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全是离别
杨绛先生曾说:“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人到中年,方才深刻体会到,生活的列车,不知何时已驶入了满是离别的站台。
记得有一回,我去医院看望一位长辈。
病房里,邻床的中年男人满脸憔悴。
他的母亲患了重病,生命垂危。
他紧紧握着母亲的手,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母亲的脸,仿佛生怕一闭眼,母亲就会消失。
他跟我讲,小时候总盼着长大,离开家去闯荡,如今自己也到了中年,却发现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
每次想多陪陪他们,总有忙不完的工作。
突然有一天,母亲倒下了,他才惊觉,原来岁月早已悄悄偷走了父母的健康。
不久后,他的母亲还是走了。
那一天,他的哭声在走廊里回荡,撕心裂肺。
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年人的无助与悲伤。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中年的我们,开始直面生命中最残酷的离别,那份痛,会在余生的岁月里,时不时刺痛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成东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个好友。
从大学时代的亲密无间,到后来因理念不同分道扬镳。
中年的他们,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渐行渐远。
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我有个发小,小时候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亲密得像一个人。
后来,我们各自为了学业、事业奔波。
一开始,还会经常打电话、发信息分享生活。可慢慢地,联系越来越少。
有一次,我偶然路过他工作的城市,本想约他见一面。
犹豫了好久拨通电话,电话那头却是忙音。
后来才知道,他为了事业忙得不可开交,早已没了当年和我谈天说地的闲情。
人到中年,朋友之间,因生活轨迹的不同,距离的遥远,渐渐失去了交集。
曾经的海誓山盟,抵不过岁月的消磨。这份离别,没有惊天动地,却如同一杯苦酒,在不经意间,让人心生酸涩。
我的邻居李叔,女儿考上了外地的大学。
送女儿去学校那天,李叔帮女儿整理好宿舍,一遍又一遍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
看着女儿充满朝气的脸庞,李叔既欣慰又不舍。
回到家后,李叔常常对着女儿的房间发呆。
他说,以前总盼着女儿长大,可真等女儿长大了,离开家了,心里却空落落的。
子女的成长,意味着他们要去追寻自己的天空。
中年的父母,虽满心不舍,却也只能放手。
这是一场注定的离别,父母用半生的陪伴,换来子女展翅高飞的那一刻。
他们在背后默默祝福,尽管心中满是牵挂。
人到中年,离别如影随形。
父母的离开,朋友的离散,子女的远行,都在提醒着我们,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告别的旅程。但每一次离别,也是新的开始。
我们在离别中学会珍惜,在失去中懂得感恩。
愿我们都能勇敢面对这中年的离别,带着回忆与希望,继续前行。
各位朋友,你们在中年时又经历过哪些难忘的离别呢?欢迎点赞关注,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共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