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12《什么是红楼梦的甲午泪笔?》

梦红楼文化艺术 6天前 阅读数 21 #推荐
红楼梦1-12《什么是红楼梦的甲午泪笔?》

“甲午泪笔”是脂砚斋落款为“甲午八日泪笔”的一条脂批简称。

我个人在看红楼梦的时候,喜欢带着脂批一起看,看着脂批,不自觉的会想脂砚斋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她有怎么样的经历,为什么她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她对曹雪芹有什么样的感情?

在众多的脂批中对我冲击最大的是有“甲午泪笔”的这条批语。

这条批语是甲戌本的眉批,批语是针对红楼梦的一首诗做的批语。这首诗是整部红楼梦唯一一首曹雪芹以自己的身份,以第一人称来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很有名,很多人也知道: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脂砚斋批语的内容为: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余〔奈〕不遇獭〔癞〕头和尚何!怅怅!

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

这条批语在红学的研究上很重要。

比如有的红学家从这条批语推断曹雪芹是哪一年去世的。即以“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作为依据。

壬午年,即乾隆二十七年,即1762年。壬午除夕就是1763年2月16日,曹雪芹去世。

又因为这条批语中“书未成”的表述,所以很多人认为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只有80回,后面的书没有写完。

这些答案对不对呢?

我觉得我们普通读者不要去讨论这样的问题。作为普通读者,我们用心体会书中的真挚感情就足够了。

那这条批语里有什么真挚的感情呢?

这里的感情不同于曹雪芹所写的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

这里的真挚感情就来自作者本身,来自于脂砚斋对曹雪芹的感情。

首先我们来看时间是“甲午八日”,甲午年是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八日不是太好理解,1774年有很多个八日,这里的八日应该是八月的误写。

甲午年是壬午年除夕后的12年了,也就是说脂砚斋甲午泪笔的批语,已经是曹雪芹去世12年后了。脂砚斋批书已经批了12年了。

12年有多少的斗转星移,有多少的物是人非,有多少的情非得已。

在所有的红楼梦的批语中,甲午八日泪笔的这条批语是脂砚斋最后一条批语。甲午泪笔之后再没有脂砚斋的批语了。那个一往情深的脂砚斋应该是在曹雪芹去世之后的十二年,泪尽而亡了。

曹雪芹写的是: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

脂砚斋的回复是: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我脂砚斋能够理解曹雪芹,我知道红楼梦是用心酸之泪哭成的一本书。但是雪芹啊,书还没有写完啊,你却因为泪尽而亡。只留下我脂砚斋,对着你留下来的一部红楼梦,边哭边批书,边批书边哭,我脂砚斋的眼泪也像那书中的林黛玉,眼泪从春流到秋,从冬流到夏。

眼泪总有一天会流完,我脂砚斋想去青埂峰下,我想去青埂峰下问问那个块石头。问一问为什么天妒英才,问一问为什么红颜薄命,问一问为什么有情人难成眷属?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癞头和尚吗?这个世界上有青埂峰吗?我脂砚斋该去问谁?

十二年的时间,起起伏伏、曲曲折折。

人书俱老,期之来生。

我脂砚斋的眼泪也快流光了。

我脂砚斋死后,惟愿造物主有灵,能在这个薄情而又多情的世界里,再造一个曹雪芹,再造一个脂砚斋,我和雪芹在九泉之下亦可遂心瞑目。

若真的造物有灵,是书何幸!是人何幸!

脂砚斋,1774年八月,泪目绝笔。

红楼梦第一回第12讲,我们就和大分享到这里

这一讲后,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

这一讲红楼泪笔的批语中,脂砚斋说书未成,就是说红楼梦没有写完,你觉得曹雪芹到底写完了红楼梦80回后的故事没有?

欢迎您留言,留下你的观点,和我们一起探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梦红楼文化艺术

梦红楼文化艺术

讲好红楼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品味美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