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部分人买房,都会犯这个错误!奋斗十年都弥补不回来!
新年好!
最近有几个事都挺火的, 蒋老师集中给大家讲一下:
01,杭州成为当红炸子鸡因为最近火遍全球的黑猴,引爆华尔街的AI,以及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为什么都是出自杭州之手,而不是深圳?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试图解释这个问题,但没有人说到点子上。
不是深圳高科技不如杭州,而是杭州在高科技领域发展上,比深圳年轻。
往深层次说,是深圳已经趋于成熟了,深圳有腾讯、有华为、有比亚迪,有大疆,有很多高科技领域的小巨人企业,机器人和AI在深圳发展很成熟了,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同时大树底下很难长草。
杭州不同,对于中小企业,杭州是开放和拥抱的态度,还给大量扶持和补贴,科技园区的办公室,免费给你用,而且跟你签约10年,都免费给你用。
这些政策, 初创公司都很喜欢呀,所以杭州的创业土壤,目前整体优于深圳。
而深圳呢?整体优于北京和上海。
但人和城市一样, 都会走向成熟和衰老。
上海有一天也会变成纽约,深圳有一天也会变成东京,杭州有一天也会变成深圳,成都有一天也会变成杭州。
这个世界,什么是不变的?除了变化,就是进化。
而我们选择哪一座城市买房,其实是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
1个亿以上的豪宅,优选考虑北京和上海。
5000万-1个亿的豪宅,深圳比较合适。
3000万级别的豪宅,杭州合适。
1000万左右的豪宅,当然选择成都。
你的资金体量不同,适合自己的城市当然也不同。
你说你非要花3000万在深圳买豪宅,对不起,你只能买一个“刚改房”,因为3000万的房子在深圳,说实话,品质比不上成都300万的房子。
大概率,你花3000万在深圳买一套房,得房率不到只有70%,上下班高峰期,电梯间塞满了人,比如说华润城。
我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买房这事,是根据预算来选择城市,而不是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然后去挑房子。
鞋子好不好,只有你的脚才知道。
02,万科一波三折前天,万科迎来了重大转机,一口气发布了多份公告,主要内容如下:
1,辛杰当选万科董事会主席,万科的法人代表也由郁亮变成辛杰。
2,聘任郁亮、李锋、华翠、李刚为万科执行副总裁,朱旭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聘任田钧为董事会秘书。
3,祝九胜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投资与决策委员会委员、总裁、首席执行官等职务;
4,预计万科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50亿,扣除非经营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10亿。每股亏损3.79亿。
万科发布这些信息之后,当地媒体,包括南方日报和深圳特区报以两报记者联合署名的罕见方式,发布了有关万科的深度报道。
紧接着主管部门、深圳国资委、银行也开始表态,说要继续指导各城市政府加大协调力度,推动更多房企进入白名单,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深圳住建局还表示,将大力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处置万科部分闲置存量土地,帮助万科盘活资产,资金回笼。
尤其是万科第一大股东,也就是深圳国资委表态了,说要通过直接注资,划拨资产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地铁集团资产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支持其更好地发挥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作用。
对于这一系列的官方表态,接下来房地产市场会迎来哪些新机遇呢?蒋老师总结了五点:
1,前天,也就是1月27日,就是万科的转折点,意味着万科的即将走出谷底,从美资做空的资本市场重压下走出来,获得新生。
2,此次万科的法人变更,董事会出现了一批国资背景,说明万科企业转型更加彻底,有了国资作为背书,为万科的债务危机化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深圳国资委实力非常强,号称5万亿总资产,年营收过万亿,有这个实力来拯救万科。
4,银行的表态也非常重要,各大银行之前一贯作风是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现在要敢于雪中送炭,拯救万科,其实就是在拯救中国千千万万的房企。
5,万科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对我国房地产行业是利好,有利于接下来核心城市楼市止跌回稳,万科的转机,让市场各方看到了希望,这对2025年的楼市企稳,意义非常重大。
可以确定一点,2025年的楼市整体行情,会好于2024年。大家拭目以待!
