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曲云的赤子之心,92岁仍在“支援前线”的银幕母亲
2020年北京某小区清晨,总有个佝偻身影在垃圾桶前翻找。当保安试图阻拦时,白发老人突然挺直腰板:"这些废品卖了要给八路军买子弹!"这位被误认为拾荒老人的,正是塑造过近百个母亲形象的表演艺术家曲云。
谁都不曾想到,这位享受正师级待遇的老戏骨,晚年竟困在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光隧道里,永远活在了抗日救亡的峥嵘岁月。
1933年,山东半岛的抗日烽火中,13岁的曲云已是威震胶东的"娃娃团长"。这个胆识过人的小姑娘,带着儿童团员们穿梭在日军封锁线,把抗日宣传演到碉堡底下。
18岁那年,她徒步三天三夜追上解放军队伍,用文艺特长敲开了胶东文工团的大门。舞台上的她能把《白毛女》唱得战士们泪洒衣襟,也把文工团战士牟春高的心弦拨得颤动不已。
朝鲜战场的冰天雪地里,21岁的新婚军嫂曲云发着高烧坚持演出。当《志愿军战歌》唱到第三遍时,她昏倒在零下30度的战壕里。
被抢救三天苏醒后,她摸着微微隆起的腹部,毅然撕碎调令坚持留在前线。孩子出生的消息传到坑道时,她正为战士们表演新编快板,直到羊水破了才被抬下舞台。
1956年调入八一厂时,曲云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在摄影棚与育儿室间奔波的日子里,她创造了中国影史特殊记录——哺乳期出演五部电影。
《苦菜花》中冯大娘送子参军那场戏,她抱着道具婴儿的手势让导演叫绝,殊不知这是她刚把亲生女儿送回老家的第三天。
特殊年代下放劳动时,她白天在农场喂猪,晚上偷偷给村民表演《林海雪原》,把"白茹"的台词刻进了几代人的记忆。
1992年退休典礼上,59岁的曲云捧着"金凤凰奖"笑得像个孩子。没人注意到她悄悄把晚礼服换成粗布衣裳,如同她饰演的无数劳苦母亲。
当同龄人含饴弄孙时,她骑着二八自行车穿梭在各个剧组,77岁拍《霍元甲》时,能在暴雨中连续拍摄18小时,让年轻武行都自愧不如。
生命的最后十年,阿尔茨海默症将这位老艺术家永远留在了1938年。子女准备的营养餐,总被她当成"军粮"塞给假想的"小战士";价值百万的书画作品,被她裁成"抗日宣传单"。
最让街坊们动容的是,她总把捡来的废品码成"弹药箱",对着空气部署"运输路线"。2020年3月23日,92岁的曲云在哼着《游击队之歌》中离世,遗物里那枚珍藏的儿童团臂章,依然鲜红如初。
从胶东女童到银幕母亲,曲云用一生诠释了何为"人民艺术家"。当记忆随风消散时,那份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依然在她弯折的脊梁里铮铮作响。正如她在《苦菜花》里的经典台词:"只要根还扎在土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