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四野师长打了败仗,林彪:该将师长枪毙,此人后来如何?

曾哥说车 6天前 阅读数 231 #汽车

1947年的时候,林彪带着东北的部队,一连发起了三次攻打江南的战斗行动。

在头两次“进军江南”的行动里,东北的各支队伍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让林彪特别满意。所以,他很快就决定展开了第三次“进军江南”的战役。

不过挺可惜的是,在这次战斗中,独一师接到的司令部任务没搞定,反而吃了败仗,让敌人的大部队给跑了。林彪知道这事后火冒三丈,他琢磨着独一师这回可真是栽了大跟头,就直接放话了:“师长这回得按军法处置,得枪毙。”

这事儿传到了独一师的师长耳朵里,师长心里头那个憋屈啊。

独一师的领头人究竟是谁?这家伙打了败仗,为啥心里会觉得憋屈呢?他后来到底咋样了?

当时独一师的领头人,名叫刘转连。

刘转连来自湖南茶陵的一个叫石陂村的地方。在石陂村里,刘家以前可是个有名望的大户人家,家里祖宗辈还出过俩翰林学士呢。但话说回来,到了近现代,刘家就没那么风光了,一代接着一代,情况是一天不如一天。

1912年,刘转连来到这世上时,家里头穷得叮当响,是个地道的贫农家庭。但好在,那时候家里头还攒了点小钱,让他有幸上了6年的私塾。这6年一晃眼就过去了,转眼间12年就溜走了。

刘转连家里现在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完全变了样。

刘转连的爸爸因为生病走了,妈妈还年轻,就打算再嫁。家里的小妹妹没办法,只能送给别人家养。为了活下去,刘转连只能跑到舅舅那儿,当起了长期的帮手,干各种活。

尽管是亲戚关系,刘转连的舅舅却从不把他当外甥疼爱,专挑那些又苦又累的活儿让他干。只要刘转连稍微有点做得不如意,舅舅就会对他大声责骂,毫不留情。

经历了家庭破碎,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刘转连心里头那股改变的劲儿越来越强烈。就在这时,一个喜讯飘进了他的耳朵。

1926年那会儿,全国上下都刮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风潮,茶陵这块地方也迎来了自己的党组织。当地的共产党员们走街串巷,下乡去动员大家,壮大队伍。他们还办起了夜校,专门教老百姓识字,帮他们摆脱文盲的帽子。

刘转连那会儿正愁没个指望,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就像给他指了条明路,让他有了前进的方向。

刘转连一开始去了夜校上课,后来,他加入了当地的少年团队,积极参与到了推翻地主、分配土地的革命活动中。

时局动荡之下,大革命没能成功,中国共产党只能先撤退。那时候,刘转连已经铁了心,认定了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着,他都下定决心要把革命这条路走到黑。

1930年的时候,18岁的刘转连加入了游击队。过了整整一年,他又进了红军队伍。打从那时候起,刘转连的命运就完全不一样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转连一加入红军,就表现得特别勇猛,每次打仗他都冲在最前面。他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很快就被上面的领导看中了。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刘转连逐渐成长为了红六军团里的一员猛将。

1935年那会儿,红六军团在长征路上,刘转连当上了团长,他就成了部队的前头兵。刘转连这人脑子灵光,打仗是把好手,立下不少战功。后来红六军团的17师师长牺牲了,军团长萧克一看,直接就让刘转连接了班,当上了新师长。

刘转连果然没辜负萧克的期望,在红六军团长征路上,他带着队伍冲在前面当先行官,给革命立下了大功。等走到陕北时,刘伯承还特别提到刘转连,夸他战功赫赫。

抗战一打响,刘转连就到了359旅,挑起了717团团长的担子。那时候,他凭本事赢得了老上级王震的看重,成了王震手下得力的一员大将。

抗战刚开始那会儿,刘转连带着队伍,在岢岚和五寨中间的三井镇,狠狠地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干掉了三百多个敌人。紧接着,他们又跑到涞源,把上千的日伪军给收拾了。

就在刘转连打日军侵略者打得正起劲的时候,359旅突然收到了一个别样的指令。

1941年那会儿,国民党对我们实施了“围堵”,党中央为了应对,决定把359旅调到延安来,开展生产自救。王震将军二话不说,领着队伍就扎进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活动中。

