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经历过的淘宝黄金年代
这篇文章我老早就想写了,但总感觉大众没啥兴趣,几次有点想法又给忘了,前几天看到李大米淘宝店关店,这已经是继张大奕、周扬青、大SIM小SIM、大C宣布关店后,又一个较知名的淘宝红人关店,觉得再不写,这些人一退出历史舞台,我自己也快要忘记这段历史了,所以还是打算花点时间,记录一下我亲身经历过的淘宝历史。
我第一次留意到淘宝大概是2004年,在央视上看到淘宝的广告,那年淘宝还不是易趣的对手,但已经有超越易趣的迹象,果然2005年易趣就败下阵来。
商战都是赢者通吃,到现在很多年轻人,连易趣这个名字都不知道了。
2004年中国的网络环境并不好,我是在工厂旁边跟人合租,买了一台二手电脑,但还没有拉网线,平时那台电脑主要用来玩英雄无敌3和星际争霸,也看看电影啥的,那时候市面上流行一种四合一的光碟,光碟里通常有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有的文艺有的咸湿,通杀各种人群,我常常去塘厦镇老街的小店淘这种光碟,回来用电脑反复观摩。
东莞大部分时候都比较炎热,空气像被煮熟了一样,哪怕是在室内,人也经常给热得晕乎乎的,哪怕21年过去了,我一回忆当时的生活环境,那种晕乎乎的炎热感,配上工业园周边油腻之气难以散尽的租房气味,不由又浮上心头。
为啥扯淘宝我先扯生活环境,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是随着基建的推进前行的,是家家户户有了网络,才有了淘宝的崛起,是人人有了智能手机和4G网络,才有了抖音的崛起,基建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基建就不可能出现这些大互联公司,也不可能出现高薪程序员这种吃香职业。
后面有一些互联网公司老板发了大财,隐隐有些忘形,忘记了他们发家起源于大基建的推广,被教育了几次,他们才就此醒悟,知道要敬畏基建。
2004年的时候,家庭网络并没有普及,大家上网只能去网吧,去网吧的通常都在打传奇,那时候20多岁的年轻人,常常包夜打传奇,从晚上十二点,打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再晕头晕脑地走出网吧,白白浪费自己人生最美好的阶段。
这些二十岁时,尽情挥霍自己人生的人,也是中年阶段,抱怨最多的人。
我那时候工作太忙,没时间打传奇,我也并不知道,淘宝后面会改变我的命运。
大概在2008年的时候,淘宝已经开始影响到部分大城市,但离渗透整个中国还很远,因为我当时在深圳工作,属于中国最前沿的城市,我身边很少有人在淘宝上购物,当时最受欢迎的行业还是外贸公司,靠外贸以及水货逆天改命的人极多,深圳华街北和女人世界也还处在巅峰期,到处人山人海,这两个地方现在也已经没落了。
2009年我在东莞望牛墩工作时,普通家庭开始普及网络,大家不用跑网吧也能上网,身边尝试网络购物的人略有上升,淘宝名气越来越大,公司便想开个淘宝店。
我当时是企划部经理,服装公司的企划部,主要负责平面设计、店铺设计、订货会布展、节假日促销这些。我判断做企划天花板太低,以后混个企划总监这辈子就到头了,电商更有潜力,便主动申请经营公司淘宝店,公司一看也没其他人选,那就你吧。
这个决定影响我的一生,是我从普通工薪阶层,爬向年收入百万的重要分水岭。
我的人生起点极低,按正常奋斗的轨迹,大概拼到年收入50万左右,维持个七八年时间,就会因为年纪太大步入衰退期,是淘宝这个行业,让我的人生收入,迈进了原先达不到的高度。
选择确实比努力更重要。
我在这家公司做了半年的淘宝,看着店铺营业额一点一点从0走向一万一天,感觉淘宝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红利期,就很想出去自己做老板。
想走出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家公司内耗极其严重,是我做过内耗最严重的公司,公司高管斗得头破血流,下面的员工时时跟着遭罪,实在太消耗元神。
我举个例子,我来公司不到一个月,因为一个姓黄的男董事不在公司,只能去一个女董事那签字,这个项目男董事是看过的,签字时我随口说了一句,黄董也知道这事,女董事突然脸色一变,勃然大怒,拍着桌子朝我怒吼:
你是谁介绍进公司的?说,你是谁的人。
我被问得一脸懵逼,因为我是正常面试进来的,这公司我一个人都不认识。
从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公司高管之间剑拔弩张,互相防止对方往公司里安插内应。
这种公司的老板往往心胸狭小,我劝大家能快跑就快跑,真的太折磨人了。
从这家公司出来后,我在广州三元里租了个房子,开始搞淘宝店。
因为刚刚从女装公司出来,所以我选择卖女装。
这当然是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我一个湖南出来的钢铁直男穷屌丝,哪里知道年轻女性的审美?
