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开国上将萧华弥留之际,提出一个要求:把我的大女婿叫来

叶思萌来了 1周前 (03-28) 阅读数 21 #推荐

一个14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做得了官?更何况是一个县的书记。

萧华将军十三岁时,在毛主席的教导下,从学校毕业,便成了兴国县委的书记。

萧华在解放战争中,率领部队向北挺进,先后参与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后来,毛主席看见萧华,兴奋地说道:“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面了,不过我的耳力还是很强的,你一会儿是司令员,一会儿是政委,一会儿是在山东,一会儿是在东北,真是了不起!”

在萧华临终之前,还特意把自己的大女婿杜链叫了过来,萧华那时到底给杜链留了什么遗言?

变革

一九三七年十月,八路军又恢复了政委制。

萧华被任命为三四三旅的政委,得到了毛泽东等领导的高度信赖。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山东党的建设和军事斗争,不仅要有大量的干部,还要有大的力量进入鲁。

1938年,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主力部队开进了山东.毛泽东为了把冀鲁边区的武装工作统一起来,决定由萧华率第三四三旅的干部前往该地进行工作。

同年九月底,萧华率领的八路军东进挺进纵队,在冀鲁边界乐陵县进行了整编,整编了一万多人的地方武装,由萧华担任司令员和政委。

萧华随一一五师北上黄河抗日,他的女友王新兰则留在了延安。

王新兰毕业于军委通信学校,毕业后,被派往延安的新华社新闻站做实习生。

七月的一个黄昏,延河河畔,王新兰与几个朋友一起玩耍说笑,她兴高采烈地哼了一首新学来的陕北民谣《信天游》,悦耳的声音让毛泽东听见了。

毛泽东问他的同伴,这位“女高音”叫什么名字,旁边的人告诉毛主席,他的名字叫王新兰,是萧华喜欢的人。毛泽东一边说,一边走向王新兰走去:“萧华有女朋友!”

毛泽东说:“你就是王新兰同志嘛?”

王新兰和他身旁的女人见到毛泽东,非常吃惊。毛泽东又微笑着说:「我也知道,你是萧华的女友,是吗?」萧华的下落,你可知晓?”

王新兰摇头道:“不知道。”萧华那时在哪里,作为女友的她还真不清楚。毛泽东说:;

毛泽东又关心地对王新兰说道:“成人之美,自古有之,我来提一个建议。

按照原计划,萧华现在还在我们的八路军总部,我今天晚上就会给他发一封电报,告诉他,让他在这里等着你,我也会尽快派你去太行山,你看怎么样?”

当天晚上,毛泽东便发了一封电报给萧华。

萧华接到电报后,马上回信,说:“已收到来信,然国难当前,国家和政党的利益是第一位的,私人问题不能放在心上。

王新兰等人离开延安,到达晋东南,跟着二连转,到达山东一线,跋涉三个多月,终于到达萧华他们的队伍。

两年多不见,两人都成长了许多。萧华看到心上人,一把将她搂入怀中,然后道:“新兰,你可算回来了。”

那时,两人说了很多话,把自己的思念都说了出来。两人都觉得,现在不是浪漫的时候,所以,两人决定立刻举行婚礼。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对王新兰与萧华来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二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结为伉俪。从那以后,两人就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两个人都没有离开过对方。

一九四一年秋,王新兰身患重病。她浑身无力,连双脚都抬不起来,紧接着一股剧烈的疼痛袭来,让她失去了意识。

她一睁眼,就看见萧华,好想伸出手去搂自己丈夫的脖子,可是浑身一点力气都使不出来。

萧华在旁边安慰道:“不要乱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我会帮你处理的。”

王新兰因战时恶劣的条件,得不到及时治疗,还得了一场痢疾,一天要拉十几次。丈夫寸步不离的守在她的身边,一遍又一遍地抱着她去洗手间。

这段时间,萧华每天都在忙着工作,而到了晚上,他还得照顾妻子。那时他只要在晚上听见一丝声音,就起来看看他的妻子。

有一天,王新兰在半夜三更被惊醒,看着他疲惫的背影,心痛得流下泪来。萧华望着面色苍白的妻子,微笑道:“你是不是觉得你丈夫对你不够好?”

