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结果中的这些心电图“异常”是心脏病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高峰。在众多体检项目中,心电图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检查手段。它操作简单,数分钟即可完成,除了可以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之外,还可辅助医生判断心脏健康情况。那么,怎么理解心电图结果中显示的“异常”?这些异常一定代表心脏病吗?北京安贞医院的李曦、胡荣来为大家解读。

(1)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窦房结含有许多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细胞,称为起搏细胞。正常的心脏节律起源于窦房结,称为窦性心律。因此窦性心律就是正常心律,频率为60-100次/分。
出现窦性心律不齐,无不适症状者一般无需特别治疗,观察随诊即可;如果出现心跳突然加快、心慌黑蒙,并且频繁发作者,建议发作时做心电图或去医院做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等进行排查。
窦性心动过速指心率超过100次/分,可由吸烟、饮酒、喝咖啡、喝茶、情绪激动等引发,一般也无需治疗。但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就很可能是心脏病、发热、贫血、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某些药物所导致的。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50-60次/分,常见于运动员或人睡眠时,这属于正常现象。轻度的心动过缓不会影响健康,若心率经常低于50次/分则属于严重的心动过缓,需引起警惕。
(2)早搏需要进一步检查吗?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在规则的心脏节律基础上,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而提前发生的心脏搏动。简单理解就是,一次心脏早搏就是心脏提前跳了一下。
早搏按起源部位,比较常见的是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劳累、情绪激动、睡眠差、压力大、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都会引发早搏。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也会引起早搏。如果通过心电图只是查出患有偶发早搏,而日常并没有感觉不适,那么患者是无需担心的。因为这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发于年轻人。
遇到频发早搏,建议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明确诊断。
(3)发现房颤怎么办?
房颤是指心房呈现出没有规律的激动,以及无效的收缩。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增高,在老年人中很常见,65岁以上人群的房颤发病率达5%,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10%。缺血性卒中有20%-30%都与房颤有关。
房颤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时,心房会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则可随血液流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严重后果。因此,若体检时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了房颤,应及早到医院诊治。
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不能根治房颤,主要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手术治疗可以根治房颤,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手术和外科迷宫手术。
(4)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哪种更危险?
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一般借助心电图的表现来确诊。
简单来说,右束支传导阻滞可因传导系统疾病所引发,但它同样常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情况。而左束支传导阻滞通常与严重的基础心脏病有关,如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或缺血性冠状动脉疾病等。
如果其他情况都正常,身体又没有明显不适,那么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不用特别进行干预和治疗。但是,对于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需要特别重视,应到医院心内科检查,看看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存在的可能。
(5)ST-T改变是
冠心病吗?
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会出现ST段压低、T波异常等变化。据此,一些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ST-T改变,易被认为患有“心肌缺血”“冠心病”等疾病,但事实往往未必如此。
高血压、药物、电解质浓度,以及长期睡眠不好等因素都能引起ST段的变化。如果ST-T改变伴有胸闷、心悸、运动后不适等症状,就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汪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