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治钱者治一切
人类的历史是动态的经济活动过程,是个体、群体、阶级及国家为了食物、能源、材料和经济实力所开展的竞争。
在这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被经济利益驱动着,是物质的欲望引导着人们去创造生产,人类文明也在这横流的物欲中一轮轮地绽放与破灭。
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到封建时代的土地争夺,再到工业革命后的资本积累,经济利益的角逐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
当中产阶级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后,为了他们的企业与贸易,他们会去争取立法的自由,获取被社会认可以及政治权力,
推动民主制度、倡导自由贸易,甚至不惜以革命的方式打破旧秩序的枷锁,经济权力的扩张必然要求政治权力的匹配。
当然,群众运动中非经济诱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宗教狂热和民族情绪在人类历史中,是军队组织的精神支柱。
十字军的东征、殖民帝国的扩张,乃至近代的民族解放战争,无不掺杂着信仰与认同的强烈情感。
作为军队领导者,其行为决策的动机可能是经济的,但是结果却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群众的情绪。
政治权力、军事力量虽然不是经济活动,但军事上的胜利可以换来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带来了经济的控制权。
因此,军阀则会通过军事的方式阐述历史。但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那些曾经为领土而浴血奋战的爱国勇士,若没有掌握生产资料,
则在如今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也只能变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精打采的无产阶级。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治钱者治一切。
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银行已经爬升到经济金字塔的最顶端,它们观察农业、工业以及贸易的趋势,引导资金的流动,
把民众的钱两倍甚至三倍的规模运作,它们控制贷款、利润和企业,进行风险又最大收益的活动。
它们研究价格波动,知道历史总是会通货膨胀,而把财富窖藏起来是一个聪明人最后才会去做的事。
于是,黄金、地产、股票、加密货币……资本的形态不断演变,但贪婪与恐惧的本质从未改变。
每一个经济体系或早或晚都要依赖于某种形式的利润动机,以此来唤起个人和团体的生产积极性。
正常情况下,人的价值是根据他们的生产能力来判断的,但战争时期是个例外,在那个时候,排名会依据人的破坏能力而定。
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富过度集中是必然发生的一个历史规律,历史针对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
或者是通过立法,用和平的手段重新分配财富;或者是通过革命,用暴力的手段强行均摊贫困。
回顾历史,为解决贫富差距过大,上位者的改革措施一般有:
贬值货币,从而减轻所有债务人的负担;减少一切个人间的债务,并且终止因欠债而坐牢的处罚;
取消了拖欠的税款和贷款利息;创立了一种累进所得税制度,使得富人需要比穷人多付出税钱等等;
财富集中是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财富的集中周期可以借助暴力的或者是部分和平的再分配而趋于缓解。
就此而论,所有的经济史都是这个社会有机体缓慢的心脏跳动,财富的集中和强制再分配的巨大收缩或者扩张。
而人类,不过是这颗心脏中随波逐流的血细胞——时而因繁荣而亢奋,时而因危机而窒息,却始终无法逃脱这个永恒的律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