简单的一个玩笑,却让王新兰心中一暖。她哽咽道:“你真是个好夫君,此生能和你在一起,是值得的。”

有了萧华的悉心照料,王新兰的情况渐渐有了起色。这场病,就像是一种试探,让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新兰随萧华北上,先后在南满、辽东和辽沈一带打过仗,后来王新兰随军南下,参加了北伐。新中国建立以后,萧华一直在部队政治部工作,而王新兰一直陪着他,没有离开过他。

情谊

萧华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被任命为鲁西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并率领部队进驻鲁西。

萧华在一九四○年六月以后,在罗荣桓的帮助下,山东军民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对巩固和扩大山东的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毛泽东高度重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同各战区的领导如罗荣桓、萧华等经常通过电报联络。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共中央做出一个重要的战略决定,就是“北上南防”,即从山东分4个师,渡过渤海,直捣东北。在萧华的统一指挥下,几万人的队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东北。毛泽东很关心萧华部的局势。

一九四六年十月,杜聿明亲率十万大军再度进犯辽东,萧华对国民党二十五师开刀,引诱敌人孤军深入,于新开岭设伏,将八千多人全歼。

新开岭之战,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全歼敌军一个师的先河。

新开岭之役后,即十一月三日,毛泽东亲笔为中央军委给萧华写了一封电函,对在南满大捷中表现突出的同志表示祝贺:“为庆贺您全歼敌军一师之伟大胜利。还请赏赐有功将士。”

毛泽东于9日以新开岭之役为例,又以中央军委的名义,向南满军区和东北各单位发电报,赞扬了南满军区集兵力之利,歼灭二十五师之功。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周恩来派他的秘书把萧华接回了双清别墅。

毛泽东见到萧华,非常高兴,急忙从沙发上起身,同他握手道:“恭候多时了,请坐!”

萧华坐下之后,周恩来、毛主席才慢慢地说出了这次召他前来的真正目的。从八月十四日至八月八月,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了第二次世青大会,并请新中国派出一名青年代表出席。

周恩来、毛主席因此决议,由萧华担任团长,参加这次会议。

萧华欣然受命,率团赴欧洲,并成功地完成了出访

中南海丰泽花园菊香书屋,摄于一九五九年九月底。毛泽东只穿了一件睡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手里的烟已经快烧萧华坐在靠近桌子的沙发上,双手搭在膝盖上,身子往前探了探,手里端着一杯几乎冷掉的茶。

毛泽东停下脚步,慢慢地在沙发上坐下,凝视萧华良久,才道:“因为某些缘故,我想跟你这样的年轻人,谈谈我的家庭背景。”

毛主席的语气很严肃,也很伤感:“你和我都是共产党的人,我的家里人再革命中死了六个,而你的家人也在战争中死了四个。”

这个问题让两人都有些沉默。许久之后,毛主席点燃一只香烟,对萧华说:“什么时候了?”萧华抬头看看手表,“一点半。”

毛泽东带着几分歉疚的微笑说道:“我们谈了很长时间,都差不多三个钟头了。萧华忙道:“困吗?”毛泽东又问道:“跟主席说话,就感觉不到时间了。”“没有,我一般都是很迟才睡觉的。”萧华回答。

毛泽东说过:“湘潭人有一种说法,叫‘子午觉,不可无,我深更半夜来和你闲聊,是不对的!”萧华认真道:“跟主席您说了一通,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毛泽东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可就要经常去拜访你!”萧华一笑:“您喊我,即可就到。”

毛泽东看着萧华,目光中带着期待和关切:“你还小,又经历了那么多,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萧华点了点头,他感觉自己站在这个伟大的男人面前,心灵变得无比通透。

到了一九六四年,萧华出任总政治部主任一职。

那一年,恰逢红军长征三十年,整个军队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萧华心里也十分兴奋,他亲身经历过这次长征,自然要歌颂一番。

