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大厂集体噤声 暗战比明争更疯狂

璞玉浏览趣事 5天前 阅读数 8 #社会

2025年上海车展本该是智驾技术的“神仙打架”现场,车企们却集体默契地闭麦了。华为ADS 4.0悄悄撤下“解放双手”宣传片,小鹏、理想展台不再高喊“零接管”,就连特斯拉展位都贴满“辅助驾驶需全程监控”的警示标——这场面像极了学生时代考前突击的“低调学霸”,嘴上不吭声,卷子底下全是压轴题。

从“吹牛”到“甩锅”:一场事故引发的行业地震

去年某新势力车主高速睡觉撞上护栏的视频,直接把智驾推上舆论火山口。网友炸锅:“到底是车开人,还是人开车?”监管火速出手,工信部4月新规直接给车企戴上紧箍咒:禁用“自动驾驶”“代客泊车”等词汇,必须标注“暴雨天可能失效”“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等风险提示。

结果?车企连夜改PPT!车展上“智能辅助驾驶”成了唯一正确话术,激光雷达从宣传C位退居参数表角落。但明面上低调,暗地里却更卷了——比亚迪把高速NOA功能塞进7万块的海鸥,零跑用13万元车型搭载激光雷达,连小米都搞出四电机底盘技术对标百万豪车。

价格血拼VS技术暗战:谁在偷跑?

“智驾平权”成了2025年最魔幻的商战现场。一边是成本狂降:激光雷达从万元跌到千元,城区领航功能杀入15万档;另一边是技术路线大乱斗——华为死磕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土豪套餐”,特斯拉纯视觉派靠大模型砍掉90%代码,比亚迪另辟蹊径搞“整车智能”,连底盘都能配合智驾指令跳舞。

最狠的是数据争夺。华为被曝日均“吞下”300万公里路测数据,小鹏搞AI训练营让车主“边开边教车”,特斯拉更是手握3000万公里/日的恐怖里程数。说白了,这场仗拼的是谁先喂饱自家AI,让系统见惯中国式加塞、鬼探头和逆光眩光。

信任危机下的生死局:谁敢拿命赌未来?

车企们嘴上喊着安全,身体却很诚实:小鹏推出“NGP退出5秒内赔100万”的保险服务,理想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极氪甚至宣称高速领航“0接管”。但消费者用脚投票——调查显示仅35%的人敢完全放手,更多人直言“不如自己踩刹车”。

专家预言,这场暗战三年内必见分晓:物流、环卫等商用场景将率先无人化,家用车则要熬过“信任养成期”。余承东放话“五年实现闭眼开”,同济教授却泼冷水:“2030年前都是画饼!”唯一确定的是,方向盘后的人类司机,正成为濒危物种。

结语:

智驾行业像极了一场戴着镣铐的街舞大赛——规则越严,动作越狠。当车企不再吹嘘“解放双手”,或许才是真本事的开始。唯一的问题是:你愿意把命交给代码,还是握紧自己的方向盘?

(评论区聊聊:你用过自动驾驶吗?最惊险的一次经历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璞玉浏览趣事

璞玉浏览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