我那时早上七点挤公交车去十三行砍价拿货,拿回来再约模特拍照、修图、上架,然后再自己做推广做客服,虽然有两个帮手,前期还是忙得团团转。
2010年淘宝红利极深,稍微正常一点店铺都能干起来,但我这种创业模式非常愚蠢,愚蠢到哪怕过了15年,每当想起当年的决定,我就想狠狠扇自己两耳光。
第一我选择的是我完全不擅长的女装赛道。
如果我选择卖运动鞋、卖打印机这种标品,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那时候淘宝流量极多极廉价,我去别人家学习时,看见对方卖普通运动鞋,啥推广也不用做,旺旺哔哔哔响个不停,就一直在那忙着接客发货,而女装行业竞争激烈多了,尽管那时候直通车才0.2元一个点击,但已经呈现出“淘宝第一激烈赛道”的迹象,我这哪是做女装,我是往死人堆里冲啊我。
第二我当时没有供应链,只能去批发市场腆着脸找档口要货,那就属于高价囤货了。
囤货是一件非常麻烦又非常烧钱的事情,你拿来的货品要搞个仓库分类管理,每件服装至少要齐色齐码,我拿的货少别人给的价格就高,这样工作量极大成本又高,我打工攒下的那点钱,根本不经烧的。
我后面去广州别的女装店学习,发现人家一天卖300多件衣服,也尽量不囤货,都是跟工厂商量好了,卖一点拿一点,每天叫人去工厂拿货,才知道原来人家是这样控制经营风险的。
当然啦,要有工厂给你这种信任级别的供货,又必须深耕供应链,这就另需要花费大量心血了。
所以我当时创业,要么换一个容易点的标品赛道,要么在女装供应链深耕一段时间再开干,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成功率。
穷人家的孩子盲目创业,是一定要多交一笔学费的,这次愚蠢创业的代价,是我得重新回到职场五年,我才能从淘宝重新赚到钱。
如果当时我有上一代的积累,我也能迅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来一次,但穷人家的娃试错成本,比富二代要高得多。
还要补充一句,不管你干啥,尽量不要选择服装赛道,服装真的太累太辛苦,是那种没完没了的辛苦,利润太薄风险太高库存太多,后面我干过很多行业,发现都比服装要爽得多。
这次创业搞了半年时间,把钱全部亏光,2010年9月份的时候,带着身上最后60块钱现金,到东莞樟木头小猪班纳老老实实上班去了。
那些年我在广州、东莞、深圳三座城市之间跑来跑去,为了生存四处奔波,把这三座城市基本都摸熟了。
我在小猪班纳从2010年一直干到2013年,是我人生相当稳定的三年。
在这里从零开始搞电商,又从每天几千块钱销售起步,历经了淘金币、天天特价的黄金期,2011年,又猛地撞到了聚划算这个巨大的历史窗口。
那几年时间,聚划算是互联网一个特殊暴富点,我们圈里有个故事,杭州一个穷得要死要活的年轻人,抓住机会上了一次聚划算,掉头就买了一辆宝马,一步跨入中产阶级。
现在大家觉得买部宝马也没啥,但那是2011年,宝马算是年轻人中高产配置了。
从穷屌丝到中高产,中间可能就隔着一次聚划算。
所以大家削尖脑袋上聚划算,各种贿赂聚划算小二,那些小二一般才二十多岁,年轻人哪受得了这种诱惑?最后阿里反贪,聚划算小二要么吃牢饭,要么被辞退,我认识的一个很讨厌的小二,辞退后还跟阿里打了一年官司。
那时候淘宝太挣钱了,都是大家求着小二上活动,淘宝小二好多人跟我们商家说话,都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沟通,许多人对商家颐指气使,跟他们说话十分难受,但看在赚钱的份上,商家们都小心翼翼伺候着。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记得只有一个叫惠兰的小二,跟我们说话时是用平等的语气交流,对她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她实在太特殊了。
上聚划算有多赚钱呢?我们小猪班纳常常上聚划算的品牌团,一次十几二十款衣服,一次品牌团通常能卖100万200万,一款衣服常常能卖上五千件上万件,发货时仓库打好的快递包,堆得跟山一样。
物流团队二十个精壮小伙,每天忙得飞起。