为此,萧华闭门不出,一心扑在写作上,萧华看了很多书,加上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战友的回忆,希望能写出一本尽善尽美的《长征》。

经过萧华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完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史诗。

《长征组歌》,这是一首著名的民歌。

随后,萧华又去北京部队的战友文工团,进行了一次正式的彩排,这首歌里,有江西的茶叶,有苗家的民歌,还有其他十多首歌,都是他自己创作出来的。

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北京上演了一首《长征组歌》。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长征组歌》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并且在海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周总理对这首《长征组歌》很是喜爱,据统计周总理前后共观看《长征组歌》17次。

由萧华作词,由晨耕、汤、生茂、遇秋等作曲人作曲,与北京军区同志歌舞伎团合作,共同谱写了这首壮丽的长征之歌!

逝世

一九八五年,王新兰注意到丈夫萧华的脸色不太好,她几次劝萧华早点来医院,都被丈夫以工作太忙为由,推迟了。

直到政协结束,王新兰陪着萧华才去了一趟医院,结果发现他早就得了胃癌。

萧华见妻子哭得梨花带雨,赶紧安慰道:“没关系,我们会努力的,等身体好了,我们再去游山玩水。”

四月份的时候,萧华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并且肿瘤已经扩散到了胃里。七月一日,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萧华的老战友,到他家探望。

杨得志伤心地说道:“不用急,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萧华喘着粗气说道:“没事,能撑多久就撑多久,我的意志还在!”

点了下头,杨得志继续说道:“你有没有其他的要求?”

萧华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女,摇摇头道:孩子也已长大成人。我本人对此没有任何要求。我就是觉得,年轻人是民族的未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单位选拔干部时,要注意管理科学的特性。”

那时萧华虽然病得很重,但他的心中,却是牵挂着自己的国家。

萧华之女萧霞回忆说:「爸爸总是一颗年轻的心,像一团火焰,永远不知疲惫。」即使在弥留之际,他也曾两次写信到中央,要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科技市场。”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萧华特意将自己的大女婿杜链叫了过来。萧华指着放在床边的一封信,上面写着六千字的报告。

杜链很难想象,自己这个身患绝症的老丈人,居然有这么大的意志力。萧华的下一句话,令杜链更加吃惊。

萧华说,他已经将这份资料,进行了两次修改,然后让杜链在星期一早上,将资料送到中央。

杜链也说:“父亲(萧华)听说这封信被:”中央查看,同时请体委研究时,他就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激动。”

萧华一生都在为革命而战,此时也算是为他的祖国尽了一份力。接到上面的回复,萧华顿时松了一口气,整个人如同被戳破的气球。

王新兰与萧华在一起四十六年,一直无法从失去丈夫的悲伤中走出来,她时常会坐在丈夫最喜欢的房间里,哭泣。

儿女们不忍心母亲再这么难过,就对她说了几句好话。

王新兰轻轻拍了拍丈夫的照片,喃喃道:“可能是我犯了大错,早知道当初就让你父亲做手术了,这样他就能恢复健康了。”

王新兰的儿女们听到妈妈的话,都很心疼,父亲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而大夫也表示做手术有很大的风险。

这位父亲与他的孩子们在一起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这并不令人难过。

可是,当他的萧华离开后,他的王新兰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反而责怪自己,这让他的儿女们很是心疼。

“妈妈,你不能这么自责,爸爸见了你这样,在天上一定也不会瞑目的。”

“你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再之后,王兰英在儿女们的陪伴下,渐渐从阴影中走出来,带着对亡夫的怀念,重新开始了她的人生。

但是她总是记得,在云阳镇,因为一场大雨,她被拦了下来。也因此她遇到了萧华,

那时候,他们都很年轻,都在为同一个梦想而战,萧华就像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样。

萧华、王新兰,这对在战场上浴血厮杀的情侣,用自己的热情和鲜血,用顽强的生命,谱写出一曲辉煌的胜利乐章。

他们数十年来相互扶持的爱情令人感动,他们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也是我们后人永远不会忘记的。

人物春秋——毛泽东和萧华上将 作者:水新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叶思萌来了

叶思萌来了

叶思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