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中国科技的崛起!”
5月3日,韩国媒体《仁川日报》发表文章称,近年来,中国稳步加大科技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总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投入金额和比重也不断增加。此外,研发投入集中度也接近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科技预算也得到加强,达到370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
在论文份额、学术影响力等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上,中国正在超越或接近美国。2022年,中国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数量约为83万篇,约占全球论文总量的15%,并在《自然》杂志发布的“2022年自然科学期刊国家份额”报告中首次超过美国。高被引论文比例也已超过美国,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和生命科学等战略领域的进步也引人注目。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仍然占据上风,但中国正在通过私人投资和开发自己的模型(例如DeepSeek)来缩小差距。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2024》报告,2023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私人投资额位居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二。
在航空航天领域,一个由私营部门主导的科技生态系统也在迅速形成,每年都有数十次火箭发射,卫星网络建设计划以及月球探测项目都在进行中。
生物与生命科学领域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增长领域之一。相关论文的产量和专利注册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过去10年的论文增长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些成绩很难简单地用财政投入来解释,而是人才培养和政策一致性的结构性背景支撑的。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研发人力,但高级研究人员占比为42.1%,与主要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为此,中国正在推行扩大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数量、积极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政策。特别是,旨在扩大青年研究人员比例和作用的“年轻化”战略可以被视为一种创新方法。
现在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说是单纯扩大预算的结果,不如说是战略性政策推进和系统性人才培养努力的产物。但要使这一趋势可持续,政策的一致性必须伴随着高级人才的培养和研究人员年龄结构的创新。实现从简单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创新转变”,将是中国未来科技政策的核心任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