都是名将辈出。在后唐时期,高行周为灭后梁立下不世之功,他率军渡过黄河,一举攻克郓州,袭破汴州,灭亡后梁。
在后晋时,高行周除了率军四处平叛,还抵御契丹大军,迫使契丹撤军北归。后汉时,高行周率军征讨杜重威叛乱,平定邺都之乱等。由于五代十分动乱,致使高行周的一身本领没有得到根本的恶发挥,不断的变更政权,让其才华淹没在历史之中。
以上便是隋唐五代大将,虽然武将建功立业的天花板,封狼居胥,燕然勒石,但是真正达到如此成就,谈何容易。作为武将他们征战疆场、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立下了不朽的战功,都是当世之豪杰。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