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洛杉矶周期中国女排构想之九
尽管中国女排号称是副攻打天下,不过攻势排球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把宝完全压在副攻的快攻和战术攻基础上,显然是不太契合实际的。对我们来说,副攻的进攻必须要有,不过始终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副攻在拦网环节的任务只会越来越重要,而我们过去秉承的进攻配比:主攻40%+副攻30%+接应30%其实也说明副攻的进攻不会像边攻那样对整个比赛的走向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万梓玥、单琳倩、陈厚羽、王奥芊中占据先机的应该还是万梓玥、单琳倩和陈厚羽。毕竟,有过成年组比赛经历的队员,对整个比赛的对抗性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和认识。王奥芊的身体条件非常出众,不过,前几位也不差,副攻有出众的身体条件只是第一步,能不能真正打出来,副攻需要的时间不会短。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仅仅靠王媛媛一位老将带队显然还是挺冒险,集训其实完全可以让杨涵玉、高意、王文涵这些中生代队员进队相互竞争一下,压力与动力从来都是并存的。虽然赵勇在国家队是打副攻的,不过作为长年替补,是否能够真正把场上经验有效的转化为执教经历,谁也不好说。所以,尽管有五位副攻,我觉得还是人数不太够。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接应位置。本届国家队首期集训在接应位置上选择了三位队员,龚翔宇、杨舒茗、范泊宁。从里约奥运会前龚翔宇在国内联赛横空出世得到了郎导的重视,并且让她主打了瑞士精英赛获得了最佳接应,从而挤掉了当时竞技状态低迷的正牌接应曾春蕾,在里约奥运会上和张常宁、杨方旭共同支撑起中国女排右翼之后,龚翔宇基本就是这位位置的唯一人选。

东京周期中,因为惠若琪退役,小主攻人才匮乏,张常宁转到小主攻位置,而杨方旭因为伤病退役,前不久刚刚大婚,也恭喜这位中国女排的劳模队员。东京周期的龚翔宇基本处于无人可换的尴尬境地。即便老将曾春蕾状态回升之后和她联袂出战,但是说到底,这个位置的实力深度比起我们的主攻和副攻来说还是差距太大。小宇属于全面型接应,前排能打战术攻,强攻也有一定水准,拦网能力不俗。后排防守卡位不错,一传在经过整整一个奥运周期的打磨之后已经非常到位。其实郎导让她走全面型接应的路子非常睿智,因为她的二号位强攻和世界一流接应相比还是差距明显,不过小宇胜在全面,因为中国女排的边攻一旦游离于一传体系之外,将对整个队伍的技战术打法带来巨大的改变。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看不出谁有博斯科维奇、艾格努、瓦尔加斯、哈克这样能够独立于一传体系承担调整攻并且维持高效率的接应队员。河南队的段梦可身高一米九八,网前的进攻力量也很不错,但是她同样撑不起河南队右翼的调整攻任务,河南队本赛季很多时候在渡轮方面其实是由蔡晓晴来完成的。天津女排引进瓦尔加斯让我们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见识了一线接应的网上实力,不过国内女排的接应其实这么些年都没有太过出众的队员涌现。山东队孙杰打了很多赛季了,河南队段梦可也已经成为主力接应,广东队陈佩妍高开低走,2022年世锦赛作为替补接应却没有机会登场,其后回归母队也开始走边攻切换路线。可以说,我们的女排接应队员大多属于进攻有点实力,但是没有绝对实力,不过身体协调性不错,接两三轮一传还是能顶住的。

这就给国家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标准信息,中国女排的接应不接一传是不可能的。总的来说,我们的四人接一传体系要比欧美流行的双主攻+自由人的三人接一传体系来到更加适合我们,主要还是因为接一传的人数多,每一个轮次可以根据每一轮的战术安排合理的调配接一传的队员。而且,当个别队员一传手感欠佳时,场上能够相互弥补。所以,龚翔宇这么多年坐稳国家队主力位置不是没有道理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