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精简医疗团队,AI医疗的金矿不好挖

光锥智能 5天前 阅读数 6 #科技

文|魏琳华

编|王一粟

3月4日,继裁撤金融、教育团队,全力主攻最重要的医疗项目后,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百川再度调整团队。

3月18日,有百川员工告诉光锥智能,目前百川智能医疗团队正在裁员,预计会将团队人数规模精简在一定范围内。

对此,百川智能回复光锥智能,百川智能会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加速实现“造医生、改路径、促医学”的愿景。此前,在与北京儿童医院的深度合作中,百川智能共同研发的AI儿科医生已在疑难病例的顶级专家会诊中正式“上岗”,作为全球医疗领域AI医生的首次应用,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与认可。未来,百川将以更高效的团队和更丰富的资源,持续推动优质医疗服务的普及与普惠。

就在当日,百川智能的两位联合创始人也被曝出走。据蓝鲸新闻消息,联合创始人焦可已经离职,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陈炜鹏也正在走离职手续。

在基模之战白热化的当下,商业化成了“六小虎”的关键问题。缩减AI医疗团队的百川,正在调整寻找更适合当下的路。

商业化难,AI医疗的金矿不好挖

2024年,百川开始明确地打出了“AI+医疗”的旗帜。

谈及为何在一年后才作出转变,王小川给出的回应是,“第一是钱融到了,第二是团队也意识到,除了模型外,要有很好的场景,否则就是红海竞争。”

但在基础大模型之战愈演愈烈,商业化成为大模型公司能否实现自己造血活下去的关键阶段,AI医疗对于百川来说,还不是一个能够在短期看到回报的项目。

“医疗to B目前都是做标杆,或是基于医院的数据做共创,很难商业化。”有百川员工告诉光锥智能。

目前,通过和北京多家医院达成合作,百川拥有大量医疗数据,这些数据都进入了百川的实验室,成了其训练医疗大模型的关键。

但拿到数据只是第一步,在训练医疗大模型的基础之上,AI医疗的落地还是个问题。

在2024年底,百川智能和官方达成的战略合作中披露,其将通过“1+2+N”方案(1个多模态医疗大模型,2个AI 医生:AI全科医生、AI儿科医生,N个不同场景),共建“AI医生-真人医生双医协同”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目前,百川智能围绕儿科发布了相应大模型和应用产品。3月20日,百川智能与北京儿童医院、小儿方健康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儿科大模型——“福棠·百川”儿科大模型,同时共同打造了“福棠·百川” AI儿科医生专家版和基层版两款应用。

但在场景构建上,或许百川还没有想好更适合的落地模式。

“To B的核心是利益链的上下游都能兼顾,但百川还没有摸清楚,没有考虑到医院端的收益。”上述员工向光锥智能表示。

从当下来看,AI+医疗也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在这个领域,科大讯飞旗下的讯飞医疗已经做了八年,虽然营收在逐年增长,但整体业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讯飞医疗招股书显示,讯飞医疗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72亿、4.72亿、5.56亿和 2.29亿元,但其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0.89亿、2.09亿、1.54亿和1.34亿元,其营收完全不够覆盖高额的研发成本。

同时,回款账期长也成了一个问题。翻看科大讯飞的财报,截至2024年上半年,讯飞医疗应收账款达5.79亿元,逾期比例接近八成。

不做超级应用,选择做医疗的王小川,一心想要逃出大厂的射程。 但AI医疗,也开始进入了大厂的视线范围内。在前景不够明朗的情况下,还有更加强有力的对手准备入局。

3月8日,据悉,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将重点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推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的应用。

而在今年的华为专家委员会上,曾提及今年多家三甲医院将会增加在AI方面的预算。而在AI医疗领域,华为也早有布局。此前,华为曾和瑞金医院合作开发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在病理诊断、医学影像、药物研发等方向均有成果积累。背靠华为昇腾算力和华为云,加上此前积累的合作经验,华为入局的优势不言而喻。

在内忧外患中,下决心深耕医疗的百川,需要在尽可能地开拓客户的同时,继续探索AI在医疗上的落地可能性,这对于此前B端经验薄弱的王小川来说,是一道难题。

调整团队、改变策略,“六小虎”加速洗牌

从2025年开始,以“六小虎”为首的AI大模型公司们都在积极调整自身战略,裁撤业务、模型训练策略调整,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当MaaS逐渐被印证为一项不适合赚钱的业务,对于需要靠融资和造血讲出新故事的“六小虎”来说,寻找商业化模式成了更加迫切的任务。

而在DeepSeek横空出世的当下,架在六小虎面前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不光是科技大厂、垂直企业纷纷将橄榄枝抛给DeepSeek,快速达成合作,DeepSeek也用新的模型威胁着“六小虎”的地位。

“六小虎”们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在模型研发上,这也是其中一些公司放弃万亿以上规模模型训练的原因。而在打造超级应用上,字节豆包、腾讯元宝和阿里夸克成了绕不过的三座大山。和自带流量、场景生态优势的大厂相比,六小虎的胜算不高。

在战局白热化的当下,每家公司都开始把手中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押注在自己当下更擅长、更具备优势的细分领域。

零一万物是最早调转船头的一家。李开复选择不再训练万亿参数以上的超大规模模型,认为这是“大厂的游戏”。在昨日的发布会上,零一万物也围绕DeepSeek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合作方案,在现实面前,这家公司开始全面转向思考PMF、深耕技术落地的方向。

百川智能在半个月前砍掉了教育和金融的B端团队,此次精简医疗团队,其也表示是希望更专注于在医疗业务上的探索,MiniMax也开始收缩B端团队,将精力更多放在了已经明确盈利、发展良好的Talkie和星野两款AI社交产品上。

在基模战争被预测即将在今年结束的2025,摆在六小虎面前的问题简单而又严峻——谁能在商业化上成功转舵,找到有前景的方向继续耕耘,才能拥有继续留在牌桌上的机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光锥智能

光锥智能

关注AI产业,关注千行百业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