03,AI会打败人类吗?这两天,一款名为DeepSeek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引发了全球AI领域的革命,直接让英伟达股票跌了17.5%,纳斯达克股市“崩盘”。
这款应用为何如此厉害?不得不说,这次真给国人长脸,美国人引以为傲的AI大模型技术,居然被我国85后小伙换道超车了。
怎么回事呢?
DeepSeek,简单来说,就是一群中国人,打造出了世界顶级AI大模型,而这款大模型足以让西方世界引起恐慌。
啥玩意这么厉害?啥是大模型?
首先我们要从AI大模型的底层逻辑开始讲,过去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几乎达成了一个公式,那就是AI进化必须依赖强大的算力,而算力的背后,需要巨量投资,来购买大量的高性能芯片,才能驱动算力。
但DeepSeek团队,偏偏不信邪,他们用了最低的成本,搞了一推相对落后的GPU,用利润53天就训练出了一套能够比肩GPT-4的AI大模型。
哇靠,厉害呀!DeepSeek团队的成功,直接给西方科技公司打了一巴掌,原来他们花重金购买的高性能芯片,现在变成了渣渣。所以昨天美股一夜蒸发了几万亿。
大家还记得,那个曾经嘲笑我们造不出光刻机的公司,阿斯麦,股票因此大跌了8.6%。
什么是技术革命,这就是!干掉马车的永远不会是一匹跑更快的马车,而是汽车!
技术革命,是无法预估的,而是在不同维度里面,降维打击。
DeepSeek的出现,给国人长脸了,就好像当年我们自己造出了核弹、造出了航母一样,打破了西方垄断,实现了科技自主和竞争权。
我觉得给DeepSeek团队,每人发1亿奖金都不为过!
而这个团队背后的创始人,是一名85后的湛江小伙,叫梁文锋。
中学时代的他,在数学领域就表现了极高的天赋,2002年,梁文锋是湛江吴川的高考状元,考上了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之后,梁文锋带领团队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探索全自动量化交易系统。
2015年,成立了幻方量化交易,2019年,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百亿,2021年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大关,跻身国内量化私募领域的四大天王。
2023年,梁文锋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并创办了DeepSeek。
此人极为低调,真正进入到大众视野,是他在2025年1月20日,参加总理主持的“专家、企业家、科教文卫等领域代表座谈会”。
要说DeepSeek有多厉害,我们用一组数据来量化是最好的:
DeepSeek使用2048块英伟达H800 GPU,投入557.6万美元,就训练出了大模型。
而美国引以为傲的GPT-4,训练费用高达10亿美元。
现在DeepSeek在国外大模型应用排名中,已经位列第三。
由于表现突出,DeepSeek的出现,接下来大概率会发生一件事情,那就是特朗普会发出新一轮的封杀令。
AI一定是大趋势,也是我们每一个创业者需要面临的挑战,因为AI的出现,会淘汰很多岗位,尤其是打螺丝一样的重复劳动力,还有一大批初级脑力工作者。
比如说初级律师、初级剪辑、文案、财务、设计师、客服,与此同时,AI也会诞生一大批新的岗位,比如说题词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视觉研究、数据运维师等。
那粉丝们会好奇,这些高难度技术,我们普通人也不懂,如何参与一杯羹呢?
其实你只需要把自己的领域跟AI结合起来就可以了,我们合作了一个客户,他们是做智能手机的,目前他们的做了一款AI+鸿蒙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国外很多地区卖火了。
其实这一场AI变革不是简单的岗位替代,而是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重新分工,大家要记住一点,AI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全面超越人类,但是即便超越又如何呢?
很多同行跟我说,蒋老师,现在数字人很火,AI直播也很火,以后我们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呀!