刘转连一回延安,就没往南泥湾去,直接奔了中央党校。一年光景过去后,他才重返部队,当上了旅参谋长。

那时候,刘转连和王震旅长一块儿,发起了南泥湾的大生产活动。

359旅在开发南泥湾的同时,也进行了必要的防卫战斗。那时候,国民党两万多的兵力侵犯我们的定边、靖边区域。刘转连带着717团的老战士们奋勇抵抗,结果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毛主席乐呵呵地迎见了刘转连,笑着说道:“不论你们去东边还是西边,哪儿都安全。你们这支队伍,既能打仗又能搞生产,真是了不起。”

受到毛主席的大力赞扬,刘转连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说。从那以后,他干工作更加卖力,把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都完成得漂漂亮亮的。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八年就过去了,到了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的事儿眼看就要成了。就在这时,刘转连接到了毛主席的邀请。

那时候,为了帮王震在1944年带着的南下支队一把,党中央又打算派部队去南边。这次,刘转连被挑中了,他成了第二支队的领头人。

为了向刘转连说明任务并解答他的疑问,毛主席特地叫刘转连过来聊聊。

刘转连心情特别激动,在聊天时,他认真听了毛主席关于战略安排的讲解,心里头十分佩服,有很多感想。

没过多久,刘转连带着第二支队就上路了,他们穿过晋西北,翻过吕梁山,眼瞅着就要到河南地界了,这时候,日军投降的事儿一下子就在全球传开了。

因为形势有了新变动,党中央对全国各处的军队做了新的安排。

那时候,东北可是咱们国家的重要工业区域,是个战略位置特别关键的地方。经过党中央领导的仔细研究和商量,他们决定要好好发展东北。紧接着,党中央就从各地调集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东北。

刘转连这时候接到了一个新任务,他得立马去东北那边打仗了。

刚到东北那会儿,刘转连可是战功满满。他带着359旅,和贺晋年一起行动,把合江地区那四个大土匪给收拾了,给东北民主联军的发展打了个好基础。

但对刘转连而言,并不是啥事儿都能顺风顺水的。

1947年刚开始那会儿,刘转连带着的359旅被改编成了独一师。但好景不长,刘转连很快就撞上了他这辈子最大的一道坎儿。

1947年的时候,林彪带着他的部队,从1月份就开始动手了,一连发起了三次“进军江南”的行动。这么做是为了给南满的咱们队伍打配合,一起把敌人的那些鬼点子给搅黄。三次行动下来,敌人的作战计划算是被咱们给破坏了。

在第三次攻打江南的时候,刘转连吃了场败仗。

这次战斗的名字是苇子沟战役。

在三次进军江南的行动中,刘转连接到命令,带着独立第一师渡过松花江,朝着德惠那边快速前进。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对付那些从德惠赶去支援靠山屯的敌军。

然而,因为形势的变动,上面派来了刘转连,指示我们别往德惠方向前进,得掉头往西边走。

接到上面的指示,刘转连心里直犯嘀咕,但也没辙,只能照着做。他一声吆喝,独一师的队伍立马来了个大变样,原先的先锋部队变成了殿后,而后卫则变成了冲在最前面的先锋。

接着,刘转连带着队伍火速前进,直奔指定的地方。等他们赶到靠山屯,发现敌人已经被全部消灭。刘转连带着先头部队走在最前头,后面的大队人马还没跟上来。就在这时,他又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往南去拦截敌人的增援部队。

讲真,刘转连在接到任务时,心里有点犯嘀咕。瞧瞧他手头那点人马,就一个营,可对手呢,整整一个师啊。

另外,刘转连心里也清楚,他们部队已经连续赶路一天多了,还没顾上吃饭睡觉,现在大家的精神状态都很差。要是就这么直接跟敌人干上,恐怕很难占到便宜。

虽然心里头有好多担忧,但刘转连最后还是咬了咬牙,服从了命令。为啥呢?因为他是个军人啊。

很快,刘转连领着一个营的队伍就到达了预计的地点。到了那儿,他真就看到了敌人正在赶来支援。让刘转连头疼的是,来支援的敌人竟然有一个师的兵力。

现在,虽然双方兵力差距很大,但刘转连也只能咬牙上战场了。

这次打仗,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到位,所以输了也不奇怪。刘转连没能完成林彪交代的任务,结果让大部分敌人给逃了。

看着本该到手的利益就这么没了,平时不怎么说话的林彪这时也动了气,他发脾气说:“得把师长给毙了。”

虽是句玩笑话,可刘转连听后,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他也觉得挺冤枉,毕竟他虽是师长,但师里还有好几位领导呢。那些领导带着部队支援不及时,结果他打了败仗,这事儿让他咋说出口呢?

最后,刘转连虽然逃过了枪决的命运,但还是被降了级,变成了独三师的二把手,也就是副师长。

从团长降到副团长,刘转连心里头有多憋屈,可想而知。但他可不是那种会乱来的人。说来也巧,他一到独立三团,团长刚好就被调走了,这下他又成了团里的“老大”。

刘转连虽然被降了职,但他只消沉了短短几天,随后就调整心态,一头扎进了新的工作中。他心里明白,投身革命可不是为了追求高官厚禄,就是想实实在在为人民做点事,让全国的穷苦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既然如此,这点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了这样的心态,刘转连立马就把心思集中到了新的战斗任务上。

说白了,真金不怕火炼,搁哪儿都能亮闪闪。刘转连领着第三师上了吉林外头的战场,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干掉了敌人一个整团,还活捉了700多号人。

打完这仗后,林彪心里也清楚了,刘转连并不是没本事,实在是那时候局势太紧张,时间太赶,真的不能全怪刘转连一个人。

吉林一解放,林彪就打算再帮刘转连一把,随后,刘转连就被安排去当第三师的师长了。

没过多久,第三师就合并进了第10纵队,并且被重新整编成了29师,刘转连还是这个新师的师长。

得说一下,那时候第10纵队的头儿,可是大名鼎鼎的“梁大牙”,本名梁兴初。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10纵打得最漂亮的一仗,要数黑山那次阻击战了。

黑山、塔山和徐东这三场阻击战,在三大战役里特别有名,大家都把它们叫做“三大阻击战”。黑山阻击战打得激烈,战士们拼死抵抗,场面惊心动魄。塔山阻击战也是一场硬仗,双方你来我往,争夺激烈。而徐东阻击战,同样是一场不能忽视的重要战斗,战士们英勇无畏,死守阵地。这三场阻击战,每一场都关乎战局走向,战士们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勇气和决心,为胜利拼尽全力。它们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成为了人们口中传颂的英雄事迹。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了。到了10月中旬,锦州这座城市就被解放了。紧接着,在10月21号那天,梁兴初,那时候他是10纵的司令员,接到了林彪发来的电报。电报里头说:赶紧带着部队回黑山、大虎山那边,找个好地方布下阵地,赶紧挖战壕、建工事,不管咋样都得拼死守住,挡住敌人的进攻......

现在第十纵队手下有三个师,就是28师、29师和30师,整个纵队加起来有三万多号人。

10月22号那天,梁兴初带着第10纵队火速前往黑山地区,一到那儿就动手建起了防御设施。附近的乡亲们听说解放军到了,都主动跑来搭把手。有了老百姓的支援,防御阵地很快就被建得有模有样,什么壕沟啊、射击点啊、指挥部啊,一样样都建了起来。

10月23号那天,10纵刚把防守的堡垒建好没多久,国民党军队就在廖耀湘的指挥下到了。

廖耀湘抵达黑山战场,他下令出动六个师的庞大兵力,在两百多门大炮和空中飞机的掩护下,全面展开了猛烈的攻势。

这时候,刘转连带着29师负责守住黑山西边正面的拦截工作。

敌人的炮弹像雨点般猛烈打在29师的阵地上,一阵狂轰滥炸之后,29师辛苦建立的防线很快就被炸毁了。但就算是这样,刘转连带着29师的战士们,没有一个人选择逃跑。他们靠着那股豁出命去的勇气,一遍又一遍地抵挡敌人的冲锋。

在黑山那地儿,梁兴初带着第十纵队,硬是靠着一股子倔强劲儿,跟敌人杠上了三天三夜。这一挡,就给后面林彪带着大军收拾廖耀湘兵团铺好了路,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刘转连带着29师在这场战斗中打得很出彩,让林彪都对他刮目相看。

1949年,东北野战军改头换面,成了第四野战军,刘转连也跟着变动,先做了47军的140师师长,后来又升为了48军的副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转连先后担任了48军的军长,还有沈阳军区的副司令等职务。

1955年那会儿,刘转连被提为了中将,还拿了三枚一级勋章。想当初1949年,他还只是副军长呢,结果一下子就跟他的老上司梁兴初平起平坐了,都成了中将。这事儿估摸着挺多人心里头都有嘀咕。

但我们心里都清楚,那时候给军衔,不光是看官职大小,还得考虑代表性和资历深浅。刘转连嘛,在土地革命那会儿,就已经是师级干部了,到了抗战时期,更是主力旅级干部。这么一看,给他个中将军衔,那真是实至名归。

到了老年,刘转连一直都非常努力,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曾哥说车

曾哥说车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