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卫士长说:林总走上不归路,都是叶群撺掇的

历史客栈 5天前 阅读数 607 #历史

九一三事件后,很多四野的人都说,林总不是搞阴谋诡计的人,他走上不归路,很大程度上都是叶群撺掇的。

这话确实不假,林彪的卫士长李文普后来说过几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李文普是黑龙江林甸县人,1948年参加了东北野战军,1954年被调到林彪身边,担任警卫班长,后来又成为总参警卫处副处长,不光负责林彪的安全警卫工作,还负责林彪在日常生活中的事。

九一三事件时,李文普不想跟着林彪一起走,就在中途跳下了车,还被林立果打了一枪,好在没有生命危险,但因为他跟林彪的特殊关系,也被隔离审查,一直到1975年才恢复了自由。

李文普晚年时,记录了当年林彪和叶群的很多故事,从中就可以看出来叶群的心计有多么深。

李文普说,他刚到林彪身边的时候,林彪送给毛主席的文件都是写“请主席阅”,或是“送主席批示”,但是,从1967年开始,就在叶群的要求下改成了“呈主席阅”和“呈主席批示”。

可别小看了这一字之差,叶群曾经亲自作过解释,说:“‘呈’字比‘请’字显得更恭敬些。过去在封建社会,下文上送才叫‘呈’,解放以后‘呈’字已经没人用了。这对别人不需要,对主席完全可以。主席的地位最高,怎么恭敬也不算过分。特别是首长所处的身份,写‘请主席’如何如何,似乎有点想与主席平起平坐的味道,写‘呈主席’,就不犯嫌了。”

这就是叶群的心机,用一个简单的“呈”字,包含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当然,毛主席明察秋毫,最反感的就是这种封建思想,是不可能让叶群得逞的。

不过,也别小瞧了叶群,很快,她就想了另一个更加“高明”的办法。

什么办法呢?就是“主席画圈我画圈”。

当时,需要中央传阅的文件都需要“圈阅”,哪位领导人如果同意,就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个圈,谁同意谁不同意,一目了然,叶群就特地给林彪办公室定了一个规矩:只有毛主席先画了圈,首长才能画圈,毛主席还没有表态时,首长不能先画圈,简单来说,就是“主席画圈我画圈”。

有了这个办法,就可以确保林彪与毛主席的意见始终“保持一致”了。

不得不说,叶群的这个办法确实很“高明”,可以基本上杜绝林彪“犯错误”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很能体现叶群的心机,就是林彪出门的时间。

有一年国庆节,林彪和毛主席都要去天安门城楼,李文普得知毛主席的车已经出发了,就赶紧让林彪上车,往天安门城楼赶。

等到了天安门城楼时,毛主席已经到了,正在那里等着林彪,等林彪到后,两人就一起上了城楼。

这件事,让叶群大发雷霆,训斥李文普说:“你是怎么搞的!怎么能让主席等着首长呢!这是严重的政治事故,你能负得起这个责吗!”

李文普解释说,自己知道这个规矩,特地让人注意毛主席出门的时间,等毛主席一出门,我们就出发,没想到还是晚了一两分钟。

叶群仍然不依不饶,对李文普大声说:“我早就跟你们说过,首长一定要紧跟主席,可以早到一两分钟,在那里等着主席,不能让主席等着首长,这是最大的政治!”

经过这次教训后,李文普就更加小心了,只要得知毛主席快要出门了,就立即安排林彪上车,确保能在毛主席到达之前先到那里,等着毛主席。

很多年后,李文普说,这些事也只有叶群能想得出来,有些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都是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连林总都被蒙在鼓里。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叶群就是反面的例子,林彪后来走上不归路,叶群要负很大的责任。

(参考资料:《解读林彪》《天安门往事追踪报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客栈

历史客栈

《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