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率先开设“VR元宇宙绘画”课程,打造数字艺术教育新范式
2025年5月7日,江苏常州——在元宇宙技术加速融入教育领域的背景下,常州市教育部门近日宣布,将在全市多所中小学及职业院校试点推出“VR元宇宙绘画”创新课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构艺术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字创造力与跨维度表达能力。该课程预计于2025年9月新学期正式落地,首批覆盖超5000名学生。
与传统绘画课程不同,“VR元宇宙绘画”课程以头戴式VR设备为载体,结合三维建模引擎与动作捕捉技术,让学生“走进”虚拟画布,实现从平面创作到立体空间表达的跨越。课程涵盖三大核心模块:
沉浸式创作环境:学生可在虚拟画廊、太空星系或历史场景中自由作画,作品可实时转化为3D模型,支持多角度观察与交互。
跨学科融合教学:结合物理引擎模拟光影效果,引入数学几何构建立体结构,甚至通过AI生成配乐,实现“艺术+科技+人文”的跨学科实践。
元宇宙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将上传至常州教育专属元宇宙空间,学生可邀请全球网友“云参观”虚拟画展,并获得区块链数字证书。
教育创新:从“观察者”到“创造者”的思维跃迁“元宇宙绘画不是简单用VR代替画笔,而是重构学生的空间认知与叙事方式。”课程设计专家、江苏理工大学数字媒体教授李明阳表示。在试点的常州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悦通过VR课程创作了《未来城市》系列作品,将古典园林与悬浮建筑融合,并添加可交互的“生态循环系统”动画。“以前画画是二维的,现在我能像建筑师一样设计立体空间,甚至让画里的树‘长出’果实!”她说。
产业联动:政企校共建元宇宙教育生态课程背后是常州对“元宇宙+教育”产业的深度布局。作为长三角数字经济新高地,常州已吸引网易、字节跳动等企业设立元宇宙研发中心,并与本地职校合作开发“元宇宙内容制作人才”培养体系。此次课程中,企业提供VR设备与技术指导,学校负责课程体系研发,政府则通过“数字教育专项基金”为试点学校采购硬件,形成“政产学研用”闭环。
专家热议:元宇宙教育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尽管课程受到学生欢迎,但争议仍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华提醒:“元宇宙创作可能让学生过度依赖技术模板,忽略手绘基础与艺术思考。”对此,常州教育局回应称,课程采用“双轨制”评价:既考核VR作品的技术创新度,也要求提交传统素描本记录创作思路,确保“技术赋能而不替代人文内核”。
未来展望:从一门课到一座城的元宇宙转型常州的目标不止于一门课程。根据《常州市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6年,全市将建成100个元宇宙创新实验室,培育30家专精特新企业,并推动职业教育与元宇宙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正如常州市市长在课程发布仪式上所言:“当孩子们能在元宇宙中自由表达,这座城市离‘虚实共生’的未来就更近了一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