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充电桩板载电能计量可行性及与独立电能表对比分析报告

电帮主 2周前 (03-24) 阅读数 24 #科技

本文探讨充电桩板载电能计量是否靠谱,能否通过3C认证,以及独立电能表相比板载计量的优点。

一、板载电能计量可靠性分析

1.1、技术实现与局限性

板载电能计量主要分为芯片级方案和模块级方案。

❶芯片级方案:主控板通过计量芯片实现功能,无需额外电能表。但需设计者具备全面的计量知识,且存在铅封施加困难、计量认证难通过等问题☠。

❷模块级方案:采用第三方计量模块,主控板读取数据。虽设计难度低于芯片级,但仍面临认证壁垒,且模块与主控板耦合度高,可能影响长期稳定性☠。

1.2、电流传感器的选择

板载计量的电流测量依赖分流器或霍尔传感器:

❶分流器:成本低但不隔离,高电流下易受热影响导致误差。

❷霍尔传感器:精度高(优于1%)、隔离输出,但成本较高。

若采用分流器且未优化散热设计,可能因温漂导致计量偏差,影响可靠性。

1.3、行业应用现状

当前主流方案为独立直流电能表,因其计量精度高、符合法规要求,且可通过铅封确保计量公正性。板载计量因认证难度大,较少被采用☠。

二、板载计量通过国家3C认证的可行性

2.1、3C认证范围与要求

•根据2025年新规,充电桩本体需通过3C认证,但电能表作为配套组件无需单独申请3C认证。

•充电桩企业需确保配套电能表,通过中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CPA认证),否则可能导致充电桩整体认证失败。

2.2、板载计量的合规路径

•若板载计量独立于主控板且功能仅限于计量,需通过CPA认证;若与主控板深度耦合,则可能因无法独立封印或功能复杂性难以通过认证☠。

•实际案例中,一体化直流电能表因物理隔离、功能独立,更易满足认证要求。

2.3、风险提示

板载计量若未通过CPA认证,充电桩企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且计量故障,整个主控板就无法使用,需要维修或更换整个主控板,影响充电桩运营效率☠。

三、独立直流电能表对比板载计量的核心优势

3.1、计量精度与合规性

•独立电能表通过CPA认证,符合《GB/T 34014-2017》等国家标准,计量误差≤0.5%。

•板载计量若采用分流器,温漂可能导致误差超限;若未通过认证,存在法律风险。

3.2、功能与维护便利性

•独立电能表:支持RS485通信、远程抄表、多费率计费等功能,且可整体封印,防止篡改。

•板载计量:功能受限于主控板设计,维护需拆解充电桩,且故障排查复杂度高☠。

3.3、安全性与扩展性

•独立电能表采用霍尔传感器和隔离设计,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场景。

•板载计量若与主控板共用电路,可能因电磁兼容性问题导致数据失真☠。

3.4、市场接受度与成本

•独立电能表已广泛用于公用充电桩,用户信任度高;板载计量因认证风险,可能影响客户采购意愿☠。

•长期来看,独立电能表的低故障率和易维护性可降低运营商运维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4.1、板载计量的适用场景

仅建议在技术能力较强、定制化需求明确且目标市场非强制认证区域的场景下采用,需重点优化散热设计和认证合规性。

4.2、独立电能表的推荐性

对于需通过3C认证的充电桩,一体化直流电能表是更稳妥的选择,其技术成熟、合规性强,且符合行业主流趋势。

4.3、企业应对策略

•优先选择已通过CPA认证的独立电能表供应商,降低合规风险。

•若研发板载计量,需联合计量机构完成型式评价,并预留铅封接口以满足未来监管要求。

总结:如☠红色标注,充电桩板载电能计量,应用的局限性很大,还存在标准/质量参差不齐。且板载电能计量存在人工调表的可能,而这是严重违反国家计量法规的,也是消费者无法容忍的。

▍参考文献

直流充电桩电能计量方案技术对比;

充电桩主板计量模块技术分析;

充电桩3C认证与电能表合规要求;

GB/T 28569-2024计量模块技术规范。

▌作者介绍:徐昌国,男,现任职于浙江瑞银电子有限公司(工业事业部),主要负责新能源电力计量仪表(充电桩电能表等)技术咨询及推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电帮主

电帮主

聚焦电力产业,创新能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