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九号燃料储箱有了!我国10米级火箭储箱下线,材质为不锈钢

科普大世界 5天前 阅读数 37 #科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4月29日传出消息:首件重型运载火箭十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样机顺利研制成功,这不仅是当前我国在研直径最大的火箭贮箱,更是我国在重型运载火箭研制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很可能会使用在我国的长征九号超重型火箭上面,也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不锈钢贮箱研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火箭箭体和燃料储箱,通常很少会用不锈钢材质,因为它密度较大,重量比较沉,但是在马斯克的星舰和猎鹰9号使用不锈钢材质之后,世界其他国家及航天公司也都开始使用这种材料。其实不锈钢材料在面向重复使用、低成本、快速制造的大直径低温推进剂贮箱上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重型运载火箭型号队伍自论证确定贮箱采用不锈钢材料以来,便在材料、设计、制造、考核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攻关。他们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模式持续推进不锈钢贮箱研制,不断探索创新。

相较于传统的铝合金贮箱,不锈钢贮箱具有难机加、易失稳、焊接易变形及回弹大等新特性,这给研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型号队伍并没有退缩,他们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不锈钢贮箱生产模式,成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在设备研发方面,研制了具备定位保形功能的箱底焊接装置,确保了焊接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开发了适用于大直径箱底组件翻转的专用吊具,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构建了箱体立式装配焊接系统,为贮箱的装配焊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工艺探索方面,型号队伍积极探索不锈钢材料焊接变形后的矫形方法,有效解决了焊接变形问题;验证了不锈钢结构件在极端装配条件下的焊接工艺性,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突破了大型不锈钢异型结构件的装配焊接技术及成形技术,确保了贮箱的整体质量和性能。

通过这些努力,项目攻关团队确定了超大直径不锈钢贮箱生产制造的基本工艺路线,为后续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现有能力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团队成员们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仅用53天时间就完成了直径10.6米、高约9米的不锈钢贮箱装配焊接,实现了工艺摸索,在核心技术攻关中啃下了“硬骨头”、打赢了“攻坚战”。

此次下线的10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大概率是为我国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所研制。长征九号作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载人登月和星际航行的关键装备,承载着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伟大梦想。

长征九号火箭规模宏大,其高度预计将超过100米,芯级直径达到10米级,起飞质量可达数千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10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超过50吨,地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也将达到相当可观的水平。如此强大的运载能力,将使我国能够执行更远距离、更大规模的航天任务。

在用途方面,长征九号火箭将为我国的深空探测计划提供有力支撑。无论是载人登月、火星采样返回,还是更遥远的星际探测任务,长征九号都能够将大型航天器和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它将成为我国开启深空探测新时代的“钥匙”,让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向更远的深空。

目前,长征九号火箭的研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除了此次不锈钢贮箱样机的成功研制外,在发动机、箭体结构、控制系统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科研人员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发动机作为火箭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火箭的运载能力。我国科研人员正在全力攻关高性能、大推力发动机技术,力求为长征九号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同时,在箭体结构设计方面,科研人员也在不断优化方案,以提高火箭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降低重量,提高运载效率。控制系统作为火箭的“大脑”,也在朝着智能化、高精度的方向发展,确保火箭在飞行过程中能够精确控制姿态和轨道。

此次我国10米级火箭储箱的下线,是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随着各项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长征九号火箭的研制进程正逐步加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征九号将翱翔天际,助力我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跨越,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消息来源:观察者网4月30日报道《我国首件重型运载火箭十米级直径不锈钢贮箱样机研制成功》

我国公布新冠溯源新成果: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时间早于我国

我国草原面积世界第一,多达40亿亩,是耕地面积的两倍多

继大闹南大校区后,野猪又硬闯江苏电视台!对付野猪,有太多无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科普大世界

科普大世界

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能量,扩展科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