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像恋人一样等回复,北京为何偏偏选择冷处理?
最近在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了一张特朗普的照片,着实一下子就笑出了声。他满脸都透着焦急,紧紧地盯着电话,配文写着"特朗普正在等待北京的电话"。
那表情就好像我们在期盼自己心仪的对象回复消息时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焦灼的神态啊!他的眉头死死地皱着,眼神时不时地瞟向手机屏幕,手指在桌面上不停地敲打,并且还时不时地拿起手机看一眼,看看是不是错过了提示音。
而北京呢?选择了现代社交最高境界——"已读不回"。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吧,发出重要信息后,看到对方已读却不回复,那种煎熬,那个"已读"标记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你的焦虑。
特朗普现在估计就是这种感觉——每一分钟都在等待着,却迟迟等不到回音。
想象一下特朗普的日常:
"白宫幕僚长,北京有回电吗?" "没有,总统先生。" "五分钟前你就这么说了!再去确认一下!"
有趣的是,这场"已读不回"的后果不是北京先崩溃,而是美国市场先扛不住了!
美股、美债、美元"三杀"全崩啦!这仿佛就如同你向对方发送了一大堆质问信息,而后呢你竟先着急得开始掉头发,还失眠了,工作上也频频出错,就连朋友聚会都心不在焉的,最终老板找你谈话询问你最近到底是咋回事儿。
华尔街的投资者,特别是类似特朗普这样的群体,正变得日益焦虑不安。他们看着账面上的数字转向红色,就如同目睹微信余额不断下降一样,内心深处的痛苦实在是难以形容,而且愈发强烈。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说白了就是一场"自残式"的表演。
表面上是对中国商品加税,实际上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在买单。这就像你,为了惩罚对方不回你信息,居然决定扇自己一巴掌——痛的还是自己啊!
就像我朋友小王,女朋友不回信息,他一怒之下删了游戏账号(花了几万块充值的那种)。第二天女友说手机没电了,他欲哭无泪。
中国的反击,确实挺有意思,并非简单地模仿,而是进行精准打击。
中国有选择地对美国的农产品、能源等加征关税,而这些恰恰是特朗普支持者较为集中的州的支柱产业。这就如同:你接连发了十条信息来骚扰我,我不会回复你,却悄悄地把你最好的朋友们给拉黑了。
这种"精准打击",让特朗普更加坐立不安。
想象一下,你的铁杆兄弟们纷纷打电话给你:"兄弟你到底怎么惹到她了?我被连坐了!"你只能尴尬地解释:"我就是想让她认识到我的重要性......"
为什么特朗普这么急着等北京电话?可能他需要一场"胜利"来转移国内对他的质疑。但北京显然看穿了这一点,选择了沉默。
在职场中,我们也常用这招:
老板不合理的要求,有时候不直接拒绝,而是"已读不回",拖到老板自己发现不合理。或者对方给你发长篇大论的指责,你只回一个"收到",接下来不再回复,这往往比争辩更有效。
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经历:
他的前任分手后,不停发信息来纠缠。他尝试过,解释争辩安抚都毫无用处。最后他选择了"已读不回",而对方反倒冷静了下来。
有时候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最终这种"已读不回"的策略会怎样?
1.特朗普继续加码,美国市场继续受伤
2.特朗普被迫改变,面子上挂不住
3.双方找到妥协,谁先开口谁就输了心理战
作为吃瓜群众,我们至少能从中学到:
·有时候,沉默比争辩更有力
·有时候,让对方自食其果比反击更狠
·有时候,以静制动比硬碰硬更高明
下次当你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不妨试试北京的这种做法——"已读不回",接下来看看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你怎么看这场国际"已读不回"大戏?如果是你,你会回特朗普的电话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