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兴衰:背后的博弈与现实
中国加入 WTO,开启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新征程,彼时提出的中日韩自贸区构想,承载着三方携手共进、共创繁荣的美好期许。按照设想,日本凭借先进技术领航,韩国以精湛制造工艺加持,中国则依托庞大劳动力资源负责低端加工制造,各司其职,大家抱团赚世界的 “小钱钱”,一幅互利共赢的蓝图似乎近在眼前。
然而,二十多年转瞬即逝,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曾经备受瞩目的中日韩自贸区竟悄然走向彻底消亡。这期间,国际风云变幻,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诸多因素交织成一张复杂的大网,将自贸区的梦想层层束缚。遥想当年,形势对比悬殊,日韩 GDP 总和达到中国的 4.36 倍,中国在经济总量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而在自贸区规划中主动承担起基础的组装环节,以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觅得一席之地。可谁能料到,前行之路荆棘丛生,美国作为幕后的 “操盘手”,频频出手搅局。当中日韩刚刚艰难迈出关键一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试图在金融领域深化合作时,诡异的阴霾迅速笼罩。日本金融相松下忠洋离奇自杀,驻华大使西宫伸一突发心脏病身亡,而这两位恰恰是推动协议落地的关键人物,他们的突然离世,让协议推进戛然而止,也让合作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祸不单行,韩国随后部署萨德系统,此举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中韩关系,民众愤怒,经贸往来急冻,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随之陷入无尽的停滞,曾经的热络化为乌有。
时至今日,时移世易,局面已全然不同。中国经济强势崛起,如今日韩 GDP 总和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三方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中日韩 +” 模式应运而生。这一转变,是基于现实实力的理性抉择。一方面,日韩虽有经济底蕴,但在美国的霸权掌控下,政治、经济主权处处受限,宛如戴着镣铐跳舞,在国际合作事务中往往身不由己,难以自主决策。另一方面,产业格局历经沧桑变迁,曾经设想的互补产业链逐渐扭曲变形,陷入激烈竞争的泥沼。中韩出口商品相似度从 2011 年的 0.347 一路飙升至 2023 年的 0.42,在化工、机械等关键领域,双方短兵相接,竞争趋于白热化。日本也未能幸免,其汽车、半导体等传统优势产业在中国企业的迅猛冲击下,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风光不再。加之中国制造业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已能自给自足,日韩难以再如往昔般从自贸区合作中轻易捞取超额收益,合作积极性自然大打折扣。
更为棘手的是,历史遗留问题与民族特性也成为横亘在合作路上的巨石。日本对侵略历史态度反复无常,时而遮遮掩掩,时而公然挑衅,伤害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韩国则时常陷入癫狂的民族意识漩涡,对外政策摇摆不定。这般行径无不昭示,他们并非理想的合作伙伴。中日韩自贸区的实质消亡,无疑是美国分化策略的 “胜利果实”,它以勒紧日韩脖子的狠辣手段,成功离间三国关系。日韩受制于自身先天缺陷,无力挣脱美国的控制枷锁,在未来国际博弈关键节点上,若还一味迁就他们摇摆不定的态度,恐将反受其累,甚至不得不将其视作潜在对手。唯有认清现实,从实力出发,中国方能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中国已经具备了主导区域合作的实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攀升,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医疗领域也取得长足进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普及,人均预期寿命稳步增长,民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今又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深度融合,通过影视、音乐、动漫等多种形式对外传播,吸引力与日俱增,为区域合作增添了文化软实力。政治上,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面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中国勇于担当,提供方案、分享经验、援助物资,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地区事务中,中国倡导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经济领域更是成绩斐然。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加工制造逐步向高端智能制造迈进,高铁、5G、新能源等领域技术领先全球,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同时,国内市场规模庞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为周边国家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商、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跨境贸易和投资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此,在未来的 “中日韩 +” 模式或其他区域合作框架下,中国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中国可以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与日韩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攻克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难题,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在芯片制造领域,中国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与日韩相比仍有差距,三方携手可加速技术突破,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利用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可以引导日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促进日韩经济复苏。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日韩汽车企业可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与中国企业合作,共享发展红利。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应继续推动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举办更多国际文化活动,邀请日韩民众参与,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通过文化纽带,凝聚区域共识,为经济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感情基础。面对美国可能的干扰,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与日韩民间交流,让更多民众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同时,在国际舆论场上,中国要及时发声,揭露美国分化东亚的阴谋,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总之,中日韩自贸区的兴衰历程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未来中国要立足自身实力,在区域合作中主动作为,冲破美国设置的障碍,推动东亚地区走向更加繁荣的明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