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 《桑黄提取物对小鼠结肠炎及腹膜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桑耳 1周前 (05-08) 阅读数 3 #健康

出版日期:2023年

发表刊物:《中国老年学杂志》

论文作者:冉婧,张春霞,肖遥,祝亚文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尽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不断进步,但化疗耐药和肿瘤转移仍导致预后不佳。桑黄作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其提取物已被证实对肝癌、乳腺癌等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环状 RNA(circRNA)是一类新兴的非编码 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circ_0012129 在胶质瘤中被发现可促进细胞增殖和侵袭,但其在结直肠癌中的功能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究桑黄提取物是否通过调控 circ_0012129 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一、核心发现:桑黄提取物显著抑制癌细胞多维度恶性行为

研究团队以人结直肠癌细胞 Caco-2 为模型,通过不同剂量桑黄提取物(100、200、400 μg/ml)干预发现:

增殖抑制:桑黄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活性,高剂量组吸光度(A 值)较对照组下降 49.1%,表明其对癌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迁移与侵袭受阻:Transwell 实验显示,高剂量组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分别减少 50.0% 和 54.8%,同时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9 表达显著下调,提示桑黄提取物可破坏癌细胞外基质侵袭能力;

circ_0012129 表达下调:RT-qPCR 检测发现,桑黄提取物处理后,circ_0012129 表达量随剂量升高而降低,高剂量组较对照组下降 58.0%,初步显示其作用与 circRNA 调控相关。

二、机制解析:circ_0012129/Wnt/β-catenin 通路成为关键靶点

为明确桑黄提取物的作用通路,研究通过基因干预实验进一步验证:

circ_0012129 功能验证:敲减 circ_0012129 后,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 MMP2/MMP9 表达均显著下降,与桑黄提取物作用效果一致;而过表达 circ_0012129 则逆转了桑黄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证实 circ_0012129 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靶点。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调控:Western 印迹显示,桑黄提取物可显著降低 β-catenin 蛋白表达,抑制 Wnt 信号通路激活;过表达 circ_0012129 则恢复 β-catenin 水平,提示桑黄提取物通过 “circ_0012129→Wnt/β-catenin” 通路抑制癌细胞恶性表型。

三、科学价值

靶点创新:首次发现 circ_0012129 在结直肠癌中的促癌作用及桑黄提取物对其的调控机制,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传统药物现代化:证实桑黄提取物通过多靶点作用抑制肿瘤,符合中医药 “整体调节” 优势,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新思路。

目前,桑黄提取物在肝癌、乳腺癌中的研究已显示出良好安全性,本研究进一步支持其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未来需通过体内实验和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并探索与放化疗联合使用的协同作用。

四、结论

作为药用真菌研究的重要方向,桑黄的抗肿瘤作用正从传统经验走向科学验证。本次研究揭示的 circRNA 调控机制,不仅深化了对桑黄药效的认知,更凸显了非编码 RNA 在肿瘤治疗中的关键地位。

对于患者而言,桑黄提取物的低毒性使其在辅助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但需警惕市场上未经科学验证的 “神药” 宣传。

从《本草纲目》中的 “症瘕积聚” 记载,到现代实验室里的 circRNA 通路解析,桑黄的药用价值正在被科学重新定义。这项研究不仅是对 “菌中极品” 抗癌功效的深度诠释,更标志着中医药与精准医学的深度融合。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技术转化的推进,桑黄有望从珍稀药材转变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 “明星分子”,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本文章由千济方桑黄医学研究院整理,仅供学术交流,欢迎指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桑耳

桑耳

桑黄,别名桑耳,是一种长在桑树上的食药用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