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演穷人别乱来!看王宝强在《棋士》里如何诠释真实生活。
最近,央视热播的农村题材剧《陌上又花开》口碑暴跌,观众纷纷吐槽:“这哪是农村剧?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剧中的“农村姑娘”手白白嫩嫩,脸蛋粉嫩水灵,完全不像干农活的;
大队部的暖水壶崭新锃亮,桌子油光可鉴,仿佛刚出厂……这种脱离现实的“假穷人”设定,让人直呼离谱。
不仅是这部剧,近年来不少影视剧都陷入“假穷人”怪圈。《城中之城》里,一个初到上海打拼的穷小子,竟能住得起市中心豪华观景房;
《甜蜜暴击》中,鹿晗饰演的“穷学生”在深圳租得起学校旁的两层小洋楼……这些悬浮剧情,让观众直呼:“导演是不是对‘穷’有什么误解?”
直到《棋士》中王宝强的出现,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穷人”是这样的!
在《棋士》中,王宝强饰演的崔业是一名围棋老师,无权无势,生活拮据。他的“穷”不是靠台词喊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节展现的。
(1)表彰大会上的“空茶杯”
崔业刚拿下省围棋大赛冠军,照理说该是学校的功臣,可表彰大会上,他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更讽刺的是,别人面前都有茶水,唯独他的杯子是空的。他默默拿起空杯想喝水,发现没水后只能尴尬放下——这一细节,瞬间让观众感受到他的卑微与无奈。
(2)被克扣的奖金
比赛奖金本该属于崔业,可校长却理直气壮地说:“奖杯是学校的,奖金也是学校的!
”甚至临走还讽刺他:“你什么都惦记着!”崔业没有争辩,只是低头沉默。这一幕,真实展现了底层小人物面对权力压榨时的无力感。
(3)肯德基前的犹豫
儿子生日,崔业想买份肯德基,可一看价格就犹豫了。他翻遍钱包,最终咬牙去信用社取了100块钱。这一连串动作,把穷人的精打细算刻画得淋漓尽致。
崔业的“穷”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压抑。王宝强用细腻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尊严与挣扎。
(1)被豪车司机辱骂后的沉默
崔业骑车回家时,差点被一辆拐弯的豪车撞上。明明是司机的错,对方却下车就骂:“会不会看路?”换作旁人可能理论,但崔业只是低头后退,连反驳的勇气都没有。这种“习惯性忍让”,正是长期被生活打压的结果。
(2)庆功宴上的“谎言”
崔业回家发现儿子被哥哥接去吃饭,只好硬着头皮去庆功宴。哥哥随手递来一个冷掉的汉堡,他强撑笑容说:吃过了,学校也给我办了庆功宴。
”明明穷得连肯德基都舍不得买,却要在亲人面前维护最后一点尊严。王宝强这一段的表演,让无数打工人破防。
王宝强之所以能把“穷人”演得如此真实,离不开他的个人经历。
他出身河北农村,从小家境贫寒,8岁就去少林寺学武,20岁北漂当群演,住地下室、啃冷馒头……这些经历让他对“穷”有切肤之痛。
在《Hello!树先生》里,他演活了农村边缘人的疯癫与孤独;
在《盲井》里,他展现了底层矿工的挣扎;
在《棋士》中,他又把围棋老师的穷酸与隐忍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的表演没有刻意卖惨,而是用最真实的细节打动观众。
正如网友评价:“王宝强不用演穷人,他站在那里就是穷人。”
反观其他剧里的“假穷人”,问题出在哪?
(1)导演脱离现实
很多都市剧导演早已不食人间烟火,以为“穷”就是住小房子、穿旧衣服,却不知道真正的穷人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
(2)演员缺乏生活体验
年轻演员大多家境优渥,没经历过底层生活,自然演不出穷人的状态。手白白嫩嫩、住豪华公寓的“穷学生”,不过是自我感动式的表演。
(3)资本迎合“精致穷”审美
如今的影视剧喜欢塑造“精致穷人”——住 loft、喝咖啡、穿名牌,美其名曰“励志”,实则脱离现实。
这种虚假的“穷”,不过是另一种消费主义陷阱。
观众厌烦“假穷人”,不是因为不爱看穷苦剧情,而是厌恶脱离现实的悬浮人设。
真正的穷人角色,应该像《棋士》里的崔业:
有真实的困境(被克扣工资、买不起肯德基);
有尊严的挣扎(哪怕再穷,也想在亲人面前维持体面);
有细腻的表演(王宝强的“低头沉默”比嚎啕大哭更有力量)。
只有这样的角色,才能让观众共情。
不会演穷人就别硬演!与其看那些住豪宅、穿名牌的“假穷人”,不如看看王宝强在《棋士》里的表演——那才是真正的底层小人物。
希望未来的影视剧能少一点悬浮,多一点真实。毕竟,观众要的不是“精致穷”的童话,而是能照进现实的镜子。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