放一万个心,机器人取代不了真人,因为人的温度、人的跨维度认知,风险决策能力,智慧表达,情绪化表达结构,创新思维,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过时。
AI只会让低认知、低维度的人加速淘汰,但与此同时,也会成为高认知、高智慧的人的工具。
作为普通老百姓,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熟练掌握AI工具,然后去做好AI无法渗透的功能,我们就有了不可替代性,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我用DeepSeek,写了两段话,看完之后,发现比百度的文心一言还是水平高一些,但是文字背后,也是缺乏人类的感情和创意,还称不上作品,比小学生水平略高。
1,请用鲁迅的风格,下一段话,描述一下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胜利,这句话背后的哲思:
------------
DeepSeek:
世上本无所谓悲观与乐观,只是看的人多了,便有了这两种分别。悲观者总是站在高处,俯视着人间的荒诞与虚无,他们看得透彻,说得明白,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他们的正确,不过是看穿了命运的戏弄,却无力改变。
而乐观者,却像是那些在泥泞中跋涉的农夫,明知前路坎坷,仍执着地相信着明天的太阳。他们的胜利,不是因为他们看不见黑暗,而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灯,哪怕那光微弱,却也足以照亮脚下的路。悲观者永远正确,因为他们看透了结局;乐观者永远胜利,因为他们敢于在结局之外,开辟新的可能。
2,请以除夕节日为背景,创作一首唐诗,要求就是符合李白、李商隐的创作风格。
------------
DeepSeek:
《除夜·焰火辞旧岁》
焰火辞旧岁,
长街灯影深。
万户喧声里,
孤盏对寒衾。
风卷残云去,
霜凝旧梦沉。
明朝春又至,
谁与共登临?
玉壶光转处,
心事付瑶琴。
弦断无人续,
空余泪满襟。
岁暮天寒夜,
星河渐西沉。
何当重相见,
共醉此良辰?
看完这两篇内容,我知道,我们自媒体人的机会在哪了?
就是我们自己无可替代的认知和创意,以及能够给观众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这两件事情,AI在十年内无法取代我们。
总结:房地产的终局,以及普通人的出路在哪?房地产的底色是什么?
回顾过去一年,房企15强榜单,目前只剩下两家民营企业了,一个是滨江,另一个就是龙湖。
为啥?这两家都是用心在做房地产,打磨产品,扎扎实实,不带虚的,始终把负债率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赚块钱, 学会赚慢钱,因为慢就是快。
其实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回归到本质,那就是赚慢钱,干细活,精耕细作,当潮水褪去,考验的就是我们在极端环境的生存能力,这种能力的底色,是降本增效,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产品的创新,是对当下需求的精准把控。
这种组合能力,只有极少数企业才会拥有。
透过房企的沉浮,我们看到的底色是什么?
一命二运三风水,国央企主导的房地产市场,占市场比重达到了80%,我们回顾2024年,华润、中海、保利、绿城,他们在干啥呢?在拿地!
他们以5折的价格,从倒闭的房企手里拿地,而且还在挑挑拣拣,磨价格。
想起一句话,成功不是你跑得有多快,而是你活得有多久。
普通人,或者说,中小微企业,没有资源和背景的个人,如何在这个时代生存,其实就是夹缝中求生。
在那些巨头未关注到的领域,或者觉得蛋糕太小的领域,我们进去分一杯羹。
我们要拥有一针捅破天的能力,就好像龙湖地产,这家民营企业真心不错,他们永远不会去拿一座城市最贵的地块,而是永远拿着二流地块,但却盖起了一流的产品,这种产品力,没有一个国央企能够超越,甚至看不到尾灯。
这是我们需要借鉴的地方。
就好像蒋老师短视频,我一个人拍,一个人剪辑,一个人运营,但是我的播放量,远超很多专业团队做出来的视频,为啥?
因为我懂得给大家提供非常丰富的情绪价值,这个能力,专家大V,专业团队制作的视频,都模仿不出来,这就是我的夹缝生存的机会。
2025年,愿大家都找到自己的“夹缝”,因为夹缝就是窄门,窄门才是生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