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57亩1.14亿元违建庄园 “英之园” 面临强拆

娱圈盲盒 3天前 阅读数 118 #娱乐

近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一处总价值达1.14亿元的大型建筑群 “英之园” 引发社会关注。这座占地57.389亩的潮汕风格庄园,因涉及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及未批先建,被当地政府依法启动强制拆除程序。事件背后,既折射出土地管理的严肃性,也暴露出基层治理中的深层矛盾。

根据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5月9日发布的公告,“英之园” 系西胪镇西二社区原村民陈英彪未经合法审批,擅自占用社区集体土地建设而成。该建筑包含老式厝五座、楼房六座及凉亭、围墙等设施,总建筑面积10321.61平方米,其中54.561亩为集体工业用地,2.828亩为耕地。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早在2020年4月即作出没收决定,但因当事人未履行义务,2024年再次责令其45日内自行拆除并处罚款。由于陈英彪逾期未执行,且行政复议和诉讼期限已届满,潮阳区政府于2025年5月正式启动强拆程序。

值得关注的是,“英之园” 的违法性不仅在于土地性质,更涉及建设审批程序的严重缺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汕头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集体工业用地转用需经严格审批,而该项目自2013年动工以来始终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种 “未批先建、边建边拖” 的模式,最终导致执法机关不得不采取最严厉的拆除措施。

尽管面临拆除,“英之园” 近期却成为网红打卡地。5月16日实地探访发现,庄园外围每日聚集数百名参观者,部分来自邻市,现场交通一度瘫痪。这座融合潮汕 “驷马拖车” 格局与现代别墅风格的建筑群,中央核心区为金碧辉煌的陈氏祠堂,内悬 “勿作非法,而犯典刑” 家训,两侧四座四合院与七栋别墅形成对称布局,建筑工艺堪称精良。然而,张贴在围墙上的两份强拆公告,无情揭露了其违法本质。

建筑内部的空寂与外部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据当地居民透露,陈氏家族成员极少露面,日常由一名老人看守,园内东北角一栋别墅仍处于烂尾状态。这种 “豪宅空置” 现象,既反映出当事人对法律风险的侥幸心理,也暴露出基层土地监管的长期缺位。

“英之园” 的建造者陈英彪,1945年生于西二社区,早年当过兵,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其三个儿子在广深地区经营房地产、纺织等产业,被村民称为 “赚大钱的人”。其中,次子陈赐平名下关联22家企业,包括广东英之皇集团等,商业版图涉及房地产开发、水务投资等领域。工商信息显示,陈赐平目前是 “英之园” 内衣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该公司注册地址正是违建所在地,现已停止营业。

值得注意的是,陈氏家族近年商业状况急转直下。2024年,陈赐平因借款纠纷被汕头中院限制高消费,其弟陈赐熊名下的广东英之皇集团亦向惠州中院申请破产。这种商业溃败与违建暴露的时间重叠,暗示 “英之园” 可能成为家族资产转移的载体。

针对 “英之园” 违建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已展开深入调查。5月16日通报显示,构成犯罪人员已被依法追责,相关部门公职人员亦受到严肃问责。这一结果与西二社区多名干部被查密切相关 ——2024年4月,社区原村主任陈某林因涉嫌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被逮捕,其与陈英彪2009年签订的20.5亩集体土地转让协议,被法院认定涉嫌犯罪。

对于拆除决定,部分村民表示惋惜,认为可改造为公共设施以避免资源浪费。但汕头市文旅局明确回应,该建筑不属于文物,且违建性质决定必须依法拆除。法律专家指出,早期执法中若能及时采取断水断电等措施,或可避免今日局面,但当前强制拆除是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的必要手段。

“英之园” 事件是基层土地治理的典型案例。从2013年动工到2025年强拆,长达12年的博弈中,既有当事人的侥幸心理,也暴露出执法中的 “纸面没收” 等问题。对此,汕头市2024年出台的《违法建设分类处置指导意见》明确以拆除为主,正是为了杜绝类似情况重演。

目前,“英之园” 已被政府接管并暂停开放,45天自行拆除期限进入倒计时。这一事件不仅为潮汕地区 “起大厝” 的传统敲响警钟,更彰显了政府维护土地法治的决心。未来,随着拆违工作推进,如何妥善处理涉案资产、修复集体土地功能,将成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娱圈盲盒

娱圈盲盒

每天更新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