好多衣服并不是库存,都是上品牌团前现赶出来的,我们开了一个线上新品牌卖货,说是小猪班纳子品牌,这样能上活动成本也可控,那订单量,把上游工厂的缝纫机踩得冒烟。
在小猪班纳那三年,第一年最累,我常常为了品牌团修改图片和资料,忙到凌晨两点下班,后面团队慢慢发展到50人左右,我从细节工作中挣脱出来,专注管理工作,开始轻松了许多。
但是新的阶段就一定有新的麻烦,管理工作干久了,我觉得自己迟早干废。
在大公司干管理,普遍都有干废的倾向,因为你不用再经手任何细节、技术型工作,只要负责工作分配、签字、开会这些事情,但这些事情的可替代性很高。
说个人生经验,大公司的中高管普遍身上有杀气,容易衣冠笔挺不苟言笑,一说话就十分强势,那是因为他心虚,他清楚自己的高薪和职位具有可替代性,他需要杀气来填补自己的虚弱,防止别人入侵他的利益链。
而大公司的老板常常穿着随意,说话平和,身上没一点杀气,因为他不需要这些东西来掩饰,他拥有真正的权力,随便一句话就能叫人滚蛋。
职业经理人看起来强势,是因为无法放松;老板看起来随意,是因为他真的放松。
2012年11月,我邮箱收到淘宝大学EMBA的招生信息,当时实在有些无聊,向公司申请去读EMBA,公司批了。
然后去杭州参加了一个星期的培训,由于班上同学都是各行各业做淘宝的,眼界一下就打开了。
真正让我感受到,淘宝给平凡人创造了多少发财的机会。
比如班上有两个卖运动鞋发家的,都主要卖阿迪耐克,一位说他创业,是因为喜欢运动鞋,然后“父母给了他30万”开淘宝店,没想到淘宝这么好做,最后他靠卖鞋累积了几千万身家。
这个“父母给了他30万”是一切剧本的开始,真的妒忌得我牙痒痒,这30万本钱,是当时我难以跨越的阶级鸿沟,因为我只要有一点点现金,就必须先解决当前生存问题,买房买车养老人等等,人生很难有这种盈余出来创业。
另一个卖运动鞋的,则一直不跟大家说话,除了抢着买单,平时就听大家聊天,自己一句话都不说,处处透着古怪。
几年后才知道,这哥们卖的不是正经阿迪耐克,是莆田仿货,也赚了很多钱,但后来被执法机构一锅端了,仓库封了人被抓了,后面具体被判多久已经不记得了。
班上还有个虎门做女装的大美女,一年能做一千万销售,班上后来好几个男生追她,但这位小姐姐常常因为恋爱被搞得意志消沉,一失恋恍惚得把自己奔驰车都开海里去了,她赚到钱后实在没啥心思做生意,被各种恋情折腾,店铺后来慢慢黄了。
这位小姐姐的个人IP,非常接近张大奕、周扬青、茉莉绽放这种店,但她事业心太弱,难以撑起强大的业务链。
班上还有个开直通车的奇才,初中毕业但直通车数据开得贼溜,他起点低,跟我一样是班上为数不多的打工人,几位老板都抢着请他去上班,他一心想创业,回到广州卖男裤,前几个月用直通车唰唰唰唰卖得飞起,几个同学去看他,被他超强的执行力震住了。
但单凭直通车技术,跟高举高打的好款式好面料深度生产力相比,还是太虚弱了,他两年后破产,又给同学打工,之后又出来创业,再次失败,欠了一屁股债,消失在茫茫人海。
班上深圳还有位同学,从华为出来创业,最先在淘宝上开店卖手机壳,生意好到“家里到处是现金,桌子底下、抽屉里、沙发上一捆捆的全是钱”,搞不清状况的还以为他们家是毒贩。
他们那时候还没有在深圳买房的意识,错过了一次大红利,后来大家都涌入这个市场,淘宝流量分流,手机壳生意就慢慢弱了,只能赚些小钱。
2016年他又去买比特币,也劝我买,我出身贫寒,又是家里唯一赚钱的人,不敢冒险连累他人,所以天生讨厌一切高风险事物,没听劝,就没参与比特币的事,哥们靠比特币发了一波大财,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有十亿身家了。
还有浙江一位兄弟,是当时班上巨富,最早买法拉利的主,本来生意一帆风顺,只要不犯错这一生荣华富贵跑不掉的,一时贪功冒进,撬杠杆投资了市里一个纺织城大项目,结果碰到疫情,一时血崩如山,被人一路追债,豪车豪宅全给卖了,同学去看望他,惨到连电费都交不出来。
这些还只是我班上同学经历过的,其它广州深圳朋友各种奇遇难以计数,发财的破产的坐牢的跳楼的被诈骗的各种故事轮番上演,给我活生生展现了一幕幕当代浮世绘。
2013年我从小猪班纳辞职,向各路同学讨教做淘宝的技巧,直通车、钻展、淘宝客、搜索排名多少都有些底子,但苦于刚买了房子没钱创业,又去深圳打了两年工。
2015年5月1日,33岁的我感觉已经触碰到了打工人的天花板,收入水平再也上不去了,打工是不可能再打工了,便第二次跑去创业。
这次创业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并且混了这么多年,供应链也混开了,先提前交了半年房贷,不囤货,所有淘宝店请人一件代发,自己一边讲课挣外快,一边细心经营各店铺,慢慢将店铺做了起来,2016年到2017年的时候,人生第一次突破了年收入百万。
一个24K湖南纯屌丝,终于突破了人生最大的封印。
那时候也是我人生最幸福的阶段,每天就上一到两小时的班,看看当天后台数据就完事了,然后开着我那辆7代白色高尔夫到处去爬山,回来吃完晚饭再在小区跑五公里,没有房贷没有车贷,没有任何压力和责任,每天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真的,人幸福值最高的阶段,是在中国当一个年收入100-200万的小老板,大部分物欲都解决了,还没有各种烂事,比做皇帝要逍遥自在多了。
我这种生活在2019年被打破,因为我闲得无聊,跑去写自媒体,一时撞了狗屎运,只写了三个月就写出来了,写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有3300万人关注。
刚开始写出来是挺兴奋的,钱也多了一点,但压力和责任也越来越大,各种幺蛾子的事情也常常接连不断发生,还有各种应付不完的事情,那段快乐的生活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上面这段话是肺腑之言,不是在凡尔赛,因为真的回不去了,淘宝现在很难很难做了。
2019年后我就彻底告别淘宝,专注自媒体,到现在不知不觉过了五六年。
因为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拼多多、抖音、小红书、快手等,不断蚕食淘宝和京东两巨头的电商份额,流量越抢越贵,退货率越抢越高,高到我做女装的朋友,吐槽说他家退货率现在高达70%,扣完快递费和库存,生意完全没法做了。
我做过的几家大公司的线上主营业务,现在也换成唯品会,不在淘宝了。
这时候又有些侥幸心理,觉得当年意外转型,真的是老天爷救我一命。
你看,人就是这么矛盾,又容易留恋又容易吐槽。
这两年时间,张大奕、周扬青、大SIM小SIM、大C这些人的店都关了,心里很有些感慨,毕竟这是我工作了十年的平台,这些人虽然都没见过,但曾经在行业里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他们如果都退了,只能说明这行现在太艰难了。
不过,在这些人最年轻最美好的时候,拥有过这么多名望和财富,哪怕现在关店了,人生也值得了。
淘宝曾经给我们80后和90后,带来了跨越阶级的巨大希望,才会出现以前双十一的时候,大家光着膀子给马云和刘强东当财神上香的场景。
历经了淘宝行业十年的锻炼,使我进入自媒体圈后,在一些认知上获得了很大的收益,我写出来的东西,才会跟传统媒体人形成一定的差异化。
我非常喜欢,当年阿里在内部推广的一句话:拥抱变化。
无论这个世道怎么改变,我们都要积极拥抱变化。
当年那个,创造无数年轻人财富故事的淘宝,再也不会回来了。
但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红利,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时代的变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绝不能怨天尤人。
因为悲观者永远正确,但乐观者才能永远前行。
↓《风云录二〇二三》收录了我的两篇早期创